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对菌株进行发酵,运用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等),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的HBV DNA 水平用实时定量 PCR测定评价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alidin C (1)、penialidin A(2)、6-(2,4-dihydroxy-6-methylphenyl)-4-hydroxy-2-pyrone(3)、tran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4)、epi-?isoshinanolone (5)、 pyrenocine B(6)、FK17-P2b1(7)、cordyol C(8)、diorcinol(9)、p-acetamidobenzoic acid(10)、2-(2-oxoindolin-3-yl)-acetamide(11)。 活性评价结果报道化合物5显示有抗HBV活性。结论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能够代谢产生具有抗HBV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深海环境的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初步体外活性筛选,从十株来源于雅浦海沟的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人肿瘤细胞毒和海虾毒性的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提取物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IR等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海虾致死及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确定为:malformin C(1)、malformin E(2)、diketopiperazine dimer(3)、cristatumin E(4)、tensidol B(5),其中1、2具有较好的海虾致死活性。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具有强细胞毒活性,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2.42和34.02 μM.L-1。结论 雅浦海沟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 能够代谢产生具有海虾致死和细胞毒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源自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底部海水沉积物的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 H9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青霉菌Penicillium...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一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该真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普解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1),dehydrocyclopeptine(2),3-O-methylviridicatin(3),verrucofortine(4),cyclopenin(5),cyclo(dehydroala-L-Leu)(6),cyclopenol(7),4-hydroxy-2-methoxy acetanilide(8),trans-(3RS,4R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9),cyclo(D-Pro-D-Val)(10),brevianamide F(11),cyclo(L-Pro-L-Val)(12),anacine(13),cyclo(L-Orn-L-Tyr-L-Orn-L-Ala)(14),cyclo(L-Pro-L-Tyr)(15)。结论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15化合物,其中麦角甾醇(1)和3-O-methylviridicatin(3)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5.6%和34.8%。  相似文献   

5.
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NMR、MS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Hansfordia sp.的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1)、4-chloro-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2)、6-hydroxymellein(3)、(R)-4ydroxymellein(4)、3-(2-hydroxypropyl)-8-hydroxy-3,4-dihydroisocoumarin(5)、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6)、(S)-regiolone(7)和cy-clonerodiol(8)。结论化合物1~8全部为首次从Hansford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分离自西沙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以期发现结构特异并且活性良好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对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用真菌2号培养基发酵,发酵后的菌丝体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和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手段,再运用现代核磁波谱技术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基于微阵列技术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系统,检测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提供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结合动力学数据。结果 通过分离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菌丝体提取物,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果为conidiogenone(1)、2-acetylquinazolin-4(3H)-one(2)、15β-hydroxyl-(22E,24R)-ergosta-3,5,8,22-tetraen-on(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 2-((2E,4E)-hexa-2,4-dienoyl)-5,6-dihydroxy-4,6-dimethylcyclohex-4-ene-1,3-dio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2-(1-hydroxyethyl)quinazolin-4(3H)-one(7)。结论 化合物3和6是从Penicillium属内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从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5与肿瘤蛋白VEGFR-1、FGFR有亲和作用,KD的数值分别为7.78×10-3和1.44×10-1 μmol/L。  相似文献   

7.
海绵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物学活性,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致病菌株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2002-...  相似文献   

8.
海绵是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海洋生物之一,海绵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Phakellia属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软海绵目小轴海绵科,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几十年来从Phakellia属海绵中分离鉴定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肽、生物碱、聚醚、萜类、甾醇、炔酸等种类,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简单总结,对Phakellia属海绵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株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来源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的azaphilones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PLC、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的代谢产物中获得了9个azaphilones类合物,分别(+)-Sclerotiorin(1), Isochromophilone Ia(2), Isochromophilone Ib(3), Isochromophilone III(4), epi-isochromophilone III (5), Isochromophilone IV(6), dechloroisochromophilone IV(7), Isochromophilone VIII(8), TL-1-monoAc(9),其中化合物8在30μmol.L-1浓度下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97.87%,IC50值为11.81μmol.L-1。  相似文献   

