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比较两种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对280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分别行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套术。结果:传统包皮环切术术式成熟,切除长度易于把握,适于各类患者。但术后有包皮系带处水肿,止血不彻底,夜间勃起易发生伤口渗血及裂开,伤口切缘愈合不整齐。环套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整齐,无须缝合,无组织异物反应,无须换药。但术后持续疼痛及套环脱落时间较长。结论:包皮环套术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0例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传统包皮环切术65例(传统组)和商环包皮环切术65例(商环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情况、伤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商环组术中出血量1~4 mL、手术时间4~9 min;术后并发症:2例包皮重度水肿;1例患者因勃起等原因,包皮与吻合器摩擦,伤口感染,去除吻合器,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阴茎外观畸形。传统组术中出血量30~80 mL;手术时间35~47 min;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包皮均有轻度水肿,11例重度包皮水肿,8例术后阴茎血肿,5例伤口感染,6例阴茎外观畸形。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患者痛苦小,较传统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常规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分为2组:A组112例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B组108例行包皮环切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不需拆线,术后感染率低,术后创缘整齐、美观。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1—2004年笔者用包皮环套(“塑料钟”)做了200余例包皮环切术(2~14岁),临床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斌 《中医药导报》2005,11(5):37-38
目的:观察中药抗病毒方结合电灼及包皮环切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灼的基础上,随机分成3组,A组84例采用中药抗病毒方治疗;B组62例行包皮环切术;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抗病毒方。15天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A组与B、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无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A、B、C3组复发的病例百分比(4.76%:3.23%:1.67%)来看,以C组的复发率为最低。结论:包皮环切术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配合中药抗病毒可有效提高尖锐湿疣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采用氟康唑胶囊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包皮环切术治疗,随访1 a,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本院包皮过长、包茎病人病人的治疗观察分析,探讨了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小儿包皮环切术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儿包皮环切术适合于小儿包茎、包皮过长所引起的局部炎症并且反复发作 ,同时有排尿不畅甚至发生排尿困难的患儿。包茎、包皮过长是小儿泌尿科常见病之一。包茎是由于小儿包皮与阴茎头间有纤维粘连 ,小儿出生时包皮完全包住阴茎头 ,包皮口较紧 ,随着年龄增长及阴茎发育和勃起 ,包皮内纤维逐渐吸收及分离 ,包皮口渐松 ,包皮渐能上翻 ,阴茎头逐渐露出。部分患儿包皮口细小 ,排尿时包皮膨起如包 ,以致发生排尿困难 ,同时常发生包皮阴茎炎 ,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有上述情况者必须行包皮环切术 ,才能彻底治愈。1 术前心理护理我院小儿外科绝大多…  相似文献   

9.
包茎是小儿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施行包皮环切术,但并发症多。本院1998年8月-2005年2月采用包皮狭窄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19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包皮环切一期愈合,我们针对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术后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与预后的关系等向患者解释清楚,通过对369例包皮环切术术前对每个病人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家庭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个性化护理计划,经过术后12天随访观察,愈合率100%均为一期愈合。因此,包皮环切手术不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巧,还要进行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袖状包皮环切术式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行袖状包皮环切术,先用细丝线标记包皮外板和内板,于标志线间环行切开包皮内、外板皮肤,皮下锐性分离,仅切除包皮内外板皮肤,保留完整的阴茎Colles筋膜、血管和淋巴网。结果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血肿,伤口肿胀轻,持续时间短,外形美观,切口缝线自行脱落,无需折线。结论神状包皮环切术较精细,手术时间稍长;但并发症少,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王容  周智  封雷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72-173
近年来随着人们医学健康知识水平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儿童包茎和包皮过长的危害性和行包皮坏切的必要性。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有操作技术相对复杂,手术时间长,伤口创缘不整齐影响美观而产生心理影响[1]。而一次性包皮环  相似文献   

14.
包皮环切手术的术式类型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卫生状况,促进阴茎发育,避免包皮垢结石形成与感染;使成人性交时间延长和性满意度提高,预防癌症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国人对包皮过长、包茎和炎症所引起的包皮粘连者,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或小儿加用基础或全麻下,行包皮环切术日益增多,目前,该种手术方法众多,术式各异.所以,根据手术医生习惯,结合受术者的年龄、婚否、包皮与龟头的局部情况等,科学选择相适应的术式尤为重要,才能使受术者达到卫生健康与自然完美的最佳效果.现将我院行包皮环切术所用的术式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CO2激光包皮环切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满霞 《中医药导报》2007,13(3):66-66,78
文章介绍了对小儿包茎或包皮过长患者行CO2激光包皮环切术的护理方法与措施,强调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相似文献   

16.
包皮环切方法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进包皮环切方法对包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58例患者,使用阴茎皮下血管麻醉方法;钳夹切割除包皮,修整系带,连续缝合,伤口内不留线结。结果:改进的麻醉方法,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的优点。钳夹切割除包皮及连续缝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修整系带,伤口内不留线结,使切口愈合平整,外形美观。病人在性生活等方面与传统包皮环切无差异。结论:包皮环切方法的改进,操作简单,疗效满意。该方法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介绍一种包皮环切后切口缝合的方法,以减轻拆线时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方法:包皮环切后切口缝线先不结扎,提起切缘缝线两端,交叉拉紧,放置凡士林油纱条上面的结扎线,即可顺利拆除切口缝线。结果:23例患者顺利拆除切口缝线,均无明显疼痛。拆线所需时间缩短,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此种包皮环切术切口缝扎法,对减轻拆线时的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改良包皮环切术在治疗包皮过长上的效果及优势。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改良包皮环切术的包皮过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记录分析手术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未发现并发症,伤口的愈合情况良好,功能正常,外形美观。术后随访三个月,满意度高。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疗效明显,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干预中应用生肌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行包皮环切术治疗的小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生肌膏,3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9例),比较两组干预1 d、3 d、5 d后水肿程度,分析干预后1 d、3 d、5 d、7 d VAS评分,同时观察两组干预后水肿时间、渗液时间与拆钉时间。结果:治疗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肿时间、渗液时间与拆钉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3 d、5 d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后1 d水肿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干预中应用生肌膏可显著提高干预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及水肿程度,较常规干预措施更能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