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贫血群体157例.其中男81例,女76例;血红蛋白含量15~110 g/L;年龄1~72岁.对照组为非贫血群体143例.其中男82例,女61例;血红蛋白含量115~165 g/L;年龄1~71岁.常规采取外周血涂片.复方联苯胺染色单染计数6 000个红细胞,记录胞外阳性红细胞数,计算其千分率.胞外阳性红细胞判别标准:红细胞外有阳性物质,不管形态、数量、染色性如何,均视为阳性细胞;阴性者只显细胞特征,无任何有形物质出现在细胞外.  相似文献   

2.
2000~2001年,我院收治以贫血而入院的120例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明确病因,早期防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0例(58.3%),女50例(41.7%),年龄15~84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等贫血症状和体征,血红蛋白均在100g/L以下。1.2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36~92g/L。其中重度贫血(30~59g/L)64例(53.3%),中度贫血(60~89g/L)50例(41.7%)。轻度贫血(90~99g/L)6例(5%),同时有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者78例(65%);骨髓检查均符合各种病种改变的诊断标准[1]。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表现,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均为阴性或减少。  相似文献   

3.
樊凌冰  肖惠宁  格日力 《医学争鸣》2004,25(10):920-920
1临床资料在海拔4300 m地区高原人群89例中检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7(男26例,女1)例,年龄16~47岁,Hb血红蛋白平均230.8 g/L,红细胞压积平均70.7%. 测定了血浆中EPO,CGRP,ET含量,同时与高原正常人血浆中含量进行了对比,经过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男性占96.2%的情况,考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是否与性激素有关,我们测定了血清睾酮和E2,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睾酮为698~304 ng/L. 移居高原者27(男12,女15)例,年龄52~24岁,Hb 154.6 g/L,血清睾酮为765~178 ng/L. 世居高原者35例,年龄52~15岁,男15例,女20例,Hb 147.7 g/L,血清睾酮为886~424 ng/L.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E2为34.3 ng/L,移居高原者为33.1 ng/L,世居高原者为26.4 ng/L,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提高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笔者自1994~1996年对4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铁剂治疗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按1988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西医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别为:男26、24例;女14、16例;年龄4个月~3岁28、25例,3~5岁12、15岁。按病情分度,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17、19例;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16、16例;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7、5例。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合并贫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并发贫血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595例来院进行孕期保健妇女按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中、晚期,以血红蛋白>100g/L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10-15L之间为正常组;以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的诊断标准,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10-15LL为小细胞性贫血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100×10-15L为大细胞性贫血组.结果 妊娠期贫血的平均发生率为28.6%,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9.8.0%、27.6%、37.1%;大细胞贫血的发生率为2.7%.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0%、1.9%、4.7%;小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5.9%,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28.8%、25.6%、32.3%.结论 妊娠期妇女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孕期进程,贫血的发生率增加;孕期贫血以小细胞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6.
张霞  刘国良 《中原医刊》1999,26(7):16-17
经观察发现缺铁性贫血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与高热惊厥间存在一定联系,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我们1998年1~12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332例,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29岁。男156例,女176例。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2℃~403℃,平均386℃。其中20例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2 方法:采用F8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清铁用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蛋白含量采用放免法。2 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126例,占所有病例38%,其中轻度贫血121…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我院近年收治 3例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病例,男 1例,女 2例,年龄 60~ 68岁。病史 3个月至 3年,均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入院。频繁呕吐日趋加重、头晕、心悸,伴有舌炎,舌质绛红呈瘦牛肉样,肢体末端麻木发凉,四肢无力、行走不稳。 1例出现轻度黄疸,总胆红素 27. 3 umol/L,血红蛋白 55- 70 g/L,红细胞 (2. 0- 2. 1)× 108/L,血清铁 12. 7- 17. 9 umol/L,骨髓穿刺均为巨幼红细胞贫血。胃镜检查,胃粘膜色泽苍白,粘膜变薄平坦,血管显露。病理检查腺体变小,胃腺体组织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肝功能检查正常, B超…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是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一项较新的贫血诊断指标。本文分析了 5 2例缺铁性贫血 (IDA )患儿MCV、RDW的变化特点 ,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4 0例 ,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年龄 4 .2岁 ;IDA组 5 2例 ,男2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个月~ 12个月 ,平均年龄 3.5岁。1.2 贫血诊断指标 IDA诊断指标按 1996年山东会议标准[1] 。隐性缺铁诊断指标 :血红蛋白 (Hb)>110 g L ,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饱和度 (TS)>15 %。1.3 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收治以贫血为首发表现并经胃镜病理学确诊的胃癌 2 5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中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41~ 77岁 ,平均5 5岁。均有不同程度纳差、乏力 ,无吞咽困难、上腹胀满、疼痛不适、嗳气返酸、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及贫血症状。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 Hb) 40~ 95 g/L,其中40~ 60 g/L 6例 ,60~ 90 g/L 1 4例 ,90~ 95 g/L 5例 ,白细胞 ( WBC)偏低 ( 3.3~ 3.9× 1 0 g/ L) 5例。余2 0例白细胞及 2 5例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 ( OB)阳性 ( +~ + + ) 7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应用放射免疫竞争法(RIA)检测贫血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_(12)(VitB_(12))、铁蛋白(SF)和血清铁(SI)及红细胞(RBA)、血红蛋白(Hb)含量,探讨造血元素与贫血性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59.6岁),女12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7.2岁);无肝、肾、感染性疾病,均为正常体检人员。贫血疾病组来源于经临床确诊的住院患者158例,其中肝硬化性贫血38例,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16例,慢  相似文献   

