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属全球高致残性疾病,在我国神经系统疾中预后差[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升高,我国的卒中负担将进一步加剧。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7%[2]。目前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调脂、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但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遗留多种后遗症,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3]。研究显示针刺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以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常见卒中类型,是指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数据统计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60%~7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等特点[2],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3]。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扩血管等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升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痉挛性抽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肌痉挛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内支配运动的神经中枢受损,对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减弱,使肢体肌群协调失衡,导致肌张力增高[3]。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缓解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急,进展迅速,同时致死率、致残率高。脑卒中主要发病原因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者形成阻塞从而引起血液无法进入大脑,使得脑组织形成损伤[1],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分类的卒中。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居死亡原因之首。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1]。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卒中解剖部位、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有一定关系[2]。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目前临床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疾病[1]。便秘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调查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便秘的发病率约为30%~60%[2]。  相似文献   

7.
<正>后循环缺血既往被定义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用前者取代,有文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由后循环缺血引发的病例占比约20%[1],其以头晕、视物旋转等为主要症状,也将这种眩晕症状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前循环来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更高的风险[1]。西医根据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特点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针对性治疗,但疗效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局限[2]。  相似文献   

8.
<正>卒中后失眠(PSI)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56%~58%的卒中患者后期会有失眠症状[1]。长期失眠会加重脑卒中病情,且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数据表明,对于脑卒中预后,有失眠并发症患者的第1年脑卒中复发率及6年内病死率均高于无失眠的患者[2]。因此卒中后失眠的患者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事业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可在黄金期(发病后6 h内)得到及时救治,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后遗症仍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为其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恢复以肢体功能[3]。虽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SHS临床效果较好[4-6]。本文采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SHS I期患者48例,观察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病理过程[1]。目前阻断脑卒中向CIRI进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2],寻找阻断或治疗CIRI的有效药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3]。中医学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按照CIRI临床症候表现,认为其属于缺血性中风的范畴,证属本虚标实[4]。急性期以风火、痰热、血瘀等实证为主,多治以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恢复期、后遗症期则以气阴两伤、脾肾亏虚等虚证为主,常治以益气滋阴、补益脾肾之法[5]。  相似文献   

11.
<正>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发病后1~3个月[1],早期主要表现为肩、手、腕部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则出现皮肤和肌肉萎缩[2]。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患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治疗包括康复、药物以及手术等,虽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旨在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巫毒带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康复科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相关标准[1];(2)年龄40~80岁,第一次发病且诊断标准符合脑卒中恢复期的功能状态[2],2月<病程<6月;(3)有一定的沟通和认知能力,能执行相关的动作指令。排除标准:(1)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有精神疾病和严重认知障碍,因视、听异常无法参与者;(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障碍等疾病者;(4)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拒绝参加者。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属又称缺血性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以老年人群多发。脑梗死后偏瘫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该病患者因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致使神经元凋亡坏死而产生神经功能缺损,进而致使患者肢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会继发包括感染在内的各类并发症。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是肺部感染[1]。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2%[2]。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脑卒中康复治疗功能效果[3]。目前临床上针对肺部感染仍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处于脑卒中康复期的人群大多高龄、免疫力低下,合并糖尿病等,导致抗菌药物疗程偏长,且疗效不甚理想。这成为临床治疗难题。我们采用免疫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以期在卒中后继发肺部感染治疗上作出指导,目前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高、并发症复杂等临床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虽然血管再通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人群对该病认知度低、院前救治能力不高、院内急诊延误等因素及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出血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了溶栓的疗法应用及成功率[1-2]。中医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历史悠久,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3]。笔者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自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1],相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更容易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以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的部分缺失为主要表现,中风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症[2]。我国中风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者占50%~70%[3]。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高催乳素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甚则闭经,可伴随出现嗜睡、骨质疏松、肥胖及尿崩症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目前西医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进行治疗[2],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且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3],对患者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催乳血症引发的月经紊乱疗效确切[4-6],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在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指导下,应用循时调周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文章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1],约7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其中约30%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2]。晚期肺鳞癌无手术根治的机会,且因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总体预后差[3]。目前化疗是晚期肺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疗效已长期处于平台期[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