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3~12月盐城地区采集的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55186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采用6/8人份混样池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对筛查阳性的部分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55186份标本共检测了7965个pool,其中罗氏系统检测3930个pool,检出47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1.20%。达安系统检测4035个pool,检出39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0.97%。拆分检测共筛查出4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总反应性率为0.076%。其中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12%,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0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份送检标本中,有25份被确认为HBV DNA阳性,确认阳性率为69.44%。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结论在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核酸检测,能降低常规血清学检测漏检率,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RNA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站采集的54575份无偿性献血者所提供血液样本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均利用核酸检测技术(NAT)进行筛查检测,检测指标具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三种,同时将NAT阳性例筛出并开展证实试验。结果54575份无偿性献血者所提供血液样本中共检出ELISA法阴性、NAT阳性血液样本49份,此49份血液样本检测报告均表明该血液样本为HBV-DNA阳性,无HCV-DNA和HIV-DNA血液样本出现,ELISA检测方法的漏检率为0.0898%(49/54575)。结论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得到有效规避,令临床用血安全与临床用血质量得到更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HCV的平均感染率为3%,全球感染人口约1.7亿,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应用EIA测定HCV抗体的窗口期约72d,窗口期漏检是输血后HCV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窗口期漏检,发达国家白1999年3月开始应用RT-PCR和TMA技术以混合血样模式筛查献血者HCV-RNA,为保证血筛质量,在常规血液筛查之前,要将所使用的NAT技术标准化。经过5年的血液筛杳,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窗口期漏检,提高安全输血水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将核酸扩增检测(NAT)技术应用于供老血液检查的现状和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证明NAT技术应用于常规的血液筛检可显著降低已经感染但无症状的处于抗体“窗口期”的献血者漏检.避免或减少受血者HBV、HCV和HIV感染的机会。但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NAT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人们正在努力使该试验自动化,并且简便、安全、廉价,尤其是朝着混合技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评估在上海地区开展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在核酸检测平台上,对31 184人次HBsAg,抗-HCV,抗-HIV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HCVRNA,HIV RNA-1 3项联合核酸定性(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检测,先进行6人份混样(pool)MPX检测,再对组成混样MPX反应性pool的标本进行单检。对于MPX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核酸鉴别试验,同时使用罗氏ECL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进行乙肝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 31 184人次标本共检测了5 198个pool,发现47个反应性pool,pool反应性率为0.9%;反应性pool拆分单检发现31例MPX反应性标本,经鉴别其中24例为HBV DNA,2例为HCV RNA/HBV DNA合并阳性,5例鉴别结果为不确定。结论核酸检测能在目前常规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中筛查到核酸反应性的标本,常规开展核酸检测能进一步提高上海地区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35-3936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67例,均行EIA检测再行NAT检测,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667份样本中,共有17份样本NAT与EIA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12份EIA(+)NAT(-)样本经复检显示均为阴性,5份EIA(-)NAT(+)样本经复检结果仍为阳性。结论核酸检测能提高HBV检测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采取核酸检测(NAT )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435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同时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进行 HBV-DNA 、HCV-RNA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RNA 核酸检测。结果 NAT 检测阳性 ELISA 检测阴性标本共51份。51份标本有鉴别试验结果的33份,其中32份 HBV-DNA 阳性,1份 HIV-1 RNA 阳性,HIV-1 RNA 阳性的献血者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疑似阳性(gp160和 p24±)。半年后再次回访该献血者,抽取血样送南京市疾控中心经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阳性(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结论 NAT 技术可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从而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对免疫指标合格的血液采用美国Roche Cobas Amplicor全自动PCR诊断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样本混合采用48人份×50μL汇集,采用汇集池阳性的再分拆检测。结果 70 953份无偿献血标本中,HBV DNA阳性10份(1.4/10 000),未发现HCV RNA和HIV-1 RNA阳性样本。结论血站系统采用微量标本混合方式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筛查血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探讨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互补特性。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共计45022例用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血液传染性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标本用NAT技术检测,以研究2种检测方法的互补性。结果45,022例标本中血清学检测及ALT不合格人数共计803例,不合格率为1.98%。对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的36806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HBV-DNA呈阳性3例。HBV-RNA、HIV-RNA均未检出。结论NAT与ELISA的血液筛查检测互补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病理生理过程互补,检测窗口期的长短主要由检测对象的生理属性来决定,而非检测方法缺陷。2)检测方法学互补,由于检测方法学的不同使得NAT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3)影响各自实验的错误发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献血者进行酶免筛查后再实施核酸检测(NAT),探讨增加NAT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样本混合分别采用6人份×166.7μL及8人份×180μL汇集(称为1个pool),如果混检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混检阳性,再进行二次拆分检测,以拆分结果报告最终结果。结果罗氏系统共检测ELISA阴性标本115 227份,其中混检阳性pool 130个,经拆分80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86例,拆分率为61.5%,标本阳性率0.75‰;科华系统共检90 359份ELISA阴性标本,混检阳性pool 93个,经拆分31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31例,pool拆分率33.3%,标本阳性率为0.34‰。二者总计共检标本205586份,反应性标本117例,标本阳性率0.57‰,其中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在血液筛查中的作用,为选择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68662例无偿献血标本同步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29例血清学阴性 HBV DNA 阳性样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测试;部分抗 HIV 阳性样本送疾控中心做确认实验。结果68662例标本中核酸单独阳性样本120例,输血残余风险为0.175%;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以 HBcAb 阳性模式居多;HIV 确认阳性11例,全部为核酸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证输血安全。NAT 和血清学检测相互补充,不能替代,应选择适合的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方法,用于献血者血液标本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 选取80份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2种ELISA法、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核酸扩增后微流芯片法分析.结果 经过核酸扩增的HCV阳性血液经分析后皆出现预期大小片段的特异性条带,而阴性血液缺少相应的条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TLV核酸筛查,掌握HTLV在无偿献血人群的感染及分布情况,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在现有血液核酸筛查平台(无偿献血血液HBV/HCV/HIV核酸筛查)的基础上,建立HTLV血液核酸筛查平台,对5 368例献血者进行了HTLV(1+2型)的核酸检测,并对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集中化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对重庆市14家基层血站送往重庆市血液中心的32 137份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检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等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1-6月的32 137份重庆市集中化标本中,对55份标本进行了不同原因的拒收,基层血站标本的NAT单反应性率为5.1‰(164/32 137),同期重庆市血液中心为2.3‰(129/55 859),鉴别检出率基层血站为1.8‰(57/32 137),重庆市血液中心为0.6‰(35/55 859)。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基层血站检测实验室与血液中心血筛实验室在检测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逐步提高集中化检测程度,有助于血液检测效率和血液安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