11.
张文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23-3824
目的:通过血沉仪测定不同程度贫血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按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含量正常为正常组,血红蛋白量在90~120 g/L为轻度贫血组,血红蛋白量在60~90 g/L为中度贫血组,血红蛋白量在30~60 g/L为重度贫血组,血红蛋白量小于30 g/L为极重度贫血组,用血沉仪法测定不同程度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值并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7.0±4.9)mm/1h,轻度贫血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34.0±15.9)mm/1h,中度贫血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59.0±19.6)mm/1h,重度贫血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106.0±15.9)mm/1h,极重度贫血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48.0±34.9)mm/1h。结论不同程度的贫血均可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红细胞沉降率也不断增加;但严重贫血时红细胞沉降率降低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蚕砂中提取得到的叶绿素,经皂化铁代,精制成铁叶绿酸钠,用来治疗缺铁性贫血30例,治愈19例;好转11例,治愈好转率达100%,疗效明显优于硫酸亚铁,且无任何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自1986年10月至1988年10月止,协作组各单位门诊和住院的贫血病人中,经血液化验检查:血红蛋自<90g/L;红细胞数<3.5×10~12/L;红细胞压积<0.35L/L;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及骨髓检查细胞外铁为(-)-(±)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分别用铁叶绿酸钠胶囊和硫酸亚铁治疗。(1)治疗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32岁,缺铁原因均已查明:钩虫病11例;指化性溃疡或萎缩性胃炎7例;妇科病月经过多12例。(2)对照组:10例,男4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3.
现对泰州市海陵区1266例散居儿童进行调查,其中贫血儿童有133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本地段管理的0~6岁散居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共1 266例.男650例,女616例.~1岁851例,1~3岁394例,3~6岁21例.1.2调查方法 均自左手无名指的指端采血,运用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量(Hb),凡Hb在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者为重度贫血.其他调查内容:1)喂养情况:包括母乳喂养(出生4个月以母乳喂养为主,仅添加少量的果汁、维生素等)、混合喂养(既喂母乳,又喂母乳代用品,包括配方奶、谷类等)和人工喂养(完全用母乳代用品喂养,不喂母乳).2)辅食添加情况:询问家长辅食添加的时间及内容,4~6个月添加者为及时添加.1.3调查结果 1266例中贫血133例,患病率为10.5%,其中轻度贫血132例,中度贫血1例.  相似文献   

14.
<正> 营养性贫血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发病率在10—40%左右,我们于1995年对漳州市芗城区中小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贫血发病率高达42.76%,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高铁氰化血红蛋白测定法;参照国内1992年刘绣云等制定的我国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准,即15岁以下男<120g/L,女<115g/L;15—17岁男<125g/L,女<115g/L。 2结果 本文共调查学生1679例,贫血率为42.76%;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见表1。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月~1990年12月,我院收治各种病因住院的老年(≥60岁)患者共4202例。其中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0g/L者定为贫血,共2919例,占同期老年总住院人数的69.4%。本文对其贫血的诊断标准、病因、程度及男、女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做好老年人贫血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6例抗体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uto- immune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自我”的识别机理发生紊乱 ,产生针对各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和活化的补体 ,吸附在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1] 。自 1 989年 5月至 1 999年 6月对我院 76例疑有 AIHA病患者进行实验检查 ,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 ,其中男 32例 ,女44例。年龄 2~ 6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外貌 ,体乏无力。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 ,茶色尿及血红蛋白尿等。Hb40~ 80 g/L,…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缺铁性贫血(IDA)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现就婴儿缺铁性贫血436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按如下四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其中男267例,女169例.干预措施为铁剂加食疗.二、方法IDA的诊断标准: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中度~60g/L,重度~30g/L.方法取无名指端血用氢化高铁法检则,使用SF—Ⅱ型血红蛋白仪专人测定.三、结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少数民族较多,交通不甚方便,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和发生率与其他省区可能有所不同,本文研究了β地贫30例56条染色体。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30例重型β地贫,其中4例复合血红蛋白 E。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31岁,平均7岁,汉族18例,壮族12例,均为广西籍。临床上有贫血表现和肝脾肿大。Hb 20~93g/L,平均50.7g/L,RBC 1.69~3.94×10~(12)/L,平均2.55×10~(12)/L,网织红细胞2.1%~27%,平均6.9%,抗碱  相似文献   

19.
<正> 贫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常规检验中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但由于贫血性质十分复杂,仅靠临床常规检验很难找出贫血原因。为此,我们就268名病因不同、件质各异的贫血病人,按其红细胞形态,测量红细胞直径。并根据病人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计算出各个指数,确定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以确定贫血的病因。 1材料和方法 贫血病人来自本院住院患者,男性97名,女性98名;儿童73名。经常规检验成年男性Hb低于120g/L、RBC低于4.00×10~(12)/L,女性及儿童Hb低于115g/L,RBC低于3.50×10~(12)/L为最初步提示贫血的指标。进一步测定每一例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容量(HCt)、红细胞直径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相似文献   

20.
15例Hb Westmead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Hb Westmead(Hb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地贫)1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以更好指导临床遗传咨询。方法临床检查、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分析和基因检测确诊的Hb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34岁。以Cell 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以电泳法和高效液相法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和血红蛋白F和血红蛋白A2定量检测,以Gap-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缺失型和突变型α地贫基因。结果15例患者中只有6例有贫血,且均较轻,血红蛋白最低93g/L,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含量均低于正常,血红蛋白分析均无HbH区带,但均有较少量的HbBart's,基因型为αα^WS/--SEA。结论Hb WS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的临床特点有别于其它组合的HbH病,贫血较轻或不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