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化泡沫对正畸固定矫患者牙周指数及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30例舌侧正畸治疗患者(600颗牙)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5例(297颗牙)和观察组15例(293颗牙),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卫生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使用1.23%氟化泡沫。随访12 个月,观察两组牙釉质脱矿牙位分布、脱矿指数(EDI)、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结果:牙釉质脱矿主要分布于上颌侧切牙、上颌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等;观察组牙釉质釉质脱矿率11.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51%(χ2=4.666,P<0.05);观察组EDI、PLI、BI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947, 4.435, 7.789,P<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氟化泡沫有助于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发生,降低牙周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唇腭裂患者的龋齿流行情况。方法:使用龋失补(DMF/dmf)指数对6~12岁组、13~18岁组不同唇腭裂类型的286名患者的龋坏进行记录。结果:唇腭裂患者恒牙龋流行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6~12岁组中51%未患龋,龋均(DMFT)为1.77。13~18岁组中,4%未患龋,DMFT值为6.96。不同类型的唇腭裂患者的DMFT/dmft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唇腭裂患者恒牙龋齿流行的主要因素,而类型并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修复体与菌斑形成及菌斑与龋齿、牙周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世界各国关于菌斑已有很多研究与报导,从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角度观察修复体与菌斑形成的关系以及菌斑与龋齿、牙周病的发病关系也有很多新观点,今按以下几个问题作一综述。一、关于牙龈炎和牙周炎流行病学应用的各种指数(Indices)。文献上有关这方面各种指数(Indices)如下: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 此为Loe H和Silness 1963年所发表。说明牙龈缘在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四个  相似文献   

4.
汪×,男,28岁。因左上后牙疼痛,颊粘膜溃烂就诊。检查见:患者恒牙列发育,排列及咬关系均正常。在|78颊侧有一错位萌出多生牙、附近颊粘膜溃烂。局麻下拔除多生牙,牙冠大小及形状似第乳磨牙,两根融合成一扁圆根,牙齿总长14mm,根尖孔及牙釉质均发育正常。磨牙区多生牙1例报告@冯世河!465150河南$潢川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可疑或临界病例,比如,某牙有可疑龋,是否需要治疗,或在深龋去除软龋后,有无必要进行牙髓治疗等等,有时是难以肯定的。作者采用了龋齿测定器,进行龋洞及露髓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现介绍如下: 龋齿测定器,是测定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之问电阻值的仪器。牙本质与牙釉质相比,牙本质更富有有机质和水份,两者间的电阻有很大的差异。从研究得知,通过牙体组织内的微电流,其途径,在牙釉质是沿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11-12,于同济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30例患者30枚Straumann种植义齿纳入本研究。种植义齿负载半年后,通过临床测量、照片评价、模型测量及根尖片测量对软硬组织进行评估。应用调查问卷及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牙龈乳头指数为3的患者,其植体—邻牙距离[(2.7±0.9)mm]和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7.7±0.6)mm],均大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时,后二者的植体—邻牙距离分别为(1.9±0.9)、(1.5±0.8)mm,颊舌侧龈乳头宽度分别为(7.2±0.6)、(6.6±0.8)mm。而龈乳头指数3为的患者,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4.1±0.9)mm]小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的患者[(5.9±2.3)、(6.5±2.5)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医师对美学效果的评价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植体—邻牙距离、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种植义齿与邻牙的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是影响龈乳头高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3,(9):604-606
目的调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情况。方法调查本医院口腔正畸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的78例患者,于矫正结束后分析总体及不同牙位的牙釉质脱矿情况(脱矿牙数、脱矿率、脱矿程度、脱矿指数)。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平均刷牙频率分为≥3次/d和<3次/d 2组,分析刷牙频率对软垢指数及脱矿指数的影响。结果①累计调查78例患者的1 726颗牙齿,共发现54例患者(178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发病率和脱矿率分别为69.2%和10.3%,平均脱矿指数为0.032±0.029;②1 726颗牙齿中脱矿程度0级1 548例,占89.7%,1级111例,占6.4%,2级59例,占3.4%,3级8例,占0.5%;③脱矿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上侧切牙(19.9%),上中切牙(14.1%)和下侧切牙(12.2%),最低的是下第一磨牙(4.5%)。