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赖鼎元(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西沙必利(cisapride,CIS)是一种新的全消化道运动促进剂,本研究观察CIS治疗胃─—食管反流(Gastn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疗效。本文观察3...  相似文献   

2.
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初步探讨许军英,张锦坤(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消化病研究室)本研究对12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有下段食管炎的病人行食管内PH监测、食管内及胃内压力的测定,比较直立位和卧位餐后反流的发生频率及发生机理。发现,直立位与卧位时...  相似文献   

3.
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程荣墀(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叶军(浙江省温州市康复医院内科)1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而胃肠道症状不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发生误诊。经内镜检查及病理切片证实食道病变的存在,抗反流及抗酸剂治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行为方式的改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1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51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行为方式的干预。治疗8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在反酸、胸骨后疼痛、烧心、食管反流、嗳气、吞咽不适等症状方面有显著的改善(P〈0.05),内镜下分级情况也有显著的改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为方式的改善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既经济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检查方法的评价郑岳,柯美云,王智凤,贝濂(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本研究旨在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有反流症状的病人检查,以评价几种主要检测手段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6名(年龄24~73,平均52岁,男:女12/1...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临床特点及食管测压分析许君望,王淑英,谢凯(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本研究通过对24例胃食管反流(GER)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食管测压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可能发生的机理。材料和方法:间歇性、发作性胸痛患者24例,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98例,全部进行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14C-尿素呼气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 方法调查156例GERD病人,根据治疗后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为间断治疗组,连续治疗组.探讨两种维持治疗方式与病程、反流症状积分、食管动力功能、24小时食管pH检测结果及内镜下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同期接受内镜、食管动力以及24小时食管pH检测的86例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相似文献   

9.
强力抑酸对人胃、胆囊排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邢进宏,柯美云,陈元方,王智凤,张淑琴,陆国均(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方法之一。本文观察了奥美拉唑(OM)对正常人与GERD患者胃、胆囊排空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西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春替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8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为95.6%,胃镜下胃食管炎愈合情况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为82.2%,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 98例 ,全部进行内镜检查 ,2 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 ,14 C 尿素呼气检查。结果  1 98例GERD患者按内镜分级分组 :0级组 4 7例、Ⅰ级组 2 1例、Ⅱ级组 17例、Ⅲ级组 13例。 2 2 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级别的GERD患者pH监测各项指标 (包括pH <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 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 ) ,组间…  相似文献   

12.
胃酸分泌对胃-食道反流的影响刘欣,董蕾,罗金燕(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胃-食道反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认为胃-食道反流的发生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以及胃食道屏障压下降有关。本文采用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及单光子辐射计算机断层显象(SP...  相似文献   

13.
诊断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食管pH值动态监测王邦茂,黄乃侠,吴琳,黄象谦,王俊平,杨欣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应用动态pH值监测仪对9例正常对照组(C0组),29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食管下段pH值进行了24小时动态监测,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胃重建胃食管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的吻合途径(颈部吻合、胸腔吻合)及管状胃不同宽度(≥3 cm、3 cm)进行分组,分别为:颈部吻合+≥3 cm组(14例)、颈部吻合+3 cm组(15例)、胸腔吻合+≥3 cm组(15例)与胸腔吻合+3 cm组(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天开始行24 h食管p H监测,连续监测3 d,指标包括:反流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收集患者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的次数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内镜检查,观察患者食管黏膜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胃黏膜炎症分级。将所有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p H4的累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患者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不同组间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分级最轻。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呈线性相关,管状胃宽度增加,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越严重,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越高。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管状胃重建胃食管,胃食管的宽度对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术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无法将管状胃宽度控制到合适范围时,应加强患者反流相关指标监测,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治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镜阳性的GERD和内镜阴性的GERD与胃食管酸反流之间的关系. 方法所选32例患者均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反酸及恶心呕吐等.经胃镜检查证实有下段食管炎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5岁.无食管炎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8.2岁.以上病人在胃镜检查一周内进行了食管测压及食管24小时pH检测.  相似文献   

16.
24小时食管持续pH监测的临床分析朱有玲,罗金燕,王学勤,杨芳(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科)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在我国愈来愈受到关注,24小时pH监测对诊断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鉴别GERD所引起的胸痛、哮喘、咽部疾患和观察外科治疗前、后的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内镜阳性的GERD和内镜阴性的GERD与胃食管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所选 32例患者均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反酸及恶心呕吐等。经胃镜检查证实有下段食管炎患者 2 0例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4 5岁。无食管炎者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 8 2岁。以上病人在胃镜检查一周内进行了食管测压及食管 2 4小时pH检测。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为A、B、C三组 ,即内镜下正常者为A组 ,内镜下I级 (点状或条纹状发红 ,糜烂 ,无融合现象 )者为B组 ,内镜下Ⅱ级 (有条状发红 ,糜烂 ,并有融合 ,但非全周性 )…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血浆胃动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 ,可造成新生儿喂养困难 ,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 ,且病理性返流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胃动素(motilim,MTL)是由消化系统分泌的激素之下 ,胃动力异常与新生儿喂养困难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但MTL与GER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38例经食管钡剂造影X线透视检查诊断为GER的足月新生儿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浆MTL水平的比较 ,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GER、防治病理性返流、减少GER的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 15 6例GERD病人 ,根据治疗后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分为间断治疗组 ,连续治疗组。探讨两种维持治疗方式与病程、反流症状积分、食管动力功能、2 4小时食管pH检测结果及内镜下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同期接受内镜、食管动力以及 2 4小时食管pH检测的 86例患者 ,进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1 96 7% (15 1/ 15 6 )GERD患者对抑酸药物治疗有效 ,其中按需治疗组 92例 ,连续治疗组5 9例 ,6 0 9% (92 / 15 1)GERD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能达到按需应用抑酸药物 …  相似文献   

20.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胃食管返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评估对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几胃食管返流惠儿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根据体重和出生日龄计算热卡,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喂养不足的部分给予静脉营养补足,治疗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ate)造影,观察患儿1至2周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返流情况;记录7d、14d胃残留率的变化;同时1至2周后放免法测定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7d、14d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结果治疗组7d、14d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14d胃半排空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2周胃泌素水平治疗组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周胃动素水平为高于对照组,且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促进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