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照料孙辈对中国祖父母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考察代际沟通能否在影响机制间发挥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采用OLS回归模型考察祖父母照料孙辈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利用分组回归探讨照顾孙辈与抑郁状况的人群异质性。最后,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代际沟通在照料孙辈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提供照料孙辈且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祖父母抑郁水平更低(β=-1.320,P<0.01);低龄子孙数量为2个时,对祖父母的抑郁产生不利影响(β=0.527,P<0.05);当低龄子孙多于2个时会负面影响祖父母抑郁状况(β=0.497,P<0.05);代际沟通在照料孙辈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31(95%CI:-0.056~-0.012),代际沟通在子孙数量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69(95%CI:0.041~0.098)。结论 中国祖父母的抑郁状况受到照料孙辈的影响,照料孙辈能够通过代际沟通影响祖父母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隔代照料与抑郁症状现状,探究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提出促进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对策建议。方法 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80岁中老年人7 652名,提供隔代照料的中老年人占比51.0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发现提供隔代照料能够降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OR=0.754,95%CI:0.616~0.900)。讨论我国中老年人隔代照料比例高,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关,提供隔代照料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子女、政府、社会应尊重中老年人的主观意愿,体谅提供隔代照料的不易,充分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满足其自我效能感,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伍茂林  韩颖  赵雅琪 《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293-3298+3304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残疾部位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6.1%、3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部位数目越多(OR=1.308,95%CI:1.096~1.559)、仍然吸烟(OR=1.140,95%CI:1.035~1.256)、生活不满意(OR=7.337,95%CI:6.321~8.517)、生活需要帮助(OR=1.105,95%CI:1.001~1.221)、聋或半聋(OR=1.156,95%CI:1.034~1.292)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教育程度高(OR=0.797,95%CI:0.702~0.904)、有社交活动(OR=0.895,95%CI:0.821~0.974)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䥺Symbol|@@0.05);神经网络模型可知影响抑郁症状的最大危险因素为生活满意度。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检出率较高,聋或半聋会增加患抑...  相似文献   

4.
王琼  刘晨  侯晓春  刘军  吴炳义  周建裕 《现代预防医学》2023,(12):2195-2200+2214
目的 探讨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实施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运用2011—2012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描述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占比较高,但呈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等情况下,与子女同住最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与其他家人同住次之(β=0.206,95%CI:0.054~0.358),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低(β=-1.021,95%CI:-1.703~-0.339);居住安排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城乡、性别的异质性。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显示,相较于经济状况较差,自评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有利于其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而对“与其他家人同住”的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较好则不利于其生活满意度的提升。结论 在居家养老为主导的养老模式下,应鼓励老年人与家人同住,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子女同住;在社会政策上应鼓励“普惠型”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兜底”老年弱...  相似文献   

5.
栾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46-147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健康护理模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问题可行性,以期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照料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照料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干预。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照料者的抑郁自评分量表(SAS)、焦虑自评分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照料者SAS、SDS评分,GQOLI-74评分,FA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SAS、SDS观察组(53.34±9.32)分,(50.87±8.48)分VS对照组(59.39±8.78)分,(58.47±9.06)分、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观察组(284.48±23.47)分VS对照组(228.49±20.18)分,FAD评分观察组(2.39±0.29)分VS对照组(2.65±0.32)分,以上数据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从而使得他们能在照料精神病患者中发挥更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依托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 CLASS)数据,在基准回归模型估计基础上,运用倾向值加权法,对多维照料类型(照料孙辈和照料父母)与照料强度(单一照料或双重照料)下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并基于“自主性”的角度和“进化论”的框架为此作出理论解释。结果显示,为孙辈和父母提供照料的老年人接近三成,照料工作总体上表现出显著的生活满意度增进效应;其中,超过八成的人照料孙辈,这方面照料工作的正向作用明显更加突出,而照料父母则基本不显示积极的影响;同时照料孙辈与父母也未能实现老年生活满意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保定市社区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方法]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BREF) (中文版),对保定市社区确诊的113例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主要照料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同非痴呆老年病人照料者(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保定社区老年痴呆照料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患病率分别为49.55%和54.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 [结论]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病人照料者,而且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抑郁的流行情况, 并探讨砷中毒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分别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4月, 对巴彦淖尔市45周岁及以上的农村中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对象的抑郁情况、砷中毒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砷中毒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70名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 抑郁检出率为15.3%(133/870)。砷中毒者178人, 其中抑郁37人, 检出率为20.8%;非砷中毒者692人, 其中抑郁96人, 检出率为13.9%。砷中毒、非砷中毒者抑郁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7, P = 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经校正与抑郁相关的因素后砷中毒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是非砷中毒者的1.8倍[调整后比值比(AOR) = 1.8, 95%置信区间(CI):1.1 ~ 3.1, P < 0.05]。结论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抑郁检出率较高, 砷中毒可能增加抑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三孩政策的放开,照料需求也不断增长。在有酬照料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且质量欠佳,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背景下,由中老年群体提供家庭照料成为了理性的选择。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库,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家庭无酬照料劳动供给对中老年群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家庭照料劳动对中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对其精神健康存在显著的负面冲击。提供家庭照料劳动对女性中老年人与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家庭照料劳动通过增加家庭总支出与减少花费在主要工作上的工作时间两种渠道对精神健康产生影响。文章最后从关注弱势群体精神健康、增加公共照料服务供给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扬小湜  王烈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644-1646
