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婧婧  沈琰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3):175-17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跌倒效能中的临床效果,以便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效能[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6min步行距离(6MWT)及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FMA评分(73.39±5.25)分、BBS评分(47.20±4.17)分、MFES评分(130.21±10.10)分,高于对照组FMA评分(62.08±4.17)分、BBS评分(32.08±3.70)分、MFES评分(105.53±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6MWT(305.25±7.89)m及FAC分级均高于对照组6MWT(238.15±7.6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跌倒效能,增加步行距离,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排序编号,采用号码箱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帯规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康复护理只针对患側肢体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观察组选择患侧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进行康复干预。康复训练后6周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23.17±4.26)分和(4.22±1.33)分;对照组分别为(23.68±4.36)分和(4.42±1.24)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7&56±7.30)分和(17.59±2.33)分;对照组分别为(63.19±6.12)分和(12.44±2.51)分。2组患奢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側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EJ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王富莊"偏瘫十针"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及肢体血流的变化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方式,治疗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施行"偏瘫十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血流指标[正向峰流速(PFV)、反向峰流速(PRV)、平均流速(MV)]。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血流指标PFV、PRV及M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富莊"偏瘫十针"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以明显加快患者肢体的血流速度,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患侧或双侧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AIS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患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和研究组(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两组各47例。分别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4周NDS评分均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4周NDS评分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既可有效改善AIS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亦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31-733
目的:探讨引导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日常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引导式教育结合康复训练1月。分别于干预前后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a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MA、BI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有助于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到脑卒中后康复训练中去,进而提高康复训练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责任护士作为引导员,参与到引导式康复训练中去,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解决了目前引导人员缺乏的僵局。  相似文献   

8.
彭俊峰  秦合伟  孙英豪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24-102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疗法和振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此1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蘅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4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过程中每组均脱落2例,每组最终完成病例数均为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所有患者均接受28 d的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患者中医证候疗效,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剌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患侧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9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健患侧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后通过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对治疗结果评价。结果 2组患者FMA、MBI评分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患侧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胡淑珍  吴华  顾旭东  傅建明  曾明  李亮  沈芳 《浙江医学》2017,39(16):1359-1362
目的探讨运用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频率为6次/周,20min/次,共8周。两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以及随访一年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客观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一年的时间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SIS量表亦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意向性运动疗法(willed movement,WM)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倾斜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WM)31例、对照组(针刺)30例,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采用临床倾倒量表(SCP)、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1)经治疗6周后,两个试验组FMA、BI及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组在FMA、BI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个试验组的SCP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SC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WM疗法能明显改善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身体倾斜症状,对恢复身体中线方面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使其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脑梗死患者80例(Brunnstrom Ⅰ~Ⅲ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后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BBS平衡功能量表、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mR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RS)、平衡功能评分(B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FN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运动疗法;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NIH-S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吴涛  张驰  任婧  王盾  李沙 《西部医学》2022,34(6):839-842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制运动结合舒经通督推拿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制运动结合舒经通督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BBS评分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和总分、BBS评分、MBI评分、MWS均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运动结合舒经通督推拿可明显提高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假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组(常规康复治疗+10 Hz 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iTBS)组(常规康复治疗+iTBS),1次/d、6 d/周、持续3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及其比值(F/E),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下肢伸膝肌群痉挛情况,采用磁刺激仪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MAS评分、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升高(...  相似文献   

20.
赵阳  陈玉洁 《海南医学》2023,(20):2933-2936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益气活血汤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第九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益气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运动能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估]、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舌謇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和肢体强急等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舌謇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和肢体强急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