10.
王洪亮  张文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3):193-200,253
近年来,珊瑚共附生真菌化学成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14年底,已经从3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95种,涉及44个属,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00余个,这些化合物表现出抗肿瘤、抗真菌、抗炎和抗污等生物活性。珊瑚共附生真菌来源的新化合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4年时间就发现化合物近百个,这些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从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综述近4年对珊瑚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来源于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真菌Penicillium sp. MYA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对菌株进行规模发酵,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旋光、ECD等波谱分析方法,并与相关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7分别为penicophenone C (1),communol G (2),1-(2,4-dihydroxy-5-methylphenyl)ethan-1-one (3),penicophenone A (4), conidiogenones C (5), cis-3,4-dihydro-3, 4, 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 (6),(-) - (S)-3-hydroxy-3-methyloxindole (7)。结论 化合物1是为新化合物,是已知化合物 (Z)-6-acetyl-3-(1,2-dihydroxypropylidene)-5-hydroxy-8-methylchroman-2-one的同分异构体,我们也首次确定了该已知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化合物3、7为首次从Penicillium 属中获得;其中,化合物5对HL-60以及BEL-7402有着很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04 μM和1.16 μ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一株红树角果木来源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JY24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解析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抗菌和抗虫活性模型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JY246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 (1),(2′S)-2-(propan-2′-ol)-5-hydroxy-benzopyran-4-one (2),2, 3-dihydro-5-hydroxy-2(S)-methyl-4H-1-benzopyran-4-one (3),(11S)-diaprothin (4),questin (5),4-hydroxy-3-prenylbenzoic acid (6),4-methoxy-6-styryl-pyran-2-one (7),(R) 4-hydroxy-2-oxo-1-pyrrolidineacetamide (8),p-hydroxy-benzaldehyde (9),4-hydroxyacetophenone (10),apocynin (11)和1-(2,6-dihydroxyphenyl) ethan-1-one (12)。结论 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JY246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菌和抗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 2, 4和5显示抗细菌活性;化合物4, 5和8对棉铃虫幼虫显示了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微紫青霉对莪术醇的定向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微紫青霉对莪术醇(1)进行生物转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转化产物(2),利用理化及各种光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15-羟基莪术醇.微紫青霉对莪术醇具有定向转化能力,获得转化产物的收率为24%,该转化产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利用二维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2对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南极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 FS44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441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 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12-hydroxydehydrobotrydienol(3)、5,6-二羟基-2,3,6-三甲基环己-2-烯酮(4)、1,2-二羟基-3,4-脱氢蒽酮(5)、(1S,2S,3S,4R) -3-氯-4-(2-羟基丙吡啶-2-基)-1-甲基环己烷-1,2-二醇(6)、(-)-5-methylmellein(7)、酪醇(8)、胸腺嘧啶核苷(9)、(R)-(+)-甘油1-9 (Z),12 (Z)-十八碳二烯酸酯(10)、亚油酸(11)。结论 化合物3~6为首次从Phomopsis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对SF-268、MCF-7、HepG-2和A549 4种肿瘤细胞株具有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 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半制备HPLC等分离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根据比旋光度和波谱学数据(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比浊法测试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发 酵液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酸(1)、3,5,6-三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苔黑酚(3)、4-羟基苯乙酸甲酯(4)、 6-hydroxy-5-methoxy-3-methyl-3,6-dihydro-2H-pyran-4-carboxylic acid (5)、chermesinone A (6)和(R)-甲羟戊酸内酯(7)。化合物1 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441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a paratyphi B CMCC50094)、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ATCC14579)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MCC46117)表现出抑制作用,IC50值为3.19~6.79 μg/mL。结论 本文 首次对荚果蕨属植物的内生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丰富、 生物活性多样,值得深入研究。化合物5为首次报道从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对乙型副伤寒 沙门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