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成人患者行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禁忌症、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于麻醉前、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各时点:(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2)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3)舒适程度;(4)牵拉反应;(5)不良反应.结果:(1)患者给药后1(T1)、3(T2)、5(T3)、15(T4)、30(T5)、60(T6)、120(T7) min时SBP、DBP、MAP、HR、SPO2、RR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阻滞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有8例患者术中出现牵拉反应,占16%,而B组无1例出现牵拉反应;(6)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地用于成人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更好地增强和延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提高术中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广州医药》2018,(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9)和观察组(n=79),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下的剖宫产术,对照组给予麻药为质量浓度为5 g/L的布比卡因,观察组为质量浓度为5 g/L的布比卡因+小剂量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术中预防寒战效果。结果观察组寒战发生率(16.64%)低于对照组(39.25%)(P<0.05);MAP、HR组内各时间点间有差异(P<0.05),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牵拉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与对照组的12.66%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和舒芬太尼,对预防产妇术中寒战的效果的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布比卡因最佳剂量。方法:选择90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5μg舒芬太尼+6.0mg布比卡因组(SB6.0组)、5μg舒芬太尼+7.5mg布比卡因组(SB7.5组)和9.0mg布比卡因组(B9.0组),穿刺成功后以45s匀速将混合局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肌肉松弛程度,牵拉反应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情况,新生儿1min和5min Apagr评分。结果:三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7.5和SB6.0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低于sB9.0组(P<0.01),且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9.0组(P<0.05);SB6.0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SB7.5和B9.0组(P<0.01),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sB7.5和B9.0组(P<0.01);SB7.5和SB6.0组牵拉反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9.0组(P<0.01)。结论:5μg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7.5mg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实施剖官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观察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者MAP、HR前后的变化,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两组产妇的药物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5min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割宫产手术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小、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麻醉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可以作为剖宫产手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使用和推广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射舒芬太尼及布比卡因对重度子痈前期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剂量:对照1组(B1组)0.5%布比卡因1.8ml,对照2组(B2组)O.5%布比卡因1.5ml,观察组(s组)O.5%布比卡因1.5ml+舒芬太尼5μg,均行腰一硬联合麻醉。比较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腰麻阻滞不全及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S组感觉阻滞平面达T8水平的时间、感觉阻滞消退时间与B1组相似(P〉0.05),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5rain,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B1组、S组相似(P〉0.05),较B2组高(P〈0.05),而下肢运动恢复至Bromage评分≤1分时所需时间,S组快于B1组(P〈0.05);B2组硬膜外用药及静脉用药率明显高与S组、B1组(P〈0.05);麻醉后B1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2组、s组(P〈0.05),而S组瘙瘁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S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较B1、B2组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能增强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能安全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妇科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全麻下行妇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注射舒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布比卡因,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和给药后5min HR、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10、15、20、30min HR、DBP、S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妇科患者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急诊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1周,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和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记录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布比卡因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复合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布比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间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的布比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体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对照组)。复合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7 mg+舒芬太尼3 ug注射,对照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10 mg注射。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及心率(HR);麻醉用药后,采用针刺方法来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并记录2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10 min、20 min和30 min的SBP、DBP及HR数值均明显低于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复合组患者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感觉阻滞、良好的运动阻滞、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老年患者来说应用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应。方法择期剖宫产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A组为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mg混合舒芬太尼10μg;B组为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mg混合芬太尼25μg,观察指标为:①感觉阻滞效果;②运动阻滞效果;③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舒芬太尼组的感觉阻滞效果优于芬太尼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感觉阻滞效果优于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的感觉阻滞效果,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L_2~L_3间隙0.5%布比卡因7.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理想的注药时长。方法:ASAⅠ-Ⅱ级产妇150例,年龄18~45岁,按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长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20~25 s,B组26~35 s,C组36~45 s。于L_2~L_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1.5 m L,硬膜外腔置管作为腰麻效果不佳时的补救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麻醉平面、麻醉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切皮反应、术中牵拉反应、升压药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A组MAP均较B、C组低(P<0.05)。B、C组各时点MAP均无差异(P>0.05)。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A组麻醉平面较B、C组高(P<0.05)。在10 min和15 min时B组平面较C组高(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A组麻黄碱使用率(16%),明显高于B、C组(2%,2%)(P<0.05)。C组切皮时的疼痛反应与A组、B组无差异(P>0.05),术中对腹直肌鞘、腹膜牵拉反应者均多于A组、B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0.5%布比卡因1.5 m L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的注药时长为26~35 s。 相似文献
13.
陈石卿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0,(5):450-452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机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组)和Ⅲ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镇痛组),Ⅰ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ml;Ⅱ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枸橼酸舒芬太尼10μg;Ⅲ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术后PCEA。用针对骨盆区域疼痛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镇痛效果,同时比较各组术后镇痛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各时点产妇SF-MPQ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 h、4 h、8 h、12 h三种疼痛评分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三种疼痛评分与Ⅲ组在术后2 h、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皮肤瘙痒与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穿刺部疼痛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与传统硬膜外镇痛方法相比,其镇痛作用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给予1.0%盐酸氯普鲁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给予0.125%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时,术后4、8、16、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催乳素的影响,评价其在产科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32例,3组产妇术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并分别给予浓度0.50 ug/mL(S1组), 0.75 ug/mL(S2组),1.00 ug/mL(S3组)的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4、8、24、48 h产妇静息、运动状态下切口痛的VAS评分、宫缩痛的VAS评分,术前10 min及术后24、48 h产妇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记录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自行排尿时间,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S2组、S3组术后8、24 h切口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S1组(P<0.05),且在术后8、24、48 h切口活动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1组(P<0.05);S2组S3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浓度高于S1组(P<0.05);S3组术后排气时间(39.49±6.01) h、恶心呕吐发生率(26.7%)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TAP联合0.75 ug/mL的舒芬太尼行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催乳素分泌影响小,且胃肠道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推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一种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时间。方法 6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患者,年龄20~35岁,ASAⅠ~Ⅱ级,以2%利多卡因麻醉,手术缝皮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n=30)硬膜外腔给予舒芬太尼20μg(5ml),对照组(n=30)给予生理盐水(5ml)。观察患者第一次要求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舒芬太尼镇痛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镇痛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78min(95%CI117~220)和40min(95%CI5~62)。结论剖腹产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20μg的镇痛时间为178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1∶1∶1液在蛛网膜下腔的阻滞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拟行剖宫产手术ASIⅠ或Ⅱ级患者83例随机分为1∶1∶1组(A组,n=41)和布比卡因组(B组,n=42)。观察注药后患者的反应,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肌松效果。结果 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低血压发生概率降低(P〈0.01),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战、穿刺后头痛的发生及新生儿Apgar评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1液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中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且感觉阻滞时间适合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等比重与重比重两种不同的布比卡因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I组和重比重组H组各40例。均采用单纯腰麻技术,经L3-4行腰麻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2mL,观察两组注药后5min、10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的变化;最高麻醉平面、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两组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升高,H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I组变化大而且出现早。麻醉完全起效时间H组较I组早且并发症多。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产妇安全舒适,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102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单项注射,观察组实施双向注射,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两组HR、MAP、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补液量、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向注射相比,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分娩时行双向注射给药麻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