④2组患者就诊时牙软垢程度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软垢指数明显下降,刷牙频率≥3次/d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就诊时脱矿指数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脱矿指数明显上升,刷牙频率<3次/d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切牙(除下中切牙)部位,应加强相关的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CDIC牙种植术(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与人工牙种植术有关的辅助手术在人工牙种植术前后 ,有时根据患者的局部解剖条件和种植义齿设计制作要求 ,需要辅助进行失牙区唇 (颊 )侧植骨、前庭沟加深、系带修整、上颌窦升高、下牙槽神经解剖等手术 ,简介如下。1.1失牙区唇 (颊 )侧植骨术本手术主要对象为牙槽骨的高度适合作牙种植术 ,但唇 (颊 )侧骨质有较多缺失 ,牙槽骨厚度不足的病例。手术主要目的是恢复失牙区牙槽骨唇(颊 )侧的丰满度 ,增加牙槽骨的强度 ,同时 ,亦为骨内的种植体提供支持。有时 ,采用骨膨胀术亦可将种植体按要求植入 ,但因唇 (颊 )侧牙槽骨厚度不足 ,丰满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体硬组织表面电位与骨生长改建的关系。方法将人牙釉质试件、牙釉质-牙本质试件、牙本质-牙骨质试件和多孔羟基磷灰石试件各25个植入25只家兔胫骨中,通过组织病理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评价各试件正负极侧的家兔胫骨骨组织改建情况。结果光镜观察各时间段牙体试件的负极侧成骨较正极侧活跃,破骨细胞数量计数正极侧较负极侧多(P<0.01)。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负极侧荧光面积多于正极侧(P<0.05)。结论牙体硬组织表面电位可影响骨改建:荷正电的牙釉质面促进骨的吸收破坏,荷负电的牙骨质面促进成骨。牙齿过萌与无牙颌牙槽骨萎缩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影像数据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位置,分析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的理论植入范围,为临床上使用该方法解决下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80例下颌第二磨牙缺失且缺牙区垂直骨高度<9 mm的患者CBCT图像,测量该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距离,并模拟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测量种植体颊舌向倾斜的角度范围。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是(6.913±1.222)、(2.859±0.891)、(7.991±0.783)mm,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距离明显大于到舌侧骨皮质距离。75%的患者可行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模拟植入种植体颊舌向倾斜最小角度为19.360°±7.086°,最大角度为39.462°±6.924°。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明显偏向舌侧,保障了颊侧足够的骨量,多数下颌第二磨牙处无法垂直植入短种植体的患者仍可通过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植入常规长度种植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正畸托槽以降低牙釉质脱矿。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黏结标准方丝弓矫正器患者197例(共有3266颗牙黏结托槽),将患者上、下颌黏结托槽的左、右牙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33颗牙。试验组:上下颌一侧中切牙至同侧第二前磨牙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对照组:上、下颌另一侧中切牙至同侧第二前磨牙应用牙釉质黏结树脂黏结托槽。矫治结束后,对全口黏结托槽的牙唇(颊)面进行检查,评价脱矿程度。结果    试验组黏结托槽的牙唇(颊)面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总牙数为75颗,并且程度较轻,均为1度,脱矿率4.59%,明显低于对照组(12.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可降低釉质脱矿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CBCT研究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就诊的后牙发育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测量上颌后牙各牙根根尖至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以及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结果 (1)正锁(牙合)患者86.6%的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牙根穿入上颌窦的比例占70%;(2)正锁(牙合)侧的第一磨牙腭根、第二磨牙近颊根、远颊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锁(牙合)侧的第二磨牙远颊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较非锁(牙合)侧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正锁(牙合)侧上颌窦底的最低点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更多位于上颌骨的颊侧。结论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患侧86.6%的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上颌窦底位置较低,且上颌窦底气化过程中的延伸方向更偏向颊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浏阳市12~16岁学生恒牙龋病的发展轨迹,为制定龋齿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9~11月开展中小学生龋齿筛查,对象为辖区范围内所有在籍中小学生,选取2013~2019年龋齿监测记录完整且过往乳牙龋监测记录可查的12~16岁学生7 297名,利用龋失补指数(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DMFT)建立零膨胀负二项-潜类别增长模型(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ZINB-LCGM)描述个体恒牙龋病轨迹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浏阳市12~16岁学生DMFT构成中以龋坏牙(decayed teeth,DT)为主,最好发于第一恒磨牙。根据ZINB-LCGM模型,将恒牙龋发展轨迹分为三个潜类别:“缓慢增长型”(28.55%)、“快速增长型”(6.59%)、“平稳型”(64.86%),不同潜类别间遵循不同的非线性增长轨迹,有乳牙龋的女性更容易表现出“缓慢增长型”和“快速增长型”恒牙龋轨迹。男、女性和有、无乳牙龋的轨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2~16岁学生龋...  相似文献   

14.
