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迂  潘云珍 《求医问药》2011,9(5):152+156
目的:探寻为经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法为38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持续进行气道湿化护理。结果:此38例患者均未出现痰栓塞、痰痴形成、刺激性咳嗽等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法可有效地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的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气道湿化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即采用分离呼吸机接头直接加灭菌注射用水。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即采用输液器接雾化罐滴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发生时间、VAP死亡、低氧血症和窒息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AP发生率、VAP病死率、低氧血症和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发生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改良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邢飞  董晓超  张蕾 《浙江医学》2018,40(16):1843-1846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预警模型的建立及效能评价。方法选取138例行机械通气的VAP患者(观察组)及120例行机械通气的非VAP患者(对照组)。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ICU机械通气患者VAP早期预警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对预警模型效能预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6d、有胃管留置、APACHEⅡ评分≥18分、应用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及糖皮质邀素(GCS)使用时间≥7d为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建立VAP早期预警模型Z=3.357+0.029×胃管留置+0.174×APACHEⅡ评分+0.957×应用制酸剂+0.632×侵入性操作+0.236×GCS使用时间。预警模型ROC曲线效能评价AUC为0.919(95%CI:0.877~0.971),约登指数为0.71时相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331,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9052和0.8149。结论通过早期预警模型的建立,能够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并发VA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对比机械辅助通气患者行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外科监护室2010年10月~2012年5月入选的行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资料,单盲分为A(50例)、B(48例)两组,A组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滴人气道湿化,B组采用注射器间歇气道灌注湿化,辅助通气3d后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并对比辅助通气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T作量。结果①A组患者通气3d后痰液较之B组稀薄,且PaO2、SpO2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次数、痰痂形成例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均低于B组,且痰痂形成率与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患者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均高于A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滴人较注射器间歇灌注气道湿化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型口腔护理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口腔护理方法,1次/8 h,比较2组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神经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Beck口腔评分和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神经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Beck口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型口腔护理能显著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的RICU患者60例,按照行机械通气的湿化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气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指标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3.3±1.2)次、气道出血3次、无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3±23)次、平均带管时间(9.3±2.4)d、平均住院时间(23.7±11.0)d、住院费用(2378±230)元;对照组平均刺激性咳(6.8±1.5)次、气道出血8次、痰痂形成4次、吸痰次数(92±25)次、带管时间(14.3±2.7)d、住院时间(30.3±14)d、住院费用(3498±242)元,两组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973,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较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吕丽娜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83-1784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发生VAP患者为发生组,83例未发生VAP患者为未发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是否使用抑酸剂、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否使用激素药物、留置胃管时间)开展单因素分析,再选取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是否使用抑酸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大于未发生组,使用激素药物比例多于未发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使用激素药物、入住ICU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留置胃管时间长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VAP,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根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机械通气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状况及气道保护能力的相关指标。按照拔管结局分为拔管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导管拔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26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拔管成功组183例,拔管失败组80例。拔管成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咳嗽峰流速(cough peak flow,CPF)高于失败组,成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医院住院时间均低于失败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导管拔管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拔...  相似文献   

9.
李丽华  唐瑜  杜春秀  吴莉 《西部医学》2019,31(10):1621-1624+162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专科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 ARD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及时机械通气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每组各53例。及时机械 通气组在入院时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后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并给予NICU专科护理措施,延迟机械通气组 在入院前已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合并ARDS 24小时后进行机械通气,给予相同的NICU 专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撤机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及时机械通气组机 械通气后PaO2.SaO2指标均高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高于延迟机械 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撤机时间短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GOS评分情况明显优 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患者及早给予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积极正确的 NICU专科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海军陆战队医院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损伤部位数量、致伤原因、吸烟史、饮酒史、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础疾病情况者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术后认知障碍111例,发生率为74.00%,不同性别、致伤原因、吸烟史及饮酒史情况者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小学、额叶、入院时GCS评分3~5分、损伤部位数量≥2个、并发症发生及基础疾病者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小学、额叶、入院时GCS评分3~5分、损伤部位数量≥2个、并发症发生及基础疾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行经皮气管切开(PDT)的患者274例,按照从气管插管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3 d)和晚期气管切开组(>3 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镇痛镇静时间、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28 d及90 d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诊断为急重型颅脑损伤占比高于晚期组,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占比低于晚期组(P<0.05);入院双侧瞳孔光反应灵敏占比低于晚期组,光反应消失占比高于晚期组(P<0.05);入院GCS评分低于晚期组(P<0.05);入院时急性生理与APACHEⅡ评分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VAP发生率、镇痛镇静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NSICU住院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在总住院时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3例)和非脑积水组(70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0 d;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骨修补时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瞳孔反射及瞳孔散大、环池情况、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损伤部位、术后脑室积血及术后昏迷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 7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53例(6.97%);脑积水组患者GCS 3~8分、中线移位≥10 mm、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等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脑积水组(P<0.05);GCS 3~8分、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均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70、2.212、1.960、1.990、2.188,P<0.05)。结论 GCS 3~8分、硬膜下...  相似文献   

13.
罗江静 《当代医学》2016,(24):64-65
目的 探究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对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非心脏手术)患者148例,1 48例患者中出现VAP 34例,对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营养支持、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胃肠内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97%.VAP组及非VAP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是否切开、使用抗生素种类、慢性合并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再次插管、慢性合并症≥3种、抗生素的种类≥3种、使用激素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成功率、慢性合并症、抗生素联合应用、气管切开、激素的使用等,临床合理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在神经重症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时间大于48小时的102例神经重症患者,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及干预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加热湿化器及普通呼吸机管路进行机械通气,干预组采用MR850加热湿化器及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进行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mnonia.VAP)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咳嗽、黏膜充血水肿、肺不张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较优,VAP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MR850加热湿化器及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可有效保证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高压氧(HBO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高压氧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后4周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入院后第1周GCS评分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GC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术后行高压氧,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管等气道保护措施。2016年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同提出,对于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等导致患者昏迷,经 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评分等于或低于8分的患者应建立人工气道[1]。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相对湿度较低的气体绕过生理性湿化和温化部位直接输送至患者,导致正常黏膜的湿化功能丧失,进而出现气道黏膜的继发性损伤。气道湿化是临床常用的以保持纤毛摆动、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为目的的物理疗法。人工气道湿化直接影响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现将相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柳军  黄家宙 《吉林医学》2010,31(22):3666-366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H2-受体拮抗剂或酸剂、激素、抗菌素联合应用与VAP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麦银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0):874-876
目的对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引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在24h以上30例患者,对其机械通气引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气道损伤、呼吸治疗器械污染、细菌易位、卧位及营养不良是机械通气引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经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治疗处理,效果良好28例,其中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11例;死亡2例,均为气管切开患者。结论在预防和治疗VAP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气道损伤,阻断感染环节;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交叉感染源;加强卧位和营养的护理,明显降低了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病死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