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银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0):874-876
目的对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引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在24h以上30例患者,对其机械通气引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气道损伤、呼吸治疗器械污染、细菌易位、卧位及营养不良是机械通气引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经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治疗处理,效果良好28例,其中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11例;死亡2例,均为气管切开患者。结论在预防和治疗VAP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气道损伤,阻断感染环节;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交叉感染源;加强卧位和营养的护理,明显降低了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病死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体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VAP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病原体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革兰阳性菌11株,真菌4株。常见病原体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VAP常见病原体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VAP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因此,治疗时应注意对病原体的检测,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徐军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46-347
机械通气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来预防VAP的发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3~ 8分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2 0例 )术后即刻使用机械通气 ,B组 (2 2例 )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 (PaO2 、R、PaCO2 、SaO2 )的变化及两组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有 16例 (占 72 .7% )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按GOS预后判断 ,A组预后优于B组 (P <0 .0 5 )。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患者术后的缺氧症状 ,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颅脑术后患者常需要机械通气(MV)。一方面是由于麻醉药物未代谢完毕,存在呼吸抑制,更重要的是术后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支持,使脑细胞供氧平稳,改善脑水肿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MV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18%~60%,病死率为30%~56%,如何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经鼻插管机械通气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FOME-CUF一次陛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经鼻纤支镜插入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50例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2例救治成功,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因感染呼吸机相关陛肺炎而死亡。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对预防经鼻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和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并发VAP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等.结果:COPD并发VAP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混合细菌感染以及合并真菌感染占较高比例,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VAP的发生率为55.8%,营养状况、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VAP的发生有关.结论:COPD并发VAP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复杂、耐药率高、耐药谱广.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VAP.  相似文献   

9.
高婷 《浙江医学》2011,33(3):442-443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机械通气(MV)48h后或停用MV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现将本院ICU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方法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的呼吸功能障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笔者将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0月间29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PACH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0例入住R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64例发生VAP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发生VAP患者作为对照组。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AOR,3.095;95%C1.1.076~8.907;P=0.032)、经鼻气管插管(AOR,4.505;95%CI,1.386~14.644;P=0.009)、APACHE1评分大于2j(AOR,6.689;95%CI,2.097~21.336;P=0.001)、应用H2受体拮抗剂(AOR,5.000;95%CI,1.408~17.759;P=0.008)及仰卧位(AOR,3.365;95%CI,1.009~8.907;P=0.032)是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避免经鼻气管插管、合理使用抗应激性溃疡药物和避免仰卧位是防止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共收治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通过精心的监测、治疗和护理,特别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的观察即瞳孔的观察、鼻胃管管饲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死率。笔者在此把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同仁们能得到一点启发。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共收治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行开颅手术,10例行钻孔引流。其中20例未作气管切开,80例病人均做气管切开,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80岁。脑挫裂伤35例、颅内血肿65例,均为第一诊断。昏迷时间为5~…  相似文献   

15.
吕丽娜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83-1784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发生VAP患者为发生组,83例未发生VAP患者为未发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是否使用抑酸剂、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否使用激素药物、留置胃管时间)开展单因素分析,再选取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是否使用抑酸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大于未发生组,使用激素药物比例多于未发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使用激素药物、入住ICU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留置胃管时间长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VAP,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根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 ,多数病人病情急 ,变化快 ,心肺功能不佳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躁动 ,如果观察不仔细 ,会延误治疗 ,护理不当 ,易发生并发症 ,影响愈合。我科自 1995年 8月~ 1998年 3月共收治 118例老年颅脑外伤 ,其中 ,治愈 88例 ,好转 2 6例 ,死亡 4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讨论如下。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 1 意识状态 :因为中脑的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维持意识中起同等重要作用 ,根据昏迷指数判定意识障碍程度。1 2 瞳孔改变 :瞳孔改变是判断有无颅内出血及脑疝发生的重要依据 ,病人出现一侧瞳孔散大 ,并有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另选取201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半卧位;口腔护理每日2次;每日唤醒和每天评估拔管脱机的可能;预防应激性溃疡。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为每日6次;重视?肖毒隔离。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科ICU、外科ICU、CCU机械通气时间在24小时以上194例患者,符合VAP诊断标准作为VAP感染组,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结果:VAP的感染发生率为27.84%。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肺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气管造口术、急诊手术、机械通气患者仰卧位、鼻胃管、肺动脉插管、胃内容物吸入、年龄I〉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是VAP显著性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肺疾病、患者仰卧位、先前使用抗生素、年龄≥60岁是VAP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同类型ICU(MICU、SICU、CCU)患者有不同的VAP感染发生率。CCU患者与内科ICU患者相比,CCU患者VAP发生率显著偏高。结论: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