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实验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气管切开后,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0例气管切开病人应用输液管持续湿化,对照组50例用气管内间断湿化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管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7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采用持续加湿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和比较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气道加湿加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持续加湿加温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效果,同时患者舒适、耐受,经济,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能提高排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重点阐述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吸氧、排痰、气囊、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护理技术,为临床专科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加热湿化器在气管切开氧疗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 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微量泵泵入湿化液湿化法32例.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和氧疗效果.结果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患者湿化和氧疗效果明显优于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微量泵泵人湿化液...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爱民 《现代护理》2007,13(20):1876-187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7.
人工鼻和输液泵持续湿化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方法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人工鼻的人工气道患者52例,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歇滴注湿化,湿化液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125 mL+5%碳酸氢钠125 mL+氨溴索30 mg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00例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与实施传统护理的16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和气道湿化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缩短,气道湿化程度好(P〈0.01)。结论对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拔管时间,改善气道湿化状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病人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103例经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COPD)病人按随机分组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常规间断注入湿化能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慢心率、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减少护理时数。[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