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面网和单面网两种固定方式对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例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单面网固定)和试验组(新型双面网固定)。获取患者治疗前锥形束CT图像,记录按照骨性标志配准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摆位误差在左右(Lat)、进出(Lng)、升降(Vrt)、俯仰(Pitch)、翻转(Roll)、旋转(Rtn)各方向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为:对照组(0.26±0.15) cm、(0.13±0.10) cm、(0.19±0.13) cm、(1.40±0.75)°、(1.31±0.65)°、(1.00±0.60)°;试验组(0.07±0.08) cm、(0.14±0.13) cm、(0.09±0.09) cm、(0.73±0.62)°、(0.72±0.58)°、(0.66±0.52)°。两组数据使用曼恩-惠特尼U检验,Lat、Vrt、Pitch、Roll、Rtn方向有统计学差异(P<0.05),Lng方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面网,双面网固定方式在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减小了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可使患者获益。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单面网;双面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线红外引导改良一体板联合颈胸膜固定技术减少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与提高摆位重复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144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76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0.5岁(标准差13.4岁);临床分期Ⅰ期42例,Ⅱ期65例,Ⅲ期37例。随机分为在线红外引导改良一体板联合颈胸膜固定组(试验组)72例,三维激光灯引导真空垫+翼型板固定组(对照组)72例。运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机的锥形束CT(CBCT)对两组患者体位进行扫描,借助X射线容积成像系统对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摆位误差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X、Y、Z轴向平移误差为(1.76±0.99) mm、(1.45±0.78) mm、(1.38±0.81) mm,最大值为3.5 mm、3.7 mm、5.2 mm,验证通过率为98.61%、100.00%、98.61%;旋转误差为(1.37±0.90)°、(1.25±0.78)°、(1.39±0.90)°,最大值为2.5°、3.6°、3.7°,验证通过率为98.61%、100.00%、97.22%。对照组在X、Y、Z轴向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乳腺体架固定与真空垫网膜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 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两组患者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行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患者每周扫描一次CBCT,连续扫描4周,对其结果行q检验,验证4次扫描的重复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7±3.61)、(0.63±4.19)、(-0.37±5.05) mm,对照组的分别为(0.64±3.25)、(-2.03±4.51)、(2.47±2.67) mm,两组在上述方向比较,t=-0.46、2.55、-2.79,P=0.650、0.014、0.007,Y轴和Z轴有统计学意义。乳腺托架患者X、Y、Z三个轴4次扫描重复性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X轴方向,两种固定方式无差别,在Y轴和Z轴方向,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优于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而且采用乳腺托架的患者重复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固定腹盆部放疗患者时,比较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对患者体位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采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的患者50例,按照体位标记勾画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B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取下热塑膜,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的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以腰3~5为主要配准对象进行手工配准,使用治疗前CBCT图像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在x、y、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误差的正负方向分布。结果 A、B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76.9%、86.1%,两组均满足临床要求,且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A组(均P<0.05);两组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x与z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y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都符合临床上对腹盆部患者常规分割放疗的摆位要求,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产生的摆位误差更小,优于使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的方式,能提高腹盆部患者的体位固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31~83岁,中位年龄6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试验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对照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运用锥形束CT(CBCT)...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行关节复位、韧带重建的新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5月采用锁骨钩板加带线锚钉治疗30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5例,女5例,平均27.8岁,按Rockwood分型:Ⅲ型3例,Ⅳ型11例,Ⅴ型16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用该方法治疗30例患者获得全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25~48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9.1分(82~97分),均能达到肩锁关节复位和恢复患者肩关节较好功能的目的。结论该手术方法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单,复位作用良好,能早期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关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报道很多,虽然采用的手术方式和固定材料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即肩锁固定和喙锁固定。究竟何种方式疗效更佳,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肩锁固定和喙锁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年1月至2011年10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1年10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11年10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1年10月)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有关比较肩锁固定和喙锁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搜集后进行对比,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与结论:共9篇文章(473例患者,473侧肩锁关节)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肩锁固定与喙锁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固定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在固定后上肢肌力、肩关节活动度、固定后再次脱位率等指标变化上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因此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不强求采用肩锁固定或是喙锁固定,可根据患者病情、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术者对不同手术方法的熟悉程度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F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2009年3月收治的112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于对照组,检查完成后,直接对其进行手术;对于观察组,在手术前对其进行DF化疗。分析两组治疗完成后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结论 DF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库生  李克  霍霞 《医学信息》2007,20(10):1738-1743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放射毒性反应。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3-DC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在RevMan4.2.7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的研究指标。结果有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入了本次meta分析。3-DCRT组的近期疗效,1、2、3年局控率及1、2、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3-DCRT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患者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的摆位误差及其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12月CB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6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9岁.均使用真空垫加楔形板固定,CT增强扫描定位;CBCT引导下执行调强放...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通过重复扫描模拟CT图像评估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过程中因摆位误差、呼吸运动和解剖结构位移等引起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探讨食管癌自适应放疗的需求。方法:共入组行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13例,其中7例接受调强放疗,6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处方剂量均为PTV1:64 Gy/32 F,PTV2:46 Gy/23 F。第5、10、15、20、25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重新行模拟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计算治疗计划在重复CT图像上的剂量分布。通过形变配准方法对治疗剂量进行追踪累加,得到治疗的实际累积剂量分布,并与原始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结果:PTV1和PTV2的处方剂量覆盖率随着放疗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双肺Dmean和脊髓D1 cc均有明显增加。至治疗结束时,PTV1 和PTV2的V95%平均下降了-2.73%±2.82%和-1.88%±1.44%(P<0.05)。其中有2例PTV1的V95%下降超过-5%,最大偏差达到-9.16%。双肺Dmean和脊髓D1 cc实际受照剂量分别从(17.90±2.78) Gy和(47.04±3.21) Gy增加至(18.27±3.18) Gy和(49.02±3.96) Gy,分别增加了1.84%±3.83%和4.25%±5.72%,其中脊髓D1 cc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1 cc发生偏差大于3%和5%的病例数分别为6例和5例。心脏Dmean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计划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率有所降低,超50%病例的肺和脊髓受照剂量增加,疗程中的剂量评估和在第10次治疗后实施自适应放疗可能会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62 Gy调强放疗联合PC同步化疗,观察组调整放疗剂量为50 Gy。