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蜱传疾病的深入研究 ,对蜱类的调查越加广泛和深入 ,查获的种类不断增加。贵州省有关蜱类的记载甚少 ,我们自 1990年开展对莱姆病的调查研究以来 ,对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检测阳性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蜱类初步调查。二棘血蜱是贵州省常见蜱种之一 ,其伯氏疏螺旋体的携带率也较高( 10 .42 % )。为加深对该蜱种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于 1993年进行了日密度变化和季节消长情况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蜱种来源 用布旗 ( 10 0cm2 和 40cm2 )法捉蜱 ;家畜如牛、羊等查找畜体表各部位及畜厩 ;用夹 (笼 )夜法捕获野鼠 ,猎枪法捕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掌握河南省蜱的种类、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方法 2011-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布旗法和体表查捉法分别调查野外游离蜱和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全省共采集到蜱2科6属8种,分别是长角血蜱、雉鸡血蜱、褐黄血蜱、微小扇头蜱、中华革蜱、中华硬蜱、残缘璃眼蜱和翘缘锐缘蜱,其中长角血蜱遍布全省。优势种长角血蜱3-4月开始出现,7-8月达到密度最高值,之后逐渐消退,10月以后进入蛰伏,越冬后至次年再次出现。结论蜱在河南省的分布广泛,种类较多,优势种长角血蜱的活动以夏、秋季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东部林区二棘血蜱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5~6月,我们在四川省南川县对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媒介昆虫进行了调查。棘血蜱(Haemaphysalis bispinosa)是当地蜱类优势种。用6月上旬采集的50只二棘血蜱中肠涂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20只为阳性;从10组(50只)二棘血蜱分离出8株螺旋体;用单克降抗体对8个新分离株(SH_1、SH_2、SH_3、SH_4、SH_5、SH_6、SH_7,SH_(10))进行鉴定,与美国B_(31)菌株反应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致。二棘血蜱在传播莱姆病螺旋体上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莱姆病主要媒介二棘血蜱的生态习性及其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疫源地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其相关特点。结果:二棘血蜱为当地优势蜱种,其密度为275只/布旗人工小时;该蜱中肠检查带菌率为40%;从50只二棘血蜱分离到8株莱姆病螺旋体;该蜱有明显的季节消长和时限性;6-7月是二棘血蜱的繁殖期,其数量与气温、雨量密切相关;蜱的数量变化与生境等因素有关。其特征:二棘血蜱在疫源地内呈岛状分布;密度与农作物接壤的林间或林边草坪高于其他生境;二棘血蜱的数量变化与人畜野外活动频繁环境相关;该蜱喜向阳、光线充足、较湿润、浅草坪的生镜。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二棘血蜱的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莱姆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登封少林寺景区蜱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该景区制定蜱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动物体表查捉法调查蜱对羊、牛、驴、狗等不同宿主的侵害状况,用布旗(90 cm×60 cm)法捕捉草地游离蜱,计算捕蜱数。结果所捕蜱类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对宿主的平均侵害阳性率为45.31%。草地游离蜱的活动3月份开始出现,以后密度指数逐步上升,5-7月份达到高峰,11月份消失。结论少林寺景区蜱对易感宿主侵害比较严重,季节高峰与旅游旺季时间吻合,提示该景区蜱的危害与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通化市蚊类的种群分布及消长规律,为防制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2010年采用诱蚊灯法对成蚊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及地点2006-2010年每年的5-10月,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各3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3处,每月监测2次,相邻两次监测间隔15d。1.2调查方法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监测从日落后20min开始,连续诱集12h。翌日将集蚊网取出,带回实验室鉴定种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调查成蚊,定期观察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情况.结果 2006-2008年室内共捕获成蚊7495只,密度指数为69.40只/人工小时,雌雄比为1:1.54;其中淡色库蚊占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0.13%;成蚊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室内捕获栖息成蚊7886只,雌雄比为1:1.83;其中淡色库蚊占99.35%,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33%、0.14%和0.18%.城区放置诱蚊灯312个,捕获成蚊11 881只,雌雄比为1.09:1,平均密度指数为3.17只,(灯·h),公园、居民区、医院密度指数分别为6.27、2.10、1.16只/(灯·h),以公园密度指数最高;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0.60%,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其他蚊种分别占8.73%、0.36%、0.17%和0.14%;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农舍放置诱蚊灯71个,捕获成蚊3078只,雌雄比为4.76:1,平均密度指数为3.61只/(灯·h);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73.91%,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20.47%、3.54%、1.23%,其他蚊种占0.84%;密度高峰期为7-8月.采集幼虫(蛹)23 912条,平均1992.67条/个容器,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分别占75.17%和24.42%,其他蚊种占0.41%;5-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 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要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我们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大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于2006年4-11月进行了蝇类季节消长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市蝇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5-2007年每年4~10月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22 436只,分别属于4科9亚科17属19种,其中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活动高峰期为5~6月;农贸市场优势蝇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厩腐蝇,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依次为丝光绿蝇、红头丽蝇。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大连的蝇类情况.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化学杀灭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蝇类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吉林省蜚蠊种群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吉林省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粘蟑纸诱捕。