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8例用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28例只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9%,对照组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电针减肥的最佳频率。方法:采用不同电针频率治疗,患者共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电针频率为15Hz,另一组电针频率为2/15Hz,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电针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皆明显,频率为2/15Hz电针治疗与15Hz频率电针比较,体重、肩胛角下皮褶、腹壁皮褶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腰围、腰髋比值、内脏脂肪也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好的,说明电针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而且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电针频率为2/15Hz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不同频率电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不同频率的电针得出的结论不统一,导致电针使用随意性很强,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导致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出现电针使用比较混乱的局面。早日形成一个科学的电针参数选用标准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以痉挛性瘫为主的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根据拮抗针法原理加用电针,两组均应用常规药物及头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均有临床疗效,且在治疗效果上电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普通针刺治疗。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96.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83.3%。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普通针刺治疗。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96.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83.3%。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病历中的基线资料,除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和动脉硬化情况这5项具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8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9 d。老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6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10 d;两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针刺时上肢部腧穴常选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及手三里,下肢部腧穴常选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悬钟、解溪、太溪及太冲,其他腧穴常选百会。上肢常用的电针组穴分别是曲池加外关和手三里加外关,下肢常用的电针组穴是足三里加丰隆、足三里加解溪和阳陵泉加丰隆。电针波型常选择疏密波,其次是连续波,极少选用断续波;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改善;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的启动时机和干预总天数不同;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干预方案趋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对脑外伤后遗症进行电针治疗,选穴上肢肩髑、肩腑、曲池、手三里、支沟、合谷、后溪、八邪,下肢环跳、风市、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解溪、丘墟、太冲等,每日1次,10d为1疗程,治疗1~6个疗程。结果 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6%。结论 电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缺血区的作用,根据UCP-5的表达,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50、100 Hz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患侧“前三里穴”和“外关穴”.各组均在术后第1d、3d、7d、14 d、21 d用网屏试验进行评分,对...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颖颖  陈华德 《光明中医》2008,23(1):129-130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感体验,是人类特有的感觉。西药镇痛疗效差且易成瘾,而针刺因其镇痛效果好,无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疼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电针镇痛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通以微量脉冲来兴奋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不同的刺激频率对机体可以产生不同的镇痛效应。本文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双侧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国强 《中医杂志》2006,47(6):448-448
传统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只注重患侧单侧电针,笔者采用健患双侧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针加灸治疗中风后遗症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强度不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一般资料本文中所收病例诊断均以《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出版社)相关内容为依据,且均排除肿瘤、急性期感染、脑血管病等因素,分为两组。高频电针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服药治疗时间均在3月~5年;使用卡马西平剂量每天300~1500m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电针波形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和感觉棘手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步深入,报道较多.但是,不同电针波形特异性针对某类性质的面瘫后遗症状,甚至在同一患者身上进行综合性应用的疗效观察却鲜见报道.临床上,我们应用此法治疗了18例面瘫后遗症患者,使疗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势突出,但所选择的频率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不同频率电针治疗VD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本病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脉冲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对于许多确切病因不明者,现代医学多以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行神经阻滞或破坏疗法、手术疗法等,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药物存在耐药及毒副反应,不能长期使用。笔者多年来采取了电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略有心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电针神经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神经干组 (简称神经干组 ,4 0例 )、常规针刺组 (简称针刺组 ,34例 )、中药组 (33例 )。神经干组采用电针神经干疗法治疗 ,针刺组选取常规穴位电针治疗 ,中药组口服华佗中风方。结果 :神经干组较针刺组和中药组疗效高、收效快 (P <0 .0 5 )。结论 :电针刺激神经干可作为中风后遗症的常规疗法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