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雷小兰  邱芳晖  陈海燕 《新中医》2023,55(22):161-165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以及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及经口摄食功能,改善食物残留,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恢刺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穴取廉泉,采用恢刺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5 d,休息2 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运动位移、咽期运送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运动位移增加、咽期运送时间缩短(P<0.05)。结论:恢刺廉泉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可能与增加舌骨运动位移、缩短咽期运送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FS)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康复组各40例.康复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项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吞咽功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以及咽通过时间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项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项针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高于康复组的65.0%(26/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咽五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患者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碍吞咽障碍患者1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8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89例,给予咽五针联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SA评分、VFSS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较治疗前显著降低,VF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8%,两组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五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吞咽困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两组参照指南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项五针,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脑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VFSS评分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s、Vm增加更明显,RI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舌针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影响。方法:将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60例患者随机分为项针加舌针组和舌针组,每组各30例。项针加舌针组取穴:风池、颈夹脊、哑门、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舌针组取穴: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加舌针和舌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项针加舌针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上要优于舌针,且远期疗效也要优于舌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运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及排气时间、非切口疼痛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和非切口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和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李媛  赵正恩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2020,(2):238-240,25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38-140
目的 :探讨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4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开窍方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霞  杨峥  赵亭 《陕西中医》2020,(10):1504-1506
目的:观察“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先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后治疗组予风三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吞咽难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的VFSS吞咽难度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的VFSS难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均连续治疗4周,舌骨喉活动度(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情况;营养状况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评分、ALB、SWAL-QOL提高,SSA、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改善舌骨喉活动度,缩短吞咽持续时间,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首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35例,脱落2例)、电刺激组(31例,脱落3例)和联合组(32例,脱落3例)。分别予"吞咽"穴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肌厚度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舌肌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舌肌厚度及VFSS评分变化幅度均大于穴位注射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和Vitalstim电刺激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为主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吞咽困难评价量表(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9.1%(29/42)、总有效率为85.7%(36/42),对照组分别为42.9%(18/42)、66.7%(28/42),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5、4.200,P值分别为0.016、0.040).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7.43±2.27)分比(4.31±1.53)分,t=5.4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9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2.0±3.0)d、对照组18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7.8±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4,P=0.001).结论 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揿针(皮内针)结合康复训练诊治帕金森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同时使用揿针治疗。观察2组在诊疗前以及诊疗2个疗程后藤岛吞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藤岛吞咽评分升高(P<0.01),SSA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藤岛吞咽评分较高(P<0.05),SSA评分较低(P<0.05)。结论:揿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帕金森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