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由糖尿病、压疮等疾病导致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日益增多,且因其治疗较为棘手,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进展为制定其更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已有一定深度,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却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无固定标准,大部分药物的疗效更是不确切。因此,本文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对照组(12只)、模型组(12只)、贝复新组(12只)及MEBO组(12只),其中,空白组大鼠做背部备皮处理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对照组大鼠做深达筋膜层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模型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贝复新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贝复新治疗;MEBO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7、14天取各组大鼠相同部位皮肤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EGFR的含量,对比观察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局部处理后第3、7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均显示炎症细胞增多,有新生血管生成;局部处理后第14天,对照组、贝复新组、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炎症细胞消失,创面再上皮化。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F=0.6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模型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变化均较明显,F值分别为79.546、89.600、63.036、56.628,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模型组则呈递增趋势;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组间两两对比,除贝复新组与MEBO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多个样本均数对比,F值分别为57.036、134.368、92.829,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可通过上调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能够为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因逐渐由“创伤型”转变为 “疾病型”,并面临创面迁延不愈、治疗难度大与治疗费用高昂等诸多挑战。近十年来,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国创面修复学科迅速发展,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临床治疗水平逐步提高。本文对近十年我国中西医并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旨在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内核转录因子红系 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只SPF级 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8只。 其中空白组大鼠只做备皮处理, 对照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 模型组、MEBO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换药处理,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EBO)药纱换药处理,贝复新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药纱换药处理, 对比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以及皮肤/ 创面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rf2、HO-1、NQO1 蛋白与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第 3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对照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干预第 7、14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 MEBO 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HE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 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逐渐增多,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减少不明显; Masson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由细少且紊乱逐渐趋于粗大且平整, 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虽逐渐增粗、增多, 但排列仍较紊乱。 干预第 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MD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SOD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NQO1 蛋白以及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 (P均<0.05), 且干预第 7天, MEBO 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 蛋白以及 H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 (P均<0.05)。结论 MEBT/ MEBO 可能能够通过激活 Nrf2 / HO-1 / NQO1 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氧化应激损伤, 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
慢性难愈合创面再生潜能细胞不足或难以被激活,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较弱,导致创面愈合过慢,病程较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面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梳理了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相关机理,以期扩大MEBT/MEBO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服务于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7.
研究显示,氧供等局部因素、年龄等全身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均可影响创面的愈合,使其发展为慢性难愈合创面。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有关慢性难愈合创面形成及修复机制的研究,以及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组织工程技术、中医药外用等中西医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遂笔者于本文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影响因素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8只)、急创组(18只)、慢创组(18只)、rb-bFGF组(18只)及MEBO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仅做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且空白组大鼠局部皮肤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急创组及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治疗, 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bFGF)凝胶治疗,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 7、 14天对比观察5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CK10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第3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水肿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与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治疗第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内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且有大量排列不规则的成纤维细胞分布,而急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可见排列整齐的新生毛细血管及完整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皮肤组织。(2)治疗第3、 7、 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创组、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7、 14天,急创组、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创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 7、 14天, 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不亚于rb-bFGF凝胶,且改变表皮干细胞的外界生存环境,促进表皮干细胞向正常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其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南省热带气候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论证海南省创面修复及治疗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959例流行病学特征资料,其诊断以病案科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为准,分析创面患者年龄、性别、致病原因、居住地、创面发生的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和治疗方式及转归等。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04例,女性355例,男女比例为1.7∶1;其中糖尿病足508例,压疮173例。中老年患者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所占比例高,糖尿病足是创面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次为压疮。