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省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现状,为制定罕见病医疗保障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7种类型的386例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种罕见病患者年平均医疗费用10.93万元,费用最高为220万元。91.19%罕见病患者表示在治疗过程中遇到过较大困难,最主要原因为治疗费用太高(57.77%)。罕见病患者年平均自付医疗费用为5.31万元,76.94%患者1年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年收入的40.00%,33.42%患者年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了家庭年收入。结论:把罕见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帮助罕见病患者得到应有的有效治疗,切实减轻患者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大病保险对宁夏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公平性影响,为完善大病保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宁夏农村地区入户调查数据,模拟比较大病保险报销前后居民自付费用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风险及其在人群中分布的变化。结果:大病保险有效降低了住院自付费用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但从分布来看,大病保险报销虽然改善了人群中自付费用的分布,但也出现了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更向贫困家庭集中的趋势。结论:针对目标人群,大病保险政策效果较为显著,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病保险政策与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衔接,全面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并加大消除贫困政策力度,以此减少人群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东省不同人群的OOP水平,监测卫生筹资公平性。方法: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资料来源于山东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果:(1)199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OOP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重从7.39%增加到9.03%,农村居民人均OOP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重在10%~12%之间;(2)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最低的10%家庭组其OOP占家庭非食品支出比重最高。结论:(1)城乡居民的医药费用负担水平升高;(2)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3)相对于高收入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建议:控制居民OOP负担水平;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对弱势人群给予重点保护,确保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救助政策的制度,救助对象的实际医疗费用负担以及救助实施效果。方法:利用上海市民政局救助数据分析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救助效果和救助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结果:2015年,上海市医疗救助对象的人均医疗费用17344元,自负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27.4%。救助对象人均救助金额为2276元,救助占自负费用比例为48.0%,救助后自负费用占比14.3%,救助后自负费用降低了13.1个百分点。救助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27.1%,救助后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比例降为17.2%。结论:上海市医疗救助对降低自负费用作用、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较为明显,不同人群的救助水平有所差异。建议要实现救助对象的基本医保全覆盖,完善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济南市三县2180户农村居民入户调查,研究新农合制度保障下低收入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受益及医疗费用负担的现状。[方法]按照收入水平高低将受访农村居民分为5组,运用集中指数、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差距等方法测量低收入农民卫生需要和利用、医疗费用以及补偿状况,探讨提高低收入人群卫生服务受益水平,降低农民医疗负担的方法。[结果]虽然新农合已接近全覆盖,但保障能力有限。低收入家庭医疗负担沉重,受益水平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突出。[结论]新农合全覆盖的同时应给予低收入农民更多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昆山市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状况,了解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负担,为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立意抽样,采用现场调查了解昆山市居民两周门诊就诊和一年内住院的医疗费用支出;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分层分组,比较不同收入组之间以及与全国次均费用的差别,分析医疗负担情况。结果抽样人群门诊和住院次均医疗费用绝对值分别为291.3元和14 797元,略高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占收入均数的比例分别为0.28%和14.23%,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结论昆山市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居民医疗费用在全国及东部地区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2015—2017年上海市困难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城乡低收入、特殊救济、支出型贫困以及重残无业对象)医疗费用负担,分析医疗救助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民政局医疗救助数据库采集上海市2015—2017年困难对象人员信息,通过医保部门数据库采集困难对医疗费用信息,采用自付医疗费用、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情况评价其医疗费用负担,运用STATA 13.0开展数据分析。结果:2015—2017年上海市困难对象人数逐年递减,下降幅度在5%~8%之间。2017年,困难对象人均医疗费用为12 434.26元,人均自付费用4 131.94元(占比33.23%),人均自费费用为958.31元(占比7.71%)。经医疗救助后,自付比例下降13.70个百分点达到19.53%,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下降4.87个百分点达到5.86%。结论:部分困难对象医疗费用负担较重,但医疗救助效果显著,报销流程得到优化。建议扩大救助范围,实现精准扶贫,完善"一站式"服务系统,促进医疗救助资金有效监管,同时鼓励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缓解程度,衡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分层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7个试点县1 841户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的补偿比例为24%~28%,有3.35%的被调查农民"因病致贫";卫生支出使被调查人群的贫困缺口增加了11.38%,要使其摆脱贫困,需要每人增加补贴76元;合作医疗对提高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有限.结论 应提高筹资水平、加强费用控制,以提高农民住院费用补偿水平,并重点关注"因病致贫"的敏感人群,着重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选择上海某农村地区,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2镇、6村、144户家庭作为样本,确定了其中7位发生过1万元以上住院费用的住院病人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寻医行为和就医保障情况.(1)7位住院病人中,有3位放弃进一步的治疗,原因皆为无法负担医疗费用;(2)放弃继续治疗的家庭,自负医疗费用与当年收入的比在40%以上;不放弃继续治疗的家庭,自负医疗费用与当年收入的比在40%以下;(3)7户家庭有4户因为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陷入贫困状态,在经过各方补偿之后,有2户脱离贫困状态,还有2户仍然致贫.(4)仍然致贫的家庭.一户是因为高额的癌症治疗费用导致返贫;另一户是因为车祸事主逃逸自身又是外来人口没有医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了解医疗费用对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探讨减轻的方向。方法对93例哮喘患儿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医疗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本地平均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出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的医疗费用多由家庭承担。患儿平均每次就诊费用为215.28元,较本地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升高;直接医疗费用的支付中,以药费占的比例较重,占本次就诊总费用的92.1%,直接非医疗费用方面,主要有营养保健品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但交通费的增加不明显;间接医疗费用的支出主要是由家长误工引起,家长由于照顾患儿需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86.81~28237.00元/年。结论儿童哮喘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哮喘患儿的医药费用明显高于本地平均水平,药费的支出是医疗费用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尽快达到哮喘的理想控制应能有效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探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健康贫困问题,以及在健康扶贫脱贫实践中的难点,为残疾人健康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一对一调查,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进行相关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93.40%),医保缴费以个人承担为主(70.13%);医保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中国西部三省慢性病患者家庭用药负担及医改政策实施后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广西、陕西、四川3省分别抽取省会城市和1个中等城市,每城市抽取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对每家机构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回收率为93.11%。