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尿液红细胞形态在血尿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传海 《中外医疗》2009,28(6):159-159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形态改变在血尿来源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查滴在载波片上,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有2种以上形态变化的红细胞占尿红细胞80%以上即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20%以下为非肾性血尿,与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普通光学显微镜可鉴别尿红细胞形态及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程度来鉴别血尿的来源.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分类100个尿红细胞.结果:尿红细胞变异率>80%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尿红细胞变异率<20%对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结论:相差显微镜对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对临床确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以判断血尿来源的诊断效能。方法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185例血尿患者的血尿进行分型,然后评价其诊断符合率。结果55例肾性血尿的诊断符合率为89.1%,130例非肾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72.3%,185例血尿患者诊断总符率为77.3%。结论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鉴别血尿来源是一操作简便、经济、且便于在基层推广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以判断血尿来源的诊断效能.方法 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185例血尿患者的血尿进行分型,然后评价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55例肾性血尿的诊断符合率为89.1%,130例非肾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72.3%,185例血尿患者诊断总符率为77.3%.结论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鉴别血尿来源是一操作简便、经济、且便于在基层推广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普通光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尿鉴别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柳吟 《华夏医学》2006,19(6):1222-1223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而鉴别血尿来源即是否“肾小球性”至关重要。目前医疗单位大都使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作初步筛选方法。但相差显微镜较昂贵,许多医疗机构尚未配备,故此法不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为此,笔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血尿来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血尿来源的判断,一直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来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报告较多,但其诊断临界值差异较大,为求其较一致的诊断临界值,我们对临床160例确诊血尿患者,用普通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形程度鉴别血尿来源。方法检测100份住院病人尿标本,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染色红细胞变形率,并计算其与临床诊断(包括部分病人肾穿病理确诊)的符合率。结果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变形率≥70%与临床最终诊断为肾性血尿的符合率为93.5%,敏感度为90.6%,而变形率≤50%与临床诊断为非肾性血尿的符合率为95.5%,敏感度为87.5%。结论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变形率作鉴别血尿来源的初步筛选,方法简便快捷、无创伤性、成本低,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差显微镜在血尿鉴别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程度,鉴别血尿来源。方法:采用差显微镜,观察门诊和住院部共53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及变异率。结果:尿红细胞变异率>80%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尿红细胞变异率<20%对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结论:相差显微镜对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血尿有重要价值,对临床确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形态改变在血尿定位检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225例血尿患者进行尿红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132例经临床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中,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9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光镜下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光镜下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95年起对62例血尿病人用光学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做对照比较,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受检血尿病人62例,其中经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性血尿32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尿路结石引起的非肾小球性血尿30例。1.2方法。用试管取新鲜尿液10ml,以水平离心机离心5min,弃上清,将沉渣混匀,取样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按照Birch和Fairley的诊断标准血尿分为均一红细胞血尿,即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但有时可见血…  相似文献   

