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耳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简称针刀组)和神经阻滞对照组(简称阻滞组)各18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治疗,阻滞组采用复方镇痛液进行神经阻滞术治疗,2组患者均每5~7天治疗1次,1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3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即效率针刀组为53.33%,阻滞组为25.5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针刀组为93.33%,阻滞组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刀组即刻止痛效果优于阻滞组。痊愈率针刀组为92.78%,阻滞组为38.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无效率针刀组为0,阻滞组为17.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针刀组为100%,阻滞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月后追踪随访,复发率针刀组为0.56%,阻滞组为12.2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治疗耳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显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常伴发颈椎病而存在,属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范畴.它是由于外伤、受寒、劳损或炎性刺激等原因导致局部软组织渗出、粘连、和痉挛,刺激、卡压或牵拉枕大神经,引起头枕顶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自2004年1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药熏配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43例,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针刀在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患者小针刀治疗术前、中、后的护理观察,出院指导。结果:护理使近期、远期效果显著,无一例并发症,无复发,治愈率达90%以上,并让患者了解了本病的预防知识,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结论:小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雷仲民  张翔 《北京中医药》2006,25(9):559-560
目的 探讨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铍针治疗本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铍针治疗72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5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结论 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粘连松解,瘢痕消除,从而解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及对致痛物质5-羟色胺(5-HT)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电针组(A组)、牵引组(B组)和电针联合牵引组(C组),每组各42例。3组共同的基础治疗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 d、7 d、14 d、21 d后评定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以及M-JOA评分,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相关致痛物质水平,分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治疗3 d后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C组治疗14 d、21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均0.05)。3组M-JOA评分在治疗3 d后均开始升高,C组治疗14 d、21 d后M-JOA评分明显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5-HT和SP含量在治疗3 d后均开始降低,而C组在治疗7 d、14 d、21 d时的含量明显低于A、B组(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牵引治疗坐骨神经痛能更快速显著地缓解疼痛,降低相关致痛物质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热针导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56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取内热针导热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26/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导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铍针结合推拿治疗40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3岁。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3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铍针结合推拿是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枕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受卡压所致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属颈源性头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枕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尚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赵玉斌  李佃贵 《中成药》2006,28(6):852-85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等)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肠道高敏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匹维溴铵)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按10 mL/kg灌胃,西药组以匹维溴铵按10 mL(15 mg)/kg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以痛泻要方药液按10 mL(15 g)/kg和10 mL(30 g)/kg灌胃,均连续给药30 d,每天二次。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湿活血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湿活血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及血5-羟色胺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腹痛即泻、急躁易怒、善叹息、两肋胀满及纳少泛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HAMD量表评分和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5-羟色胺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活血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负面情绪状态,下调5-羟色胺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刮痧单用与联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阳陵泉”“血海”穴区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其穴区效应的关系及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刮痧组、艾灸+刮痧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 0.9%氯化钠溶液,其他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碘乙酸钠。造模后14 d,艾灸组于右侧“阳陵泉”“血海”给予艾灸,每穴10 min;刮痧组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刮拭上述穴区;艾灸+刮痧组用上述方法先刮痧再艾灸。以上干预措施均隔日1次,共7次。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T降低(P<0.001),TWL缩短(P<0.001),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和胃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及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和胃针法治疗慢性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疏肝调神和胃组,每组8只。隔日(第1、3、5、7、9天)采用大鼠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制备慢性偏头痛模型。每日固定30 min,疏肝调神和胃组针刺“百会”及“内关”(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针刺“风池”(双)、“太阳”(双)、“外关”(双),余组只固定不针刺,连续9 d。测定造模及治疗后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5-HT、CGRP、VIP的浓度。结果 造模成功后,CM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热痛阈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体质量及热痛阈值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对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从趋势上看,疏肝调神和胃组优于普通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铍针对皮神经卡压大鼠5-HT、PGE1、PGF2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隐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以内径0.3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C组:以内径0.5 mm的硅胶管卡压隐神经。造模成功1个月后,每组取10只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5-HT、PGE1、PGF2α的浓度,对每组余下10只:A组不做治疗,对B、C组进行铍针治疗,治疗后测定机体自身所分泌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结果造模1个月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铍针治疗后B、C组致痛因子5-HT、PGE1、PGF2α的浓度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疼痛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通过实验证明其通过抑制机体释放降低痛阈的物质达到此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佃贵  赵玉斌 《中草药》2006,37(11):1681-168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截瘫三联针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B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环跳”“后三里”“阳陵泉”“跟端”;C组造模后不针刺,进行同步抓取和固定.A、B两组每次留针15 min,每天针刺1次,共14次.分别于造模后1d、7d、14 d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损伤段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d,各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7d、第14 d,A、B组评分明显优于C组(均P<0.05),而A组评分高于B组(均P<0.05).②各组均可见CGRP阳性细胞表达,A、B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而治疗14d后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调控神经保护因子CGRP的大量表达,可能是其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中药低剂量组(D组)、中药高剂量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隆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健脾解毒化浊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CGRP含量,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健脾解毒化浊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达到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 物质、5-羟色胺和c-Fos含量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隔药灸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选取双侧天枢穴、气海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假隔药灸组仅在穴位上放置药饼和艾炷,不点燃艾炷;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进行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腹壁撤回反射评分(AWR)、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观察大鼠痛行为的变化,采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MWT、TW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5),MWT、TWL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AWR、MWT、TW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P 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降低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硝酸甘油(10 mg.kg-1)ip一次造成大鼠偏头痛模型,sc利血平(0.4 mg.kg-1)7 d造成小鼠偏头痛模型,川芎-白芷药对3.5 g.kg-1.d-1进行治疗,对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偏头痛大鼠模型组脑组织中5-HT含量(720.44±92.1)ng.g-1,CGRP含量(618.32±139.3)pg.g-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3.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中5-HT 48.41%~73.18%,降低头痛大鼠脑组织中CGRP 38.02%~50.02%(P<0.01);与小鼠偏头痛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小鼠脑组织中5-HT 36.60%~69.52%(P<0.05,P<0.01)。结论: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主要是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释放,缓解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模型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40),模型组大鼠以附子汤灌胃结合颈肩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肝阳上亢偏头痛模型,其中30只大鼠成模,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非穴组,每组10只。太冲组针刺双侧太冲穴,非穴组针刺双侧肋下非穴,留针30 min。观察大鼠行为学(耳红持续时间、挠头及爬笼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太冲组及非穴组均在注射硝酸甘油后4 min左右耳红,持续3 h左右消失;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耳红持续时间较短(均P<0.05)。针刺前,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的挠头、爬笼次数增加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1 h、2 h,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挠头、爬笼次数均减少(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GRP、TNF-α含量增高(P<0.05),5-HT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血清中CGRP、TNF-α含量减少(均P<0.05),5-HT含量增多(均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冲穴可缓解偏头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CGRP、TNF-α含量,提高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离子微电泳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P物质(SP)对脊髓背角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慢性伤害性痛放电的影响以及与5-羟色胺(5-HT)和生长抑素(SOM)的关系。结果表明:(1)电泳SP可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单位放电增多。(2)电泳SP又可抑制福尔马林(Formalin)引起的神经元慢性伤害性痛放电。(3)电泳5-HT和SOM可抑制SP及慢痛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上述结果提示: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脊髓内SP起着传递痛觉信息和镇痛的双重作用,5-HT和SOM可通过抑制SP的效应,参与痛觉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