97.85%的患者参加了各种医疗保险。家庭平均健康总支出1 364.84元/月,占月总支出的37.43%;慢性病支出700.34元/月,占健康总支出的51.31%。平均购药总费用为628.74元/月,用药负担为16.73%。主要所患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家庭疾病负担最重的为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肾病。不同省份、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用药负担有较大差异。患者对医改效果有体会,但对医改政策不熟悉。结论与建议:所调查患者基本纳入医保,但慢病患者家庭用药负担仍然较重。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慢性疾病门诊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用药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研究我国慢病患者家庭卫生支出情况,采用Logit、Tobit模型探究慢性病数量、慢性病种类对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患慢性病将显著提高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其陷入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概率也越高;按发生概率与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灾难性卫生支出是衡量健康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采用Logit、Tobit模型分别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8.20%,平均强度为0.076,因病致贫率为32.40%.家庭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卫生总费用的角度探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保障能力,依据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程度、人均医疗总费用以及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测算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社会共付比,即保障制度风险分担的能力。测算表明,2010年我国已有近95%的人口被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2009年我国全社会人均医疗费用为953.5元,全社会人均支付比例为51.7%,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各种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担下,居民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比为48.8%,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制度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我国2003—2015年卫生总费用的基础数据,比较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结构性特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分析了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总体水平、筹资结构变化的合理性、总体发展趋势的可持续性及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变动特征。研究发现,新医改之后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仍呈上升趋势,政府医疗保障支出的增长对个人卫生支出的替代水平有限,人均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超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看病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保基金专业化建设,提高医保基金控费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确定中的公平性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医疗救助对象的“最困难”和“最急需”程度的测度,初步分析当前国家医疗救助实施的公平性。方法:用贫困缺口、贫困距、医疗支出比和灾难性支出家庭比等指标定量测度“最困难”和“最急需”的程度。结果:样本县现在所确定的医疗救助对象确属“最困难的人员”;而非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支出是“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救助户重于非救助户。结论:建议增大救助覆盖面和救助力度,民政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联合运作,关注低收入以及因病致灾的高医疗费用群体,及时给予恰当救助,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2018年即时结报的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年度间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负担费用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递减趋势,人均治疗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2018年人均检查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6年-2017年和2017年-2018年增幅低于2015年-2016年。2016年-2017年人均耗材费用降低,而2017年-2018年人均耗材费用增加。改革后,人均医保负担费用逐年增加,人均患者负担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逐年下降。此外,2017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6年下降,而2018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7年增加。结论人均药品费用与人均耗材费用仍是人均医疗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医疗费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逐步加强药品和耗材监管。人均自付比例虽呈降低趋势,但与医改设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many lower to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have looked to insurance as a means to protect their populations from medical impoverishment. In 200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NCMS), a government-run voluntary insurance program for its rural population. The prevailing model of NCMS combines medical savings accounts with high-deductible catastrophic hospital insurance (MSA/Catastrophic).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in reducing medical impoverishment, we used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2006 linked to claims records of health expenditures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MSA/Catastrophic on reducing the share of individuals fall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headcount), and the amount by which household resources fall short of the poverty line (poverty gap) due to medical expenses.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MSA/Catastrophic to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RMHC), an experimental model that provides first dollar coverage for primary care, hospital services and drugs with a similar premium but a lower ceil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RMHC is more effective at reducing medical impoverishment than NCM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poverty line of US$1.08 per person per day, the MSA/Catastrophic models would reduce the poverty headcount by 3.5–3.9% and the average poverty gap by 11.8–16.4%, compared with reductions of 6.1–6.8% and 15–18.5% under the RMHC model.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NCMS does not address a major cause of medical impoverishment: expensive outpatient services for chronic conditions. As such, health policymakers need first to examine the disease profile and health expenditure pattern of a population before they can direct resources to where they will be most effective. As chronic diseases impose a growing share of the burden on the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that insurance coverage focusing on expensive hospital care alone is the most effective at providing financial risk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