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音 《江西中医药》2012,43(5):24-25
家母侯茹,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近3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科的诸多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尤其以中医药治疗黧黑斑经验颇丰,并有独到见解,从虚、郁、瘀辨证论治黧黑斑,将黧黑斑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脾虚湿盛、肾虚血瘀4个证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治疗疑难杂病。我们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沈师辨证论治黧黑斑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黧黑斑”此证名出自《医宗金鉴》,属祖国医学“黧黑皮千黑曾”的范畴。现代医学将此种病症称之为Richl氏黑变病,它是比较难治的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一种,多见于中年妇女,其发病部位多在面、颈、耳后,表现为淡褐色、棕黑色的色素沉着斑,影响病人的面部美观,造...  相似文献   

4.
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黧黑斑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黧黑斑17例定襄县中医院(035400)班养锋,秦其兴关键词黧黑斑,黄芪建中汤我们自1973年开始,以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黧黑斑患者1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7例中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1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黧黑斑之研究沿革。方法:根据历代文献,考察各个朝代黧黑斑之研究内涵。结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黧黑斑之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与治法已有初步研究,唯独方药缺如。汉唐时期,提出了“面尘”、“黑”、“”、“面”、“面黑”等别名,和痰饮内渍、腠理受风之病因,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湿热、瘀血阻络、血气不和之病机,证候描述为面如蒙尘、或黑如漆柴、或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治疗有方药、针灸和按摩等,内容皆较粗浅。宋朝以后,深化和扩展了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增加了肾虚血弱、阳明燥胜、肺金燥郁及肝胆火旺的病理概念,治疗手段和药物都较既往更加丰富、具体,只是文献仍然零散,未自成体系,亦无专著。进入近代,一如清前,无所突破。至解放后,尤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医美容学的兴起,黧黑斑研究无论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结论:探明黧黑斑的源流,对今后深入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意治疗面部黧黑斑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陈意教授治疗面部黧黑斑的经验作了介绍,并附以笔者临床验证之医案。陈师临证,外感重寒热,杂病重虚实,对面部黧黑斑的辨证论治以辨其虚实为先,认为其发病机制为邪犯肌肤,日久则肝郁气滞,或气滞血瘀,或痰浊阻滞,或气血不足,或阴虚热灼,致气血不和,失却荣润肌肤之职所致。故治疗当辨其虚实,定其病因,或活血祛瘀,调畅气血;或健脾益气,化痰通络;或益气养血,宁神祛斑;或清热泻火,育阴活血。陈师还提出面部黧黑斑均不离瘀血之作祟,故对于面部黧黑斑的治疗,活血祛瘀之法绝非可有可弃之法,较之于单纯疏肝理气化痰健脾益肾养血之剂,更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预防和治疗黧黑斑的药物进行了整理归纳、探讨分析,从药物种类分布、药物功用规律、用药方法等方面粗浅探讨,希望能为中医美容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归纳分析整理黧黑斑古今文献,探讨外用方药的药用规律及特点。方法:应用Excel 2010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库,对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收录对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的药物功效、用药部位、性味、归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使用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序,并计算相应的使用频率或使用构成比。结果:其用药频次在15次及以上的中药共33味,占药物总数的14.35%,其中补虚药占总频数的19.12%,解表药占15.76%;温类药占药物总数的37.39%;甘味占46.09%;归经中药物频次最多的是脾经占37.39%;植物药的果实使用频次最多,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27.06%,白色药物占总药物的28.70%。结论: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所涉及药物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用药类型以植物药为主;部位以根茎为主;白色药物占比很高。  相似文献   

