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失能群体尤其是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照护服务政策经历了雏形时期的初探、培育时期的探索与转型、进入政策视野时期的正规化发展、完善体系时期的井喷发展四个阶段。长期照护服务制度定位从依附型走向独立型,理念从保基本到赋能与独立,覆盖范围从补缺型到普惠型、从普通型到特殊型,社会化与在地养老程度不断提高。文章认为把握服务发展逻辑的同时,要正确认识长期照护服务的理念与定位,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需要国家、社会、市场与家庭协同担责,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促进非正式化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老年长期照护政策的整体布局,推进政策体系的发展,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06—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25份有关老年长期照护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促进老年长期照护发展的政策工具存在使用不均衡、其内部子工具结构不合理、在政策子目标的应用中存在明显差异、目标导向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出台专项性政策、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匹配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台湾长期照护体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让民众接纳并参与到长期照护事业中,达成社会共识;以减少社会震荡为原则,分步整合资源,从服务体系建设到保障制度建设;以老人需求为导向,设置适宜的照护服务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贯彻“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家庭或一般养老机构难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未来应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危机的根本出路。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对老年人口的照护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总结归纳国内外照护体系的模式,结合宁波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中国特有的人口政策,提出问题和挑战,旨在为构建适合宁波市整合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日本长期照护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日本长期照护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成就和挑战,为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借鉴。日本长期照护保险覆盖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申请人通过需要照护水平的认证后可获得居家和机构照护两种服务。保险筹资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保费筹集和使用者共付三大来源。日本长期照护保险最主要的特点是实现了全面覆盖,但随着日本老龄化和需照护老年人的增多,日本长期照护保险面临费用持续上涨等挑战。最后,建议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该建立覆盖所有老年人、以居家照护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长期照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和服务提供者及其角色。美国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可提供长期入住照护、短期入住照护、成人日间照护及居家照护服务,服务方式逐渐从机构服务向居家与社区服务转变。长期照护服务由正式照料者和非正式照料者共同提供,正式照料者提供有偿服务,非正式家庭照料者以女儿(29.3%)和配偶(21.2%)为主,随着居家和社区服务可用性增加,家庭照料者与有偿的正式照料者分担长期照护的可能性更大。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结构完善,准入机制严格且系统,强调服务质量和效果评价,且重视老年人个人意愿,尊重其服务偏好和选择权利。基于美国的经验,我国在探索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时,应以居家和社区照护为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注重服务机构和内容的多样化,建立完善和详细的服务使用评估标准,强调服务质量的有效性评价,体现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政策参考。方法:根据需求导向、优质均衡、共建共享、科学可操作等原则,综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构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以宁波市2015—2021年长期照护发展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以发展资源与保障指数、发展公平与效率指数、发展效果与效益指数为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的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15—2021年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个别指标表现为非均衡性分布,基本符合实际状况。结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量化监管评价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两高期的到来,干休所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是目前最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满足老干部的长期照护需求,使他们获得有效的照护连接;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适合干休所的长期照护体系等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干休所对老年长期照护的需求北京军区空军保定省印路干休所老干部平均年龄89.5岁,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供血不足、前列腺增生等。入户调查显示,老干部的医疗保健照护  相似文献   

9.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缘起、规划、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照护需求增加、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德国在原有健康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于1994年推出了具有全民性与强制性、公私混合给付的长期照护保险运行模式。对长期照护保险关系、申请资格、给付条件、筹资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在社会保险中的份额和贡献逐渐提升、投保人与受益群体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申请条件和内容、筹资机制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争议。德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长期照护质量、完善筹资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量化视角挖掘试点政策内容,探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扩散特征及扩散规律。方法:基于政策工具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将两批试点地区分为均衡型、高需求型、高供给型、高环境型并分析其政策扩散特征。结论:长期护理保险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偏好明显,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两批试点政策由高供给型向均衡型和高环境型转变;政策扩散呈现空间邻近与社会邻近交互的邻近扩散效应、垂直扩散与水平扩散交织的层级扩散效应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吸收—辐射”互动效应。建议:应注重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政策扩散的多重效应的紧密联系,完善政策工具结构;中央鼓励、支持、引导地方自主政策创新,学习邻近经验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资金筹集为切入点,从筹资方式、渠道和水平三个层面,对青岛等试点城市和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文件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目前各地以不同的划拨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医保参与人员自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范畴;虽然不少地方的老年人已开始受益,但存在代际不公平、民众参与感低、对医疗保险依赖过度等问题,尚未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为此,必须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明确政府、单位与个人角色,合理分担照护责任;采取定额筹资和按比例筹资相结合的形式,科学厘定筹资水平,以保障长期照护保险基金的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13.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主要表现在围绕"四个分开"探索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多种实现形式;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为重点,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便民惠民措施效果明显,医院内部管理能力不断加强。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深化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具有广泛共识的改革路径与突破口仍有待形成;政策措施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够,执行力也需加强;公立医院发展模式不利于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公立医院投身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提高改革政策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建立有利于监督问责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德日韩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渠道、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的比较发现,三国筹资政策符合本国国情与制度传统,实行多渠道独立筹资,但三国经验亦表明,筹资责任要各方合理分担,现收现付筹资模式也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从筹资渠道、方式、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四个维度对我国13个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存在诸多争议,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Taiwan planned to establish a social insurance-based long-term care system in 2016. However, due to the change in political parties that year, it was decided that Taiwan’s long-term care policy would remain a tax-based financing scheme. The new policy focuses on providing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 (HCBS); a three-layer HCBS service network within towns and districts was set to provide the 17 types of services in the HCBS spectrum, including preventive care. The reform was criticized as being too restrictive and lacking flexibility. However, the HCBS service spectrum has been widened, the target group has been enlarged, and thus HCBS utilization has increased. A rolling amendment has continued into 2018: the HCBS system requirement has been eased, and a new capitalized fee-for-service payment system has been launch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nalysis of the policy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