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对照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h,1、2、3 d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2/47)、17.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的以多发肋骨骨折为主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对照组6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诸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入院时、治疗后2h、24h、48h、72h的疼痛指数,镇痛药用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肋骨骨折数、入院时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2h疼痛指数(5.45±0.94vs.6.81±0.99,P=0.004)、治疗后24h疼痛指数(4.67±1.03vs.5.94±1.15,P=0.000)、治疗后48h疼痛指数(3.93±0.92vs.5.75±1.29,P=0.000)、治疗后72h疼痛指数(2.83±0.96vs.5.45±1.25,P=0.000)均变小,镇痛药用量(P=0.000)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9vs.37,P=0.027)降低,住院天数(11.14±1.84vs.17.41±7.72,P=0.004)缩短。结论:较保守治疗而言,在治疗重症胸外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42例(手术组),与同时期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64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手术组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疼痛指数评分、镇痛药物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手术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差异。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的疼痛指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术后3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疼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7.5±1.2、5.3±1.0、4.5±1.0、3.9±1.0、2.7±0.9;对照组:7.6±1.2、7.0±1.0、5.9±1.1、5.6±1.2、5.1±1.2],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0.38±0.07)次比(1.21±0.12)次],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11.0±1.9)d比(17.5±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8/56)比44.64%(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有着更为明确的疗效,并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患者38例,分成两组作为此次观察研究对象。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试验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疼痛指数为(3.65±1.26),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为(11.04±2.01)d,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指数(6.3±1.4),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为(16.98±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对肋骨骨折的患者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于我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12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绪情况、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对同期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同期肋骨内固定术的观察组和分期肋骨内固定术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对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论在疼痛评分、麻醉时间、术中药物用量方面,还是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行同期肋骨内固定术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分期内固定术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时期行内固定术的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44%、85.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行同期肋骨内固定手术不仅临床效果明显,而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44例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43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1例合并右肺上叶切除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术后恢复肺功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多发肋骨骨折首选方法,特别是合并连枷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肋骨接骨板进胸治疗多发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进胸肋骨接骨板外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肋骨骨折及27例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从手术与非手术疼痛、镇痛药物用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均全部治愈,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疼痛减轻,镇痛药用量减少,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胸行肋骨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安全、有效,特别是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呼吸功能衰竭、循环不稳定的患者。进胸行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疼痛明显缓解,镇痛药用量减少,可以同时处理合并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外伤肋骨骨折施行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09—2011年因胸外伤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27例病人的适应证并分析其疗效。结果内固定术适应证:①严重肋骨骨折并发内脏损伤;②胸部严重变形,胸壁软化,出现连枷胸;③骨折端错位明显;④肋骨骨折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并且伴有血气胸;⑤病人无严重其他疾病,耐受手术。本组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所有病人生活均能自理,部分病人恢复正常工作。结论严重胸外伤肋骨骨折选择适当的适应证行内固定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外伤行剖胸探查术和肋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剖胸处理胸内脏器完成后,使用环抱式肋骨固定器固定肋骨骨折治疗.结果 除2例(4.35%)因原发创伤死亡或未愈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术后卧床时间短,缓解疼痛效果明显,胸廓无明显畸形.结论 严重胸外伤行剖胸探查和使用环抱式肋骨固定器行肋骨内固定的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72例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康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钟祥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肋骨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及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介质指标、骨形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以上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以上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成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每组14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手术组治疗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P<0.01)。手术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1)。随访6个月,手术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4例因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严重胸廓畸形伴顽固性胸痛,并发症发生率为42.9%。结论: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保守治疗能够加快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术式治疗效果,为胸外伤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胸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根据手术意愿进行分为单纯开胸组(26例)与同期内固定组(34例),行开胸手术,同期内固定组同期行骨折肋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 d时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及c2检验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开胸组PaO2、SaO2术前分别为(53.39±4.29)mmHg、(83.13±1.29)%,术后分别为(75.92±10.85)mmHg、(89.37±1.40)%,同期内固定组PaO2、SaO2术前分别为(53.58±4.34)mmHg、(83.20±1.34)%,术后分别为(83.24±12.57)mmHg、(96.87±1.82)%,两组术前Pa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时以上指标较术前组内比较明显升高(P<0.05),同期内固定组术后3d时以上指标改善较单纯开胸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单纯开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高于同期内固定组32.35%(P<0.05).结论 胸外伤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在行开胸探查同时及早进行同期肋骨内固定手术,更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