9.
皮肤由褐变黑,谓之变黑病。明·陈实功命名为黧黑斑。初起潮红、自觉刺痒,日晒加重,皮色渐由黄褐到淡黑,慢慢形成弥漫性斑片。日久,重者黑似煤色、枯暗不泽。多发于面部皮肤某一部位,大小,形状不一。极少数患者波及颈、臂、腋窝、脐周等全身各个部位,不高出皮肤,一般不累及粘膜。笔者自94年起,运用自拟三子七白汤治疗黧黑斑36例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月红 《北京中医》2008,(3):231-231
黧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异常沉着性皮肤病,常表现为颜面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抚之不碍手,好发于面、颈部.偶可累及上胸部。此病西药疗效欠佳,多年来笔者从“阴火”立论,以脾胃为治疗中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丽 《新中医》2007,39(5):64-65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四物六白汤治疗产后黧黑斑,临床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月红 《北京中医药》2008,27(3):231-231
黧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异常沉着性皮肤病,常表现为颜面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抚之不碍手,好发于面、颈部,偶可累及上胸部.此病西药疗效欠佳,多年来笔者从"阴火"立论,以脾胃为治疗中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中心 《中成药》2004,26(5):i013-i014
黧黑斑(又称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患者多为女性,求治心切,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多年来,我们研制的滋肾消斑丸,经临床观察,使用方便、安全,治疗黧黑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八白散始见于元朝医书《必用全书》,原方由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皂角等药物组成。前人评价此方润肌肤,治面黧黑黑干黯,功效不凡,常作为面部美容保健及治疗面部黑斑或面色黧黑的外用药物。据笔者学习体会及临床经验,将八白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列举具体案例,介绍了笔者运用疏肝运脾、清化痰热、补气养血、疏肝清热及攻补兼施方药,治疗肝郁脾困、相火上扰、肝血虚继肝气郁以及虚实夹杂类黧黑斑之临床经验。所用方药虽平淡无奇,但临床疗效肯定,且适合深圳地域环境所致之黧黑斑病变。  相似文献   

16.
面针及相应背俞穴穴注治疗黧黑斑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黧黑斑是指颜面出现黄褐或淡黑色斑片 ,平摊于皮肤之上 ,扶之不碍手的一种影响美容的皮肤病。中医有“皮干黯”、“面黑干皮包”、“黑干黑曾”等称谓。本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黄褐斑”亦称“蝴蝶斑”、“妊娠斑”、“肝斑”等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性激素紊乱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另外精神抑郁、过度疲劳、日晒、使用劣质化妆品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笔者近年来采用面针及相应背俞穴穴注治疗黧黑斑 1 0 0例并与口服维生素C及逍遥丸 5 6例相比有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 1 5 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颜面脏腑分属、经络循行、色度浅深与黧黑斑的证治关系。方法:以《内经》有关颜面脏腑经络理论为依归,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进行探索。结果:脏腑分属:以鼻为中心,则眉间属肺,鼻柱属肝,鼻准属脾,鼻翼属胃,沿鼻柱两侧至颊部,依次为胆、小肠、大肠、肾,上唇属膀胱、胞宫。经络循行:额部有足阳明、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鼻部有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唇周有手足阳明、足厥阴经、冲任督脉;颊部有手足阳明、手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冲任督脉;颞部有足阳明、手太阳、手足少阳经。色度浅深:与脏腑气血、湿浊、瘀血、光热、燥涩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据此并结合全身症状、体征,包括经带孕产等,将本病分为胞宫失常、冲任损伤、肝气郁结、精血不足、肾阳亏虚、脾胃不调、浊热内盛、风热袭面等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结论:这一研究结果丰富了黧黑斑的诊疗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医美容”之名 ,近年来被市场一股经商假冒之风所盗用 ,凡是开个美容院店 ,均盗用中医美容之名 ,可见假冒中医药学这个“国宝”之风何等猖狂。颜面黧黑斑、黄褐斑、蝶红斑等 ,除先天遗传之斑痣外 ,均由脏腑阴阳失调 ,虚、损、瘀、郁之因所致 ,如能运用辨证论治这个法宝 ,多能治愈。历代医家均从内治或外治之法而获真效。而近年来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师 ,多建议患者做美容面膜 ,无怪有人指责中医所治病种已趋“萎缩”。邓铁涛老教授指出 :“中医要发展 ,继承与创新都重要 ,而继承不足 ,显然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说得好“临床上的许多事例让你感受到中医真是太好了 ,而作为患者会更加切身感受到中医是一个既省钱又救命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王琦教授提出的"肺络微型癥瘕与气道重构的相关性"的理论,我们认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位主要在肺的络脉,且有气络和偏于血络病变之分受损气络偏于功能改变,而血络偏于器质性的改变,特别是肺的微血管系统的形质变化,病机属于痰、气、瘀交阻及肺络微型癥瘕邪阻于络脉,病性属本虚标实。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探讨AECOPD的中医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