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原因以及对其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取的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发生组(16例)和未发生组(1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并制定防治的措施。结果所有16例吻合口瘘患者,其中1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均痊愈(81.25%),其余3例患者均实施横结肠造瘘术治疗,已经恢复健康,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吻合口血供、肥胖、肿瘤的分期和位置、患者疾病史等多种原因相关,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需要术前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术中精准的操作、术后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体征等,对增加手术治疗的疗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让结肠造瘘患者掌握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6例肠造瘘患者,给予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及造瘘口的护理等。结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论患者掌握有效的造瘘口护理方法,减轻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导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实施直肠癌手术共253例,其中16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分析年龄、性别、引流管数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病史、术前合并肠梗阻、肠道准备、远处转移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 年龄≥65岁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年龄65岁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40 g/L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40g/L患者、术前合并有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术前无合并肠梗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合并肠梗阻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有影响,针对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可实施预防性造口,避免发生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因素与方法。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未行造瘘的结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74%(11/62),给予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注重并积极干预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临床因素对吻合口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低位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18%,高于对照组(79.41%),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肠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尤为必要,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足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造瘘口扩张训练联合共情干预应用于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造瘘口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造瘘口扩张训练结合共情干预,对比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造口自我护理量表(SSCS)与造口自我效能问卷(S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造瘘口扩张训练结合共情干预可以改善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患儿的诊疗资料,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部平片检查,术中根据患儿肠管坏死部位及范围行肠造瘘术或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对患儿饮食、排便及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随访,并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84例患儿中,行肠减压腹腔引流术者2例;行肠造瘘术者72例,其中回肠造瘘67例,空肠远端造瘘5例;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者7例;放弃治疗者3例。患儿预后良好77例;预后不良2例,系因短肠综合征术后需定期静脉营养支持;死亡2例,系术后6个月因坏死性肠炎死亡;放弃治疗3例,因系术中发现广泛肠坏死。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高,肠造瘘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及时行手术治疗对NEC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诊治的54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75例)和对照组(274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经肛门放置蕈状管疗法,对照组患者行油纱条塞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直肠静息压力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χ~2=8.220,P=0.004);试验组Dukes分期为B期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直肠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7.421,P=0.003)。结论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肿瘤直径≥5 cm者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壳聚糖生物膜用于预防结直肠癌手术后腹腔出血、吻合口瘘、肠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手术创面放置壳聚糖生物膜,对照组则不放置。观察术后腹腔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引流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壳聚糖生物膜具有良好手术创面止血、减少创面引流的作用,且对预防肠粘连、减少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盲肠造瘘术后顺性灌肠对于炎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采盲肠造瘘术后中药顺行灌肠及艾迪莎口服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逆行中药灌肠及口服艾迪莎治疗。结果:采用盲肠造瘘术后顺性灌肠治疗炎性肠病患者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 G、C3补体、血沉及C反应蛋白指数变化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盲肠造瘘术后顺性灌肠是对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治疗的改进,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