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26±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胀、复发性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优于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62-64+67
目的探讨鼻内腔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联合微瓣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眼科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泪囊鼻腔造口术联合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实施鼻内腔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联合微瓣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腔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联合微瓣吻合术可提高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因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患者22例(23眼),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全部22例(23眼)患者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手术有效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手术治愈率高,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38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术,随访6~24个月。结果:治愈32眼,好转6眼,无效2眼,失访2例,总有效率90.48%(38/42)。结论: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合理术后处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结果:32眼中,治愈27眼,好转4眼,有效率97%,无效1眼,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面部无切口,术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便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汉霞  钟涛  郑雁  王文强   《四川医学》2018,39(4):461-46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65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泪道冲洗和鼻腔清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90.76%,有效率93.8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不影响容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例(30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93.33%,总有效率100%。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朱金狮 《中外医疗》2012,31(33):41+43-41,4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应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30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93.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疗效显著,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利于面部美观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手术的微创要求,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均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采用枪状镊行泪囊定位,用微电刀头切开鼻黏骨膜瓣及泪囊瓣,并将骨膜瓣覆盖在泪囊窝骨窗骨质上防止造瘘口狭窄.结果:经术后3~12个月随访,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面部不留瘢痕、泪囊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及有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泪囊炎常见失败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泪囊炎患者66例72眼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常规随访6~12月,分析其临床常见失败的原因.结果 71眼手术成功,1眼手术失败,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治愈50眼(69.44%),好转16眼(22.22%),无效6眼(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泪囊炎疗效好,安全易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重建泪道 ,以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 :经鼻前孔切开鼻丘部黏膜及骨质 ,暴露泪囊 ,于鼻内窥镜下造口 ,并于造口周围处植入替耳氏皮瓣 ,以促进创面愈合 ,防止肉芽形成 ,保证泪道通畅。结果 :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71例、76眼 ,经随访观察半年 ,治愈率达97%。结论 :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手术创伤小 ,不需面部切口 ,并发症少 ,优于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O%,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利于面部美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简易的鼻内窥镜下的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宁化县医院自1999年5月以来开展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5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愈49眼(89.1%),好转5侧(9.1%),无效1侧(1.8%),总有效率98.2%。1例无效者经扩大骨窗清除肉芽后症状消失,泪道通畅。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丝裂霉素C组、5-氟尿嘧啶组和对照组。丝裂霉素C组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0.4mg/ml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组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50mg/ml5-氟尿嘧啶;对照组仅行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泪道通畅情况,鼻内窥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1)丝裂霉素c组35例39眼,治愈38眼,治愈率97%;5-氟尿嘧啶组30例33眼,治愈30眼,治愈率87%;对照组30例34眼,治愈26眼,治愈率76%,用抗代谢药物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丝裂霉素c组与5-氟尿嘧啶组在术后造瘘口面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能有效减少术后造瘘口闭锁,提高手术治愈率,可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应用丝裂霉素c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性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复发性泪囊炎患者22例(26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26眼)术后随访6月-2年,治愈24眼(95.7%),好转2眼(4.3%)。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老年复发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扩张管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来开展的无扩张管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3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90%(27/30),好转率6.67%(2/30),无效率3.33%(1/30),总有效率96.67%(29/30)。1例无效者经清除肉芽后症状消失,泪道通畅,所有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孑L术,术后进行半年至两年的回访,根据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患者58例,好转患者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x2=5.14,P=0.023);且二者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上,实验组手术后炎症反应很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对设备和相关操作者的要求较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高,但经本研究证实疗效确切,术中保留了鼻腔正常黏膜,减少了术中对组织的损伤和术中出血,降低了造瘘口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溢泪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总有效率100%。结论:鼻腔泪囊造孔术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目前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种填塞材料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纳西棉组、膨胀海绵组、凡士林纱条组,每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组患者分别置入纳西棉、膨胀海绵、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止血。比较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纳西棉组VAS评分低于膨胀海绵组和凡士林纱条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膨胀海绵组和凡士林纱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纳西棉填塞,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并加速鼻黏膜上皮再生,减少粘连和肉芽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