记录患者临床一般资料。K-M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 [χ2]检验比较生存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缓解率无显著差异(75.00% vs79.17%, 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等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降低调强放疗剂量能够减轻患者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期,联合同步化疗能够发挥良好的临床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化学治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选择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56~82岁,中位年龄66岁。随机分为2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TP方案化学治疗组(放化疗组)28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单放组)52例。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分割,每次2 Gy,1次/天,5天/周,放疗剂量60~66 Gy,同步给予TP方案,组成及用法:顺铂20~30mg/m2,第1、2天和第8、9天静脉滴注;紫杉醇90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单放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同放化疗组。结果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96.4%,单放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8.8%、49.7%,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8%、72.7%、60.3%;单放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5%、50.9%、35.6%,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6%、55.4%、47.8%。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3年生存率及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TP方案化学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生存率较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延伸野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IIB~IVA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体外延伸野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5次/周,共8周,随访3年,比较总有效率和毒性反应,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3% vs 73.3%, P<0.05)。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和III~IV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显著延长,生存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延伸野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食管癌和肺癌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六维床对食管癌平移和旋转方向校正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组、肺癌组各85例,收集所有患者前3次CBCT扫描,通过六维方向与计划中的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前后方向(AP)、绕Z轴旋转(RTN)、绕X轴旋转(PITCH)、绕Y轴旋转(ROLL)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原始数据取绝对值,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组和肺癌组在SI、LR、AP平移方向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30(0.10, 0.50)、0.10(0.10, 0.30)、0.10(0.10, 0.20)和0.20(0.10, 0.40)、0.20(0.10, 0.30)、0.10(0.10, 0.30) cm;在RTN、PITCH、ROLL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50°(0.30°, 0.90°)、0.90°(0.40°, 1.60°)、0.90°(0.40°, 1.40°)和0.40°(0.10°, 0.70°)、0.70°(0.20°, 1.30°)、0.50°(0.10°, 1.00°),食管癌组和肺癌组中SI、RTN、PITCH、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AP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CT引导下,六维配准技术配合六维床能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误差,特别是长靶区如食管癌方面,校正旋转摆位误差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2例(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与免疫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0.43%、提高稳定率达到了76.09%,治疗后CD3+T细胞76.16%±6.61%、CD4+T细胞35.71%±4.33%、CD8+T细胞36.27%±9.1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结合的方式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texture analysis, applied to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 to predict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ABC) before NAC is started.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LABC we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clinical response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guidelines after four cycles of NAC, and according to their pathological response after surgery. T1‐weighted DCE‐MRI with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1 min was acquired on a 3‐T Siemens Trio scanner using a dedicated four‐channel breast coil before the onset of treatment. Each lesion was segmented semi‐automatically using the 2‐min post‐contrast subtracted image. Sixteen texture features were obtained at each non‐subtracted post‐contrast time point using a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false discovery rate‐based q values were reported to correc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were found at 1–3 min post‐contrast for various texture features for the prediction of both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 In particular, eight texture features were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2 min post‐contrast,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yielding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0.77 for response prediction for stable disease versus complete responders after four cycles of NAC. In addition, four texture featur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point, with an AUC of 0.69 for response prediction us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fo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respons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exture analysis could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of an individual response before NAC is starte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放疗剂量治疗8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9月间行调强放疗的83例8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和Cox回归模型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7.2月,1、2和3年OS分别为68.7%、46.7%和32.1%,1、2、3年PFS率分别为61.1%、40.0%和24.7%,中位OS和PFS分别为24.1月和19.4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的临床因素有放疗剂量(P=0.006和0.013),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P=0.002和0.007)和成人合并症评估-27(ACE-27)评分(P=0.018和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P=0.015和0.029)和GNRI(P=0.007和0.019)是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剂量“≥60 Gy”组患者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高于低剂量“<54 Gy”组的25.0%(P=0.037)和较高剂量“54~60 Gy”组的26.2%(P=0.016)。结论:调强放疗治疗8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耐受性尚可,患者营养状态和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较高剂量“54~60 Gy”组预后较好且治疗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高龄食管癌优选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Monaco治疗计划系统中Pareto和Constrained两种优化模式在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回顾分析2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在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Pareto和Constrained模式进行优化和剂量评估。比较两种优化模式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受量、子野数和机器跳数。 结果:两种模式优化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和危及器官受量差异不明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使用Monaco设计食管癌的VMAT治疗计划时使用Pareto和Constrained优化模式均可获得较好的剂量分布,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不同出血量及肝功能状态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EVB)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湘岳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并发EVB患者10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EVL。结果本组患者107例,肝功能Child分级与食管曲张静脉程度有等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8(P〈0.01),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8(t=16.426,P〈0.01)。内科治疗+套扎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7.87%,单纯内科治疗的有效率仅为12.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越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就越大、出血量也越多。内科治疗+套扎术治疗EVB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