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檗林  梁业飞  卜子清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870-1874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率、适应证、用法用量和标本培养的送检率等资料,分析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的原因。结果:88例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使用率占77.36%,其次是万古霉素占14.15%;79份病历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占89.77%)(送检标本以痰液为主);不合理用药41份病历中,其中12份病历存在用法用量不规范占29.27%,15份病历无专家组成员会诊记录占36.59%,2份病历存在用药适应证不适宜占4.88%。结论:该科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病原学送检率方面控制较好,但存在用法用量不合理、使用程序不规范及适应证不适宜等问题,提示医院应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1 286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用《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共识等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特点。结果: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1 286张门急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中有135张为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为10.50%;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主要来自儿科(31张,占22.96%)和急诊科(24张,占17.78%),其次为妇科(16张,占11.85%)和耳鼻喉科(15张,占11.11%);不合理处方所涉及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46张,占34.07%),其次为喹诺酮类(32张,占23.70%)和硝基咪唑类(25张,占18.52%);135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中,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5张,占33.33%)和处方书写不规范(27张,占20.00%),其次则为遴选药物不适宜(19张,占14.07%)、联合用药不适宜(17张,占12.59%)和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口腔种植科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62.97%(1 010/1 604),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50.37%(48 264.70/95 818.25);抗菌药物均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99.80%(1 008/1 01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25.84%(261/1 010),无三联及以上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占6.44%(65/1 010),均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其中1张处方还存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结论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少数处方存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药师应重点加强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病历系统中等距抽取1 000例住院患儿的病历,对患儿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及病原学送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00例住院患儿中,806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共计1318条医嘱,其中静脉给药1233条(93.55%),口服给药85条(6.45%);涉及29种药品,其中口服给药6种,静脉给药23种;非限制使用级217例(16.46%)涉及8种药品,限制使用级965例(73.22%)涉及11种药品,特殊使用级136例(10.32%)涉及10种药品。联合用药处方占30.89%(249/806),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联用为主;换药处方占34.00%(274/806)。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但使用抗菌药物的起点较高,经验性和预防性用药较多,临床药师仍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9,(6):951-954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1—12月期间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623例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微生物送检率、药物选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623例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95.83%,不合理用药135例,其不合理率为21.67%;其中位居前3位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有药物选用不适宜、未送检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联合用药不适宜为91例,占全部不合理用药的67.41%。结论:医院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尚需进一步加强干预管理,以提升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8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历1 104份,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是否明确、品种选择是否合理、用法用量及疗程是否合理等。结果:1 104份病历中有897份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25%。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青霉素-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微生物学送检率高,达92.08%,但检出率仅有12.35%。897份病历中有279份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使用率达31.10%,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联合使用不合理为主,占44.80%,其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1.15%。结论:我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管理,不断寻找最佳感染证据,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朱功新 《海峡药学》2013,25(7):187-189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规定,每月从临床各科室随机抽取25%医师、每位医师50份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进行抗菌药物应用专项点评分析。结果 :①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达标,②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高、用药时间(疗程)过长,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还较多(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越级使用明显,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以及不适宜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某院替加环素临床用药及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对某院2018年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收集到相关病例共64份。替加环素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为98.4%,联合用药率为100%,临床应用评价得分(84.77±26.03)分;临床应用不合理43例(67.19%),主要表现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不规范37例(57.81%),适应证不适宜5例(7.81%),用法用量不适宜10例(15.63%),使用抗菌药物前未送病原学检查1例(1.56%)。使用替加环素病例的临床有效率为56.25%;发生不良反应5例(7.81%)。替加环素给药剂量超说明书23例(35.94%)。结论:某院住院患者使用替加环素不合理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管理不规范。替加环素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庞立峰  华素 《上海医药》2024,(3):25-27+54
目的 :探讨我院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22年度我院使用PPI的病例,共226份病历资料符合要求。结果 :进入季度使用金额排名前五名次数最多的PPIs依次是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注射用艾普拉唑、注射用雷贝拉唑、注射用奥美拉唑;病历不合理率为64.16%,无适应证用药53例(36.55%),用法用量不适宜46例(31.72%),疗程不适宜21例(14.48%),遴选药品不适宜17例(11.72%),联合用药不适宜5例(3.45%),溶媒不适宜3例(2.07%)。结论 :对PPI使用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加强重点品种管控,提升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结果,以及所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联用药物等信息,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7月—12月医院共有84例次患者使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其涉及的临床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33例次,占39.29%)、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2例次,占14.29%)和消化内科二(10例次,占11.90%);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84例次患者中共发现41条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6条,占39.02%)和用药前未进行病原学送检(14条,占34.15%)。结论:当前医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临床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最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的脓毒血症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29株(64.4%)、革兰阴性菌(G-)15株(33.3%)、真菌1株(2.2%)。