<正> 龋齿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兰州地区普查学龄儿童发病率达78.9%,尤其是恒磨牙(牙合)面龋,发病迅速而损坏广泛,发病率占恒牙龋的89.4%,近年对牙(牙合)面窝沟等龋齿好发部位进行封闭以防龋是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自74年以来,我们对光固化封闭剂进行了探讨现予报道。我们将化工部兰州涂料研究所合成的 EA—15与美国 Nuva-Seal 进行了实验室理化性能及临床观察。76年后,鉴于氟素防龋的明显效果,封闭剂中加氟是否能提高封闭剂的防龋  相似文献   

15.
用能量密度为10—15焦耳/厘米~2超脉冲的二氧化碳激光,直接照射于人的正常牙釉质。预备特殊设计的颊侧“开面冠”(Wind-ow)的桥,将“开面冠”戴在实验牙上,窗口处复盖一层金箔,并留一微小间隙,以便沉积细菌菌斑。在受试者口中安装特制的桥,以3—5周为一期,试验了五例。通过高分辨率显微放射图和扫描电子显  相似文献   

16.
酸蚀处理对新型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酸蚀处理对新型自粘结树脂水门汀Unicem与牙本质和牙釉质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无龋坏人第三磨牙36个,制备颊侧牙本质粘结面和近、远中牙釉质粘结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牙,分别选用Unicem、磷酸酸蚀配合Unicem和Panavia F(对照组)进行粘结处理,分别测试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结果:在牙本质粘结强度上,Unicem组(12.84±2.29 MPa)与Panavia F组(14.93±3.73 MP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磷酸酸蚀配合Unicem组(9.12±1.54 MPa)(P<0.05);牙釉质粘结强度上,磷酸酸蚀配合Unicem组(17.24±7.62 MPa)和Panavia F组(17.99±3.66 MP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Unicem组(6.47±1.54MPa)(P<0.05)。结论:酸蚀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自粘结树脂水门汀Unicem牙釉质粘结强度,却降低了牙本质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子探针测定乳牙釉质氟元素及其与龋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牙釉质氟元素的分布及其与龋病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量35个离体的下颌乳中切牙唇舌面之不同深度的牙釉质氟含量,比较分析无龋组与有龋组牙釉质氟含量及其与龋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乳牙釉质氟含量在唇舌侧分布相似,由表层到内层氟含量呈递减趋势;无龋组和有龋组之间牙釉质氟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牙釉质氟含量与龋补牙数(dft)和龋蚀指数(CSI)无相关性.结论:氟元素含量在乳牙釉质不同深度具有差异,其含量与龋病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方法:对90例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牙釉质脱矿牙的发病率和好发牙及好发部位进行统计。结果:58例固定矫治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64.4%;牙釉质脱矿好发牙位为上前牙;好发部位是托槽龈方釉质和牙颈部。结论:固定矫治对牙釉质的脱矿损害应引起重视。矫治前应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进行充分估计,并采取措施减少固定矫治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冷光美白技术对人牙釉质硬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冷光美白技术对牙釉质硬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牙周病患者拔除的色素沉着切牙20颗,颊面近中进行冷光美白处理,颊侧远中作为空白对照,显微硬度计测量近中和远中牙釉质表面硬度,再用扫描电镜对釉质表面进行观察。结果  后牙釉质硬度为359.68,空白对照组釉质硬度是363.22,两组釉质硬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漂白后釉质表面出现脱矿,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美白不降低牙釉质表面硬度,对釉质结构的影响在3周左右恢复。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门诊 1994~ 1997年间开始使用含有颊舌侧牙合支托的活动义齿并且坚持使用至今的患者 71例 ,共计 76个活动修复体 ,颊舌侧牙合支托共计 84个 ,颊舌侧牙合支托基牙 78个。均有病历记载 ,由同一位医生按同一标准检查并记录。2 .评定标准 凡出现牙合支托断裂、义齿下沉、基牙松动、基牙龋坏等其中一项为牙合支托失败 ,否则为成功。结  果84例颊舌侧牙合支托 ,能戴 4年以上的牙合支托数为 60个(78.8% ) ,能戴 3~ 4年的为 2 2个 (2 6.2 % ) ,其中 2例基牙龋坏 ,11例基牙松动 ,1例牙合支托断裂 ,10例基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