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生常以下肢及骶尾部多见,约占68.6%和14.2%。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菌,约占培养阳性标本的53.8%;创面经手术治疗愈合率为94.1%,非手术治疗愈合率为84.5%。结论通过对海南省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海南省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微生物培养、致病因素、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等情况具有明显的热带地域特色,其次,政府等组织有必要加强海南省创面修复治疗中心的建设,为更多的慢性难愈性患者提供诊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Wagner 1~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清创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在gax基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携带大鼠gax基因表达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gax)转染VSMC后,检测gax、PCNA和CDK2的表达及^3H-TdR掺入量的变化。结果AdCMV-gax转染后,VSMC中Gax蛋白的表达比转染前显著增高;AdCMV-gax转染后VSMC的PCNA和CDK2表达较未转染组显著降低;AdCMV-gax转染使VSMC的。H-TdR掺人量显著降低。结论gax基因抑制VSMC增殖的机制与其抑制tK2NA和CDK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定量检测不同病理类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VEGF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量(FI值)增加,并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增加.VEGF蛋白表达量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Ⅰ~Ⅳ级星形细胞瘤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1%、46.2%、100%和100%.结论VEGF基因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VEGF过度表达在星形细胞瘤形成和由低恶性度向高恶性度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色荧光-VEGF165融合蛋白载体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VEGF165(hVEGF165)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已知的人VEGF165序列,用PCR方法,从质粒pUC18/VEGF1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VEGF165片段,定向克隆至pDsRed1-N1质粒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序列测定鉴定。以DOTAP为介导,将pDsVEGF165Red1-N1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165在细胞内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重组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一定的分布。结论 成功构建了pDsVEGF165Red1-N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研究VEGF的细胞内定位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VEGF1 65(hVEGF1 65)红色荧光蛋白 (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已知的人VEGF1 65序列 ,用PCR方法 ,从质粒pUC1 8/VEGF1 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VEGF1 65片段 ,定向克隆至pDsRed1 N1质粒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序列测定鉴定。以DOTAP为介导 ,将pDsVEGF1 65Red1 N1转染 2 93 T细胞 ,4 8小时后用RT 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1 65在细胞内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重组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 ,并在2 93 T细胞中表达。报告基因 -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一定的分布。结论 成功构建了pDsVEGF1 65Red1 N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 ,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为研究VEGF的细胞内定位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浓度20ng/ml、100ng/ml、500ng/ml),于8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EGF三组HSC-T6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6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三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4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观察NE对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观察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1)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烧伤前注入NE剂量的加大,BN2、BN3组脑组织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明显,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剂量NE刺激时,脑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烧伤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N1、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NE刺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表达增强,BN2、BN3组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能够诱导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可能是烧伤后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选择PF4,TSP1的高活性片段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融合基因—tTSF,进行酵母表达及小鼠基因治疗研究。方法 根据PF4和TSP1的抑制血管生成高活性片段设计合成TSF基因,并在N-端接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了tTSF。将tTSF基因构建到pPIC9质粒,重组质粒pPIC9/tTSF转化GSll5酵母菌株进行表达,并检测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将tTSF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重组质粒pcDNA3.1(+)/tTSF通过皮下注射治疗C57BL/6小鼠移植肿瘤Lewis肺癌。结果 重组质粒pPIC9/tTSF转化GSll5酵母菌株后,获得了tTSF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皮下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tTSF后,C57BL/6小鼠移植肿瘤Lewis肺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tTSF基因设计成功,其酵母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TSF基因的体内基因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高脂血日本大耳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①制作高脂血兔,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用内皮细胞专业培养基(EGM-2)诱导培养EPCs,并用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定。②脂质体介导携带EGFP标记的VEGF165质粒转染EP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③制作兔单侧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及EGM-2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结果:①诱导出的梭形细胞,经FITC-UEA-I和DiI-acLDL荧光双染证实为正在分化的EPCs,同时经免疫组化法证实其Flk-1和Ⅷ因子的表达。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VEGF165转染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转染率约22.5%。③DS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优于其他2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EVC 304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DNA相对含量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对PCNA表达的改变.结果NGF作用组出现C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S期细胞、G2~M期细胞明显增加,DNA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GF能明显促进HEVC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p53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53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6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平均MYD为31.44±15.7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5.4%。10例正常肺组织平均MVD为13.71±4.12,明显低于癌组织,P<0.01。在转移癌组织中MVD显著性高于无转移癌组,P<0.01;ⅢA-B期癌组织中MVD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1。NSCLC中。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阳性表达都与患者的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突变的p53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