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2%)、肺炎链球菌(17.8%)、铜绿假单胞菌(17.8%)。G+球菌对儿科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多数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敏感性较高;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PICU脓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的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脓毒血症病死率较高,且对多数药物耐药明显。前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吴昊  吴定  蒲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88-189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急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开具的36547张急诊处方,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本组抗菌药物处方占全部处方的19.5%,注射剂抗菌处方与非注射剂抗菌处方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合理使用率为9.0%,其中注射剂抗菌处方占74.6%,与非注射剂抗菌处方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抗菌药物处方中头孢菌素类占41.7%,其次为青霉素类(27.2%)、喹诺酮类(11.0%),3种药物占总处方的79.9%,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比较差异显著(P<0.01);本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药物选用不合理为首要原因(49.2%),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在急诊用药中较为常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选择对症药物,避免重复、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hospital-pharmacy-based, computer-assisted antimicrobial monitoring program are described. In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Spain, a manual system for collecting data on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replaced with a computer-assisted program that compiles data on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microbial or bacteriostatic agents (including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the specific agents used by hospital ward, clinical department, and physician. The antimicrobial report is reviewed daily by a pharmacist, and identifi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with the prescribing physician; about two hours per day is spent in this activity. Data for 1984 compiled by the computer program regarding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y group and by hospital war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t and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computer-generated data, guidelines for antibiotic use in surgical prophylaxis were proposed, and the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committee approved a new antibiotic policy that led to a reduction in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s and to subsequent cost savings. Antimicrobial use at this hospital is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at other institutions. In 1984 penicillin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gents, followed by aminoglycosides and cephalosporins. Antimicrobial agents accounted for 24.4% of all drug costs. This computer-assisted system of antimicrobial monitoring was used effectively to assess both individual patient therapy and overall antimicrobial use in a teaching hospit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ICU病房患者240例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40例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10例,阳性率占7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革兰阴性球菌占21%,真菌占9%,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属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呈高度耐药特征,并有上升趋势。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菌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亮 《中国医药》2011,6(9):1121-1123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从许昌市中心医院2010年1-6月出院患者数据库中抽取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264份,对相关信息登记入"抗菌药物使用个案调查表"内,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我院该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209例,占79.2%;联合应用主要为2联,48例,占18.2%;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率低,仅为6.4%.抽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类,为14种19例,占72.3%;其次为青霉素类,为5种40例,占15.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06例,占总病例数的40.1%.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与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威海卫人民医院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威海卫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3~5月(干预前)与2016年3~5月(干预后)的围手术期病例各122例,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用药疗程、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无指征换药和用药途径。结果干预后,用药指征不合理例数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无指征用药多存在于Ⅱ类切口手术;干预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多为24 h之内,明显短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用药头孢菌素类占49%,喹诺酮类占29%,干预后头孢菌素类占79%,克林霉素类占13%,干预后药物选择合理性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前有2例无指征换药和2例用药途径不合理情况,干预后无此类不合理情况;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率降低,费用明显减少(P0.01)。结论积极的干预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可改善其不合理用药情况,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中医院ICU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学情况,分析细菌耐药性,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利用Excel对ICU病房2003年1~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细菌检查结果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按DDDs排序,前三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793.3)、碳青霉烯类(687.8)、四环素类(251.0);按使用总量排序,前三位分别为美罗培南(1353.0g)、头孢哌酮舒巴坦(883.0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7.5g)。2013年ICU送检标本检出的146株细菌中,G-菌占82.2%,共120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4株;真菌占11.6%,共17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1株;G+菌占6.2%,共9株。结论:ICU抗菌药物使用特点符合检出细菌分布情况,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DDDs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国民  刘俊南 《中国药业》2011,20(20):60-62
目的了解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4月至7月3日手术患者出院归档病历17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100%,使用时间最长21 d,最短2.5 d,平均5.5 d;共计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12种,其中头孢菌素4种,青霉素类(口服)1种,硝咪唑类1种,氟喹诺酮类3种,氨基苷类2种,中草药制剂类1种;单用抗菌药物20.34%,二联及以上联用79.66%;在术前30 min至2 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25.42%。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较大、起点较高,术前静脉用药执行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