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肠出血的原因、检查方法、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8例已诊断明确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先行胃镜、结肠镜检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选择应用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选影(DSA)、核素扫描(ECT)、胶囊内镜等检查。结果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20例(52.6%),其他原因依次为小肠憩室7例(18.4%)、血管病变5例(13.1%)、crohn病3例(7.8%)、小肠溃疡2例(5.2%)、小肠结核1例(2.6%)。分别有11、5、8和7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胶囊内镜及核素扫描确诊,7例剖腹探查确诊。结论肿瘤为小肠出血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次分别为小肠憩室、血管病变、crohn病、小肠溃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胶囊内镜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以上检查仍难以确诊又考虑小肠出血的可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3/34),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34)、小肠憩室(7/34)、血管病变(4/34)及异位胰腺(1/34)出血。分别有11例、3例和2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的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出血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0-2010年收治的11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病情,比较不同的检查方法如胃镜、结肠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减影肠系膜动脉造影、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检查、全消化道钡餐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超声在诊断技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确定诊断比例及病程与预后关系。结果全消化道造影、内窥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对于小肠肿瘤早期病灶定位诊断成功率高,恶性小肠肿瘤病程长短与预后相关。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除非有明确的小肠肿瘤病灶,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是发现小肠肿瘤出血病灶的最佳方法。小肠肿瘤出血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手术方案、手术方式一般依据肿瘤性质及明确的病变部位来决定。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剖腹探查可改善预后;对体质弱、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要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规避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小肠有3~5m,迂曲重叠,活动度大,故胃肠钡剂检查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达到全部小肠,因此小肠出血的诊断颇为困难。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年年出血,每次住院均未能确诊,本文从临床诊断的角度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试评析用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疑诊小肠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27例见小肠病变,检出率为55.1%;其中大出血组检出率70%,显性出血组71.4%,隐性出血组4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超过8小时失败,1例检查结束后出现急性阑尾炎,所有患者胶囊均在检查后4天内自行排出体外。结论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小肠出血的诊治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36例小肠出血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儿均经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及和腹腔镜手术探查.结果 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结果显示,26例为美克尔憩室,2例为小肠壁血管瘤,1例为小肠重复畸形,漏诊7例,漏诊率为19.44%;准确定位22例,占61.1%;漏诊7例分别为6例为美克尔憩室,1例小肠重复畸形,均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并治疗,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后24 h,患儿肠道功能均得以恢复,所有患儿在7 d内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 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中可对大部分小儿小肠出血进行诊断和定位,但漏诊率仍较高,在微创技术已成熟的条件下,腹腔镜探查与治疗是儿小肠出血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1/50),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50)、小肪憩室(9/50)、小肠息肉(6/50)及血管病变(5/50).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 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共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连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8.
小肠肿瘤诊断较为困难,合并出血为其常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94—2005年间收治的15例小肠肿瘤性出血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因间断性上腹痛8年,呕血便血20小时,于1996年12月17日急症入院。初始腹痛无规律,可忍受,未影响工作。5年前因影响饮食,胃镜检为“浅表性胃炎”、 “胃下垂”。20小时前胃部不适,呕血约60ml,并黑便一次,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2小时前心慌、出汗,黑便约1100ml,胃镜检未确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而急症剖腹探查。手术所见:有少量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壁水肿,空肠系膜缘可见多个“淋巴结”,胃壁苍白水肿,十二指肠扩张,未发现溃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87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小肠出血26例。现结合文献就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 ,仅为全身各种肿瘤的0 .2 % ,占消化道肿瘤的 1%~ 4% [1 ] ,同时由于其无特有的临床症状 ,早期诊断较难 ,在出现并发症前易被忽略。我院1996— 2 0 0 2年间共收治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小肠肿瘤 1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首次就诊年龄 3 2~ 76岁 ,中位年龄 45岁 ,40岁以上占 80 % ,病程 2~ 5a。长期便潜血致贫血 11例 ,慢性贫血突发消化道大出血 5例。1.2 肿瘤性质与部位 :本组良性肿瘤 7例 ,恶性肿瘤 9例 ,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具体情况及在各…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分析评价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考虑小肠出血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84min,胶囊内镜检查有效时间内4例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结合临床明确小肠出血部位及病因31例,诊断率为83.78%。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表现4例,小肠静脉血管畸形11例,小肠多发溃疡3例,小肠黏膜炎性糜烂导致出血7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小肠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生长抑素在小肠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 ,属下消化道出血 ,在诊治上较上消化道出血困难。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6月 ,我们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Stil amin) ,治疗不明原因小肠出血 7例 ,与抗纤止血芳酸、止血敏、垂体后叶素等一般止血药组治疗的 5例病人相比较 ,疗效较为显著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施他宁治疗组 7例 ,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31~ 56岁 ,7例均有黑便、暗红色血便 ,个别还有呕血 ,4例便血时伴有腹部隐痛 ,中上腹部深轻压痛 ,肠鸣音亢进 ,另 3例无明显伴随症状。 5例病人伴有失血性休克表现 ,估计出血量≥ 10 0 0ml有 3例 … 相似文献
16.
小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 1%~ 5 %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明确诊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收集我院及笔者在广州南方医院进修期间经治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 12例 ,经采用术中肠镜的检查方法均明确诊断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4~6 8岁 ,平均 4 6 2岁 ;病程 4天至 5年。 12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 ,伴失血性休克 3例。血红蛋白 35~ 10 0g L ,平均 78g L ;一次出血 7例 ,反复两次以上出血 5例。1 2 术前检查情况 除常规检查外 ,所有病人均多次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其中急诊胃… 相似文献
17.
小肠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而小肠血管瘤性疾病出血是小肠出血中不多见的病因,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19岁,有卵巢囊肿切除病史,因乏力10 d伴大量便血入院.无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使用病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和肝病史.体检:皮肤表面无皮损,入院时血压60/37.5 mm Hg,心率110 次/分,Hb=40 g/L,入院后36 h内输注6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2次胃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至回肠末端,肠腔内见大量血液潴留,未见局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急性附件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中输卵管及卵巢疾病,输卵管内侧与子宫角相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发生出血性疾病,如输卵管妊娠破裂,输卵管妊娠流产,卵巢破裂和巧克力囊肿破裂,若得不到及时诊治,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很快进入失血和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上十分棘手,抢救成功率极低,因此我们提出对上述疾病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现就急性女性附件出血性疾病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