结果吉林省9个市(州)的美洲大蠊所占比例较少,德国小蠊已占95%以上。蜚蠊以3月和7—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吉林省各地的绝对优势种。提示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安康城区媒介生物季节消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以人工小时法、笼诱法、粘捕法和夹日法调查蚊、蝇、蜚蠊、鼠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调查发现蚊虫有4属6种,骚扰阿蚊为主要优势种(占41.06%),其次为中华按蚊(占19.69%)和三带喙库蚊(占17.48%);8月下旬为全年蚊密度高峰期;蝇类有2科8属8种,市蝇为优势种(占48.68%),其次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6.78%、9.55%和4.84%,7月为全年蝇密度高峰期;蜚蠊有2科2属2种,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1.42%和48.58%,11月为全年密度最高峰期;鼠类有1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90.34%),其次是小家鼠(6.90%),鼠密度最高月份为9-10月。结论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密度较高,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将媒介生物的密度降至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有效预防控制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新沙口岸2006—2007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妊娠变化等情况,为口岸开展卫生检疫工作、建立预防机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在新沙口岸范围内(包括新沙港区、中兴码头区、马士基集装箱公司),采用夹(笼)夜法定人、定时、定点进行鼠形动物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15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7.78%,年平均鼠密度为2.10%,年妊娠率达22.72%。〔结论〕持续性地实施鼠类防制措施,能保持鼠害在低密度水平,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控,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自治县)2007-2014年水痘发病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4年务川自治县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暴发疫情数据经Excel2003软件整理后,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4年务川自治县县共报告水痘7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3/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54.63/10万~2.86/10万之间,发病数逐年增高,到2014年达到最高,为54.63/10万。全县15个乡镇都有病例发生,以都濡镇发病为最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2.01∶1,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占总病例数的44.86%,以夏季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41.23%,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散居儿童,学生占42.36%。结论 务川自治县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学生和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发病逐年增高。要控制水痘疫情,必须加大水痘等二类疫苗的宣传力度,提高水痘疫苗的接种率,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宁波市居民伤害的死亡特征、分布规律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6--2007年居民伤害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居民伤害位居全死因的第4位,但在潜在寿命损失年排位中跃居第2位。标化死亡率为47.8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8:1。伤害前5位的死因分别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和自杀,共占总死因的85.75%。结论:伤害是宁波市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予以重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05-2007年江苏省6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和张家港市的梅毒病例及其医疗机构的梅毒网报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导致近年来梅毒报告病例大幅度增加的因素,为今后制定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被调查地区2005-2007年通过网络直报的梅毒个案资料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分析,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对医疗机构医生和检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7年和2006年调查地区临床梅毒筛查人数分别较上升21.6%和84.2%,各期梅毒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例胎传梅毒为0,498例Ⅰ期梅毒为56%;574例Ⅱ期梅毒为63%,496例隐性梅毒为48%;在54份有效调查问,临床医生对梅毒诊断标准的认知正确率为65%;在30份对检验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检验人员对胎传梅毒检测方法的认知正确率为17%.29.8%的隐性梅毒患者为50岁~的人群.结论 江苏省梅毒网络报告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培训和预防等措施,以消除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1—2006年度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及主导毒株的交替规律。方法:在流感流行季节,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1年11月-2006年3月共分离到流感病毒281株,血清学鉴定结果A(H1N1)亚型58株,占20.64%,A(H3N2)亚型162株,占57.65%,B型61株,占21.71%。在2001—2002、2003—2004年流行期,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02—2003、2004—2005年流行期,为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2005—2006年流行期,A(H1N1)、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我省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一般在12月到次年的1月之间。结论:通过不同年份流感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点、毒株亚型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辽阳市鼠类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暮放晨收,每月监测一次。对2008-2012年辽阳市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捕获鼠类5种790只,褐家鼠占85.95%,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10.25%、2.78%,为常见鼠种;其他鼠种占1.02%,为稀有鼠种。密度在3-4月份和9-10月份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辽阳市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全年有2次高峰期,可根据鼠类活动及消长规律开展灭鼠工作,同时加强鼠带毒率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