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逐一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儿童肥胖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37首相关方剂,涉及15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味为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山楂、炙甘草、大黄、决明子、厚朴,常用药对为白术与茯苓、半夏与陈皮、陈皮与茯苓、茯苓与泽泻等,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对,挖掘出新处方共8个。结论:近年来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虚与泻实为主,新方的药物大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如茯苓、陈皮、山楂、荷叶、山药等。因儿童治病依从性差,今后食疗将成为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并为研发治疗眩晕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及医案共128条(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眩晕数据库中的证候统计、药对、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演变与提取、新方发现进行研究。结果眩晕证候最多的是肝阳上亢证(30次,23.4%);最常见单药是茯苓(49次,38.3%);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炙甘草-白术(29次,22.7%);最常用的角药是炙甘草-白术-茯苓(17次,占13.3%);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白术+当归→炙甘草(置信度为0.937 5)。得到22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当归;得到治疗眩晕的11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眩晕中药新药时优先以肝阳上亢证为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茯苓、炙甘草、白术;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白术、当归配伍炙甘草,陈皮、白术配伍人参等;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桑叶-白术-菊花等;新候选方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陈皮,桑叶、菊花、白术、人参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吐酸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吐酸病的证治文献,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文中纳入292首处方,涉及中药146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为陈皮、甘草、茯苓、半夏、干姜、白术、人参、吴茱萸、厚朴、木香,得到了治疗吐酸病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甘草、人参、白术、陈皮、半夏、干姜、厚朴,核心组合12个,并推演出新处方6个。结论理气降逆、健脾益气、平调寒热是治疗吐酸病的重要治法;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吐酸病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对吐酸病的临床治疗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八正散:木通瞿麦车前子蓄滑石炙甘草山栀子大黄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生姜大枣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白术芍药散(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胀方剂配伍的核心药物及其关联关系,揭示其配伍规律。方法 整理古今方剂文献资料,共搜集肺胀方剂194首,分别采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关联分析结果见支持度在20%以上的药物为甘草、杏仁、麻黄、半夏、茯苓、陈皮、五味子,主要3味药组为杏仁-麻黄-甘草、麻黄-甘草-半夏、麻黄-五味子-细辛等;层次聚类发现麻黄、甘草、半夏、干姜、桂枝、五味子、细辛温肺化饮聚类;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宣泄肺热聚类;陈皮、枳壳、桔梗理气化痰聚类;当归、桃仁、川芎、竹沥活血祛瘀化痰聚类;附子、白术、茯苓温肾健脾聚类。结论 肺胀方剂具有宣肺化痰、温肺化饮、清热泻肺、活血祛瘀、温肾健脾等配伍特点。该结果对临床治疗肺胀相关疾病的辨证用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潘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医案,将处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药物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使用Excel进行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 纳入的300首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38味,累计使用频次5620次,共获得甘草、白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女贞子、菟丝子、人参、枸杞子、莪术等15味核心药物,药味多甘、苦、辛,主要归脾、肝、肺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黄芪-白术、黄芪-茯苓、白术-茯苓等50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获得C1(莪术、重楼)、C2(茯苓、甘草、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等3个聚类方。结论 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多从瘀、毒、虚入手,采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治法,擅长攻补兼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郁证的古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郁证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治疗郁证的古代文献数据库,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古代文献治疗郁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95首,涉及中药128味,古代文献中治疗郁证的药物使用频次的前十名依次为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生姜、人参、香附、当归、川芎、酸枣仁。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半夏,演化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9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时以调理气机为主,辅以化痰、活血、清热、补虚之法,可以为现代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李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0):1098-1103, 1106
[目的]挖掘分析《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总结验证张景岳的儿科学术思想。[方法]选择《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小儿内服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及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其性味归经频次频率分析、药物关联分析和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内用方168首,涉及中药163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共24味;内服方药归经以脾胃经最多,药味多辛、甘、淡,药性温热之数超于寒凉之数;关联分析得关联图粗线、细线链接共9条,如“甘草-人参”“茯苓-甘草”“茯苓-人参”等,Apriori算法则提示药组关联规则10个,如“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茯苓”等;因子分析得方剂组件9个,涉及平肝熄风、和胃消食、理气健脾、温肺化饮等方剂。[结论]《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用药规律展现了张景岳治疗儿科疾病重视顾护阳气、补益脾胃、辨治脏腑、虚实有数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