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由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出现,预后极其凶险,若不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我科于2002年-2005年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68例。术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者23例,抢救成功2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2.
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抢救成功体会王承乐(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心律失常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跳骤停而致患者死亡。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共收治换瓣膜患者147例,其中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18例(室颤15...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室停搏而使心输出量突然停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急症之一.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严重药物中毒、各种意外事故如电击、溺水以及血钾< 3.0 mmol/L的患者均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1].美国和加拿大的统计数据[2]显示,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骤停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会迅速发生生物学死亡.本文对我院急诊室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情况进行分析后,总结急诊室39例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瀛  ) 《全科护理》2009,7(29):2659-2660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泽芳 《家庭护士》2009,7(6):488-488
[目的]通过对口服毒物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复苏后的及时洗胃,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方法]对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后,在气管插管下及时采用改进后的胃管插入胃内66 cm进行洗胃,并保留胃管24 h,应用各种保护胃黏膜及导泻药物,防止毒物再分泌吸收.[结果]插胃管一次性成功并能彻底清洗毒物.[结论]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及时洗胃是成功抢救重度口服中毒病人的有效保证,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例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呼吸道梗阻是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导致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全麻术后病人的观察、护理,对防止术后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建立一条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病人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对照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常规、传统的抢救方法.密切观察两组抢救所需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流程后,抢救病人时间平均缩短了13 min.抢救成功率提高了25.0%.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优化了抢救程序,从而使抢救措施更加规范化,医护间相互配合,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为病人赢得了救治时间,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因一过性急性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是围手术期最严重的突发事件,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跳骤停后,机体全身缺血缺氧,而脑细胞在5分钟内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临床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现将本院成功抢救的1例胰腺癌根治术中突发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经6次除颤后成功恢复心跳和呼吸的患者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