目的通过测量癌症患者照料者的抑郁症状水平,以了解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照料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调用抑郁自评CES-D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横断面调查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对面结构化访谈收集调查问卷,对癌症患者家属的主要照料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测量。结果癌症患者照料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7.57%。年龄、婚姻状况和照料者的关系对抑郁症状有显著性影响,健康影响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而睡眠时间和心理一致感是抑郁症状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症患者照料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改善措施应当针对减轻护理工作量建立轮流护理的补偿机制以及增强照料者应对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会网络对农村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老年人社会网络量表对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分社会交往网(B=0.445)和高分社会支持网(B=0.555)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分产生积极影响,P<0.05。高分的健康守护网(B=0.476)和高分情感支持网(B=0.475)对农村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产生积极影响,P<0.05。结论社会网络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起促进作用,应当重视发挥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针对农村社区老年人构建"社会-家庭-个人"的全面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ts predictors between the empty-nest and not-empty-nest elderly. METHODS: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health,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Index (LSI), UCLA Loneliness Scale (UCLA-LS), and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 was administered to 275 empty-nest and 315 not-empty-nest rural elderly in a Chinese count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redictors of LSI score. RESULTS: The empty-nest elderly had lower life satisfaction, lower income, poorer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ren, less social support, higher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more feelings of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compared to the not-empty-nest elderly. "Empty-nest statu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Depression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both groups. The second strongest predictor was loneliness among the empty-nest group, while it was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not-empty-nest group. Marital status and income were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only amo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CONCLUSIONS: The empty-nest elderly were likely to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o feel unsatisfied with their life. These findings als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as the determinant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儿童期家庭关系对中老年抑郁的影响,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提供全生命周期视角.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3、2014和2015)数据,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张晓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11):1148-1151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为缩小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促进两性健康公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抑郁相关数据进行Fairlie分解,分析农村老年人抑郁现状及性别差异。结果 农村老年人抑郁患病率为39.09%,女性高于男性(47.82% vs 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地域、睡眠时长、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自评健康、疼痛是男女两性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婚姻状况、社会活动是男性抑郁的影响因素。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中的72.06%是可观测因素造成的,另外27.94%是性别属性造成的。结论 农村老年男性抑郁患病率低于老年女性。生活方式、生理健康、疼痛是造成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中老年贫困人口各部分医疗费用导致的因病支出型贫困状况进行分析,模拟医疗保障政策对门诊和住院的减贫效果,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因病支出型贫困风险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FGT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补偿前后的因病因病支出型贫困进行测算,模拟医疗保障在不同补偿比例下的减贫效果;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在甘肃、青海、山西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16个项目县抽取的84个行政村共1145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在1145名老年人中,对生活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有876人(76.5%)。有偶同居的老年人满意度为78.3%,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6.1%,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2.7%,较其他条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3000~4999元/年OR=1.899,95%CI:1.136~3.174;5000~8000元/年OR=2.000,95%CI:1.094~3.656)、自评健康状况(自评"中"OR=0.611,95%CI:0.409~0.913;自评"差"OR=0.709,95%CI:0.504~0.996)和焦虑/沮丧状况("没有或偶尔"OR=1.977,95%CI:1.047~3.736)综合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自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2011-2018年农村≥65岁老年人的数据,分别构建无条件和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得分变化轨迹及与抑郁倾向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了1 788名2011/2012年开始调查的农村老年人,其中有抑郁倾向者占19.1%;有、无抑郁倾向者基线MMSE得分别为26.62±3.54和27.59±3.17。无条件和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MMSE得分下降率为0.52分(P<0.05);纳入协变量前后,有抑郁倾向者MMSE初始得分比无抑郁倾向者分别低0.84分(P<0.05)和0.81分(P<0.05),有抑郁倾向者MMSE得分下降速度比无抑郁倾向者分别慢0.33分(P<0.05)和0.40分(P<0.05)。结论 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有关,有抑郁倾向者处于更低水平轨迹,提示应积极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及时干预,以延缓或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今后中国西部山区农村老年人健康体检以及建档工作顺利开展,文章对陕西省白河县于2009—2010年间开展该项工作所反映出的"体检完成率较低、建档质量较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主要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纳入836名受访者。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失能程度估计研究样本异质性。 结果 有55.74%的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亚健康,其中抑郁状况一般的为35.05%,抑郁状况差的为20.69%。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特征、代际支持五方面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儿女数量对总样本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儿数量(OR=1.416,95%CI:1.055~1.901,P=0.020)和儿子数量(OR=2.012,95%CI:1.579~2.564,P=0.043)分别对中度和重度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负向影响,与孙辈同村(OR=0.732,95%CI:0.554~0.966,P=0.028)对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重度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正向影响(OR=0.527,95%CI:0.341~0.813,P=0.034)。 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受多元因素共同影响。"养儿防老"与"多子多福"现象正在逐渐消失,"隔辈亲"现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这种关联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使用CHARLS2011年与2015年的调查数据,选取基线不吸烟的7 722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 - 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随访4年后,有7.17%(554例)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1.35倍(OR = 1.35,95%CI:1.09~1.68)。分层分析发现,与无抑郁症状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女性(OR = 1.67,95%CI:1.11~2.52)、45~59岁(OR = 1.52,95%CI:1.11~2.09)、居住地在农村者(OR = 1.55, 95%CI:1.17~2.06)吸烟行为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显著相关,且在女性、45~59岁和居住在农村的人中更为显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老年人临床抑郁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