11.
光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在血尿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普通光镜检测尿红细胞形态以便判断血尿来源。方法:普通光镜观察经过染色的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鉴别肾小球血尿或非肾小球血尿。结果:22例肾小球血尿患儿中变形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0.9%(20/22),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惠儿中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87.5%(7/8)。结论:普通光镜油镜头检测尿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对鉴别血尿的来源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肾性血尿(G.N)与非肾性血尿(N.G)进行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尿沉渣镜检为血尿的51例肾性血尿标本和65例非肾性血尿标本分别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均一性和非均性分布;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被免疫球蛋白致敏的尿红细胞。结果:相差显微镜法特异性为83.0%,敏感性为84.3%;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0.2%;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的特异性为70.8%,敏感性为86.3%;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70.9%,敏感性为96.1%。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与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组合,其特异性为73.8%,敏感性为88.2%。结论:三种方法对判断肾性血尿准确性存在差异,以相差显微镜法的特异性最高,两两组合中,相差显微镜法联合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对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异常红细胞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异常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对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420例异常红细胞尿液标本进行沉渣镜检。结果:112例假阳性标本分别为50例草酸钙结晶、31例大量杂菌、22例酵母菌、5例其他药物结晶及杂质、4例为仪器本身异常。结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异常红细胞必须结合镜检以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和肾盂尿液中分离和培养钙化性纳米微粒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收集10例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和肾盂尿液标本,进行钙化性纳米微粒的分离和用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8周,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微粒的形态和内部的超微结构。结果:10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结石、5例患者的肾盂尿液可分离、培养出纳米微粒,其形态、生长特性与钙化性纳米微粒很相似。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纳米微粒表面有层特殊致密结构,扫描电镜下其直径大小在100~600 nm。结论:在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和肾盂尿液标本中可分离和培养出与钙化性纳米微粒类似的纳米微粒,该微粒可能在肾结石的形成以及复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全自动US-202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诊断性能.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3月1日-4月1日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423份尿液样本,其中350份用于细胞诊断评估,73份用于管型诊断评估.结果 研究表明US-202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均>80%;与人工镜检相比符合率分别为红细胞84.5%,白细胞82.3%,管型60.6%,上皮细胞78.8%.结论 全自动US-202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减少尿液人工镜检率,缩短标本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电镜观察氟中毒患者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对未改水的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已改水1年和已改水23年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患者及非病区健康人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和尿氟含量.结果:病区患者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多数细胞有异常突起,棘状红细胞增多,整个细胞变成棘球状,甚至有碎片出现,细胞聚集现象严重.上述4个地区抽样者的红细胞变形率依次降低(40%、33.8%、19.5%和9.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区患者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变形率随体内氟负荷的增加而增高,低氟水能降低红细胞变形率.  相似文献   

17.
吕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2-2813
传统的血液、尿液、粪便手工检验虽然被现代化的全自动检测仪所代替,但仍不能全部满足检出有临床病理意义的异常细胞的需要。各类分析仪尚不具备人脑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形态及管型、结晶、寄生虫、细菌等形态学的全面判断综合能力。因此,仪器检测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显微镜对各类细胞(特别是骨髓细胞和异常细胞)等的识别和分类检查。为了保证血液、尿液、粪便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对异常检测结果须进一步用显微镜复检验证。  相似文献   

18.
光镜下血尿中红细胞形态观察计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光学显微镜下血尿中畸形红细胞计数对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220例血尿标本,根据尿中出现的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将其分为多形态畸形红细胞、单一形态畸形红细胞、正常形态红细胞3类,以出现多形态畸形红细胞作为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结果 220例血尿标本光镜下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血尿中,以多形态畸形改变的红细胞增多为主(87.6%),而在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则是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93.9%),未见有多形态畸形红细胞者。以出现多形态畸形红细胞作为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87.6%。结论 光镜下直接观察、计数血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并且对血尿的定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项简单、可行的判断血尿红细胞来源的无创伤性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鹿角形肾结石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低温阻断肾动脉肾实质切开取石组23例动脉阻断时间25~65m in,出血量80~400m l,手术时间90~170m in。间断性不完全性肾蒂阻断行肾实质切开取石组22例,15例出血量少于200m l,均未输血,手术取石时间短,平均13.2m in,术后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鹿角形肾结石开放手术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形态、手术所需的时间及难易程度确定术式。  相似文献   

20.
人附红细胞体的电镜观察及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进一步研究人附红细胞体(EH)的电镜特点及EH的感染率、发病 率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门诊及病房患者187例,观察末梢血涂片附红体感染强度;选择8例EH病,2例EH重度感染者的静脉血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本组附红体感染率为81.8%,发病率为5.2%;扫描电 镜下EH呈多形性小体,球形多见,直径为0.3-1.5μm寄生于成熟红细胞表面,寄生EH的红细胞表面出现皱褶、突起、凹陷,大型EH带有纤丝扒嵌在红细胞膜下。结论:非健康人群的EH感染率很高,电镜观察显示被EH寄生的红细胞可发生膜的改变,是导致EH病发生溶血的原因之一,大量附红体寄生于红细胞上,使糖代谢发生改变,导致血糖下降;尽管血涂片转阴,但电镜下仍可见到少量EH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