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在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中的疗效对比。方法我院收治100例多源性室性早搏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索他洛尔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患者室性早搏、心率、PR、QRS、QT间期的影响。结果 2种药物均能降低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在减慢患者心率方面有明显优势,胺碘酮对QT间期延长程度>索他洛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在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要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观察分析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5%(34/40),QT间期延长患者的疗效优于QT间期未延长患者。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QT间期延长的疗效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3.
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性和电不稳定性区域性变化程序,这种差异命名为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多年研究显示QTd增加可作为增加估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敏感的无创性方法。近年来我们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QTcd的影响,并与索他洛尔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52例。均经心电图(ECG)和Holter确诊,主要是警报性室性心律失常[连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多源室早、RonT现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2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与索他洛尔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镇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均较索他洛尔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可作为预防再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方为公  王一军 《中国药房》2011,(24):2249-225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心肌细胞营养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和PR间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83.0%)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55.3%)(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R间期均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改善率和心功能改善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0 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2组 ,胺碘酮组 :胺碘酮 0 2g ,tid ,有效后减至 0 2g ,po ,qd ,疗程 4wk ,随访 3a。索他洛尔组 :索他洛尔80mg ,po ,bid ,剂量随病情调整 ,疗程 4wk ,随访 3a。结果 :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止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经随访 3a ,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索他洛尔组少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 ,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室早数、短阵室速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QTc间期显著延长(P<0.05),QRS波时限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QTc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9%(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福龙 《北方药学》2018,15(1):34-35
目的:观察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胺碘酮治疗进行分组;在基础性治疗、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实施胺碘酮治疗;以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心脏复律,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QT离散度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QTc、最小QTc及QTd离散度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组基本无变化;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均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但索他洛尔对QT离散度改善显著,普罗帕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心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QTc间期、QPR波群时限及PR间期等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QTc间期、QPR波群时限及PR间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帕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儿的疗效,探讨普罗帕酮对其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脑钠肽改变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8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心律失常严重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心律失常事件、C反应蛋白(CRP)与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事件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呈直线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结论:普罗帕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血浆BNP及CRP水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胺碘酮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R、LVEF指标、hs-CRP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治疗后HR指标、hs-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LVEF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心率,降低hs-CRP水平,提升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彭成勇 《北方药学》2016,13(6):11-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86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常规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加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加用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压、心率及QTc间期变化。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及69.7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497,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QTc间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QTc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3%及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4,P=0.747)。结论:胺碘酮在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PCI治疗的围术期内静脉泵入尼可地尔对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尼可地尔组60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狭窄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记录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和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发生率。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PCI术前及术后24、48、72 h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PCI术前及术后4 h内完善心电图所记录的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结果 PCI术后尼可地尔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无复流概率高于尼可地尔组(P<0.05)。PCI术后尼可地尔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数量,术后24 h、48 h的cTnI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2 h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围术期静脉泵入尼可地尔能够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从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5.
张帆  李慧  雷威 《安徽医药》2017,21(9):1653-1655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急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CHF)患者分级及其与超声心动图(UCG)的关系,并且与UCG比较,探讨BNP在测定CHF方面的优势.方法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N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糖链抗原125(CA-125)、左心功能指标值,分析CHF患者BNP和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组hs-CRP、BNP、Lp-PLA2、CA-125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心功能Ⅱ级对比,心功能Ⅲ级和Ⅳ级hs-CRP、IgNT-proBNP、Lp-PLA2、CA-125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心功能Ⅲ级对比,心功能Ⅳ级hs-CRP、BNP、Lp-PLA2、CA-125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间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间的LVEDV、LVE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组间的LVEDV、LVESV、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Ⅱ级组对比,Ⅲ级和Ⅳ级组LVEDV、LVESV明显更高,LVEF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BNP和心功能分级(r=0.299,P<0.05)、hs-CRP(r=0.515,P<0.05)、血浆Lp-PLA2(r=0.745,P<0.05)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和LVEDV(r=0.050,P >0.05)、LVESV(r=0.100,P >0.05)、LVEF(r=-0.009,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BNP和LVEF的阳性预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敏感度、阴性预测率、准确度明显高于LVEF,特异度明显低于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能快速而有效地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能为心功能不全提供量化数据,对CHF患者有重要的预后判断意义.BNP和UCG测定左心室功能方面相比,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11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及实验组(56例).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进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45例)和丙泊酚组(43例),七氟醚组给予体积分数为3%的七氟醚持续吸入;丙泊酚组维持丙泊酚血药质量浓度2~3μg·mL^-1持续输注,2组均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4μg·kg^-1·h^-1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2 h检测患者血清cTnI、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毕及术后12 h,2组患者血清cTnI、CK-MB、BNP、hs-CRP、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相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相比,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心肌损伤和保护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39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两组治疗后7 d 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82.05%(P〈0.05);两组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胺碘酮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33.33%(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LVESD、LVEDD、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而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8/60)、15.00%(9/60),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下辅助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血清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疗效值得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盐酸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别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0.3 mg/k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