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TS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及肛管静息压]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P物质(S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区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1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PGE2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治疗混合痔患者可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PGE_(2)水平、SP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TST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度混合痔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TST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创口愈合时间、肛门直肠压力(肛管最大收缩压、静息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 d、5 d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及静息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效果优于外剥内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切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切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TST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采用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SP)、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高压区长度(high pressure zone,HPZ)]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PZ、ARP、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HPZ、ARP、MS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74/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65/8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12/80),两组比较,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25%(1/80),对照组复发率为11.25%(9/80),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肛肠动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PH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肛门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H手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效果确切,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还能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与高频电容场肛肠治疗技术(HCPT)结合的方法与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治疗环状混合痔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与HCPT结合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进行手术,对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很好的疗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容场肛肠治疗仪联合应用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熏洗疗法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熏洗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红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创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熏洗疗法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熏洗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切扎肛垫保留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预防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取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术后1d、7d 2组患者的肛缘水肿、伤口疼痛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d,2组患者的肛缘水肿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的肛缘水肿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经x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混合痔中实施痔上黏膜切扎肛垫保留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能有效减少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混合痔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分别进行外剥内扎术、TST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混合痔患者进行TST治疗时,可减少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Ⅱ-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率、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疗效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相似,但是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TST术安全、有效、微创,符合肛门直肠生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肛肠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高龄混合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肛肠功能[肛门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肛门功能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8周的肛门功能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肛肠功能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ST联合外切闭合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TST联合外切闭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M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出血、肛管直肠狭窄、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8%,对照组治愈率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出血、肛管直肠狭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T联合外切闭合术与M-M治疗混合痔疗效相同,但TST联合外切闭合术具有微创、美观、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体现微创理念,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超声刀联合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超声刀联合TST行痔切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单纯TST术治疗混合痔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TST行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及单纯TST术治疗。比较三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8.5%,98%(P0.05)。同2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短(P0.01),且术后疼痛轻,尿潴留、肛缘水肿、肛周感染、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P0.01)。结论 与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及单纯TST术相比,超声刀联合TST行痔切除具有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穴位贴敷、普济痔疮栓三联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济痔疮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肛门功能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舒张压)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肛缘水肿发生情况、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14天,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肛缘水肿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穴位贴敷、普济痔疮栓三联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肛门功能和术后肛缘水肿程度,降低其术后VAS评分,缩短其术后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普济痔疮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栓剥除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对嵌顿性环状混合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血栓剥除术联合PPH手术方法;对照组5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肿、出血、皮赘残留例数,伤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例数,肛管直肠测压及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水肿、出血、皮赘残留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19、6.64,P<0.05);术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1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愈合时间、满意程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剥除联合PPH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改良组织选择吻合器联合完整保留肛管上皮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调查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Milligan-Morgan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组织选择吻合器联合完整保留肛管上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肛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肛门功能[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并开展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h和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72h的肛门疼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肛门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开展改良组织选择吻合器联合完整保留肛管上皮手术治疗的获益显著,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能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与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对照组行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水肿症状,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剥内扎术联合荷包缝合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患者采取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观察组给予外剥内扎术联合荷包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疼痛(VAS评分)、术后肛缘水肿及术后并发症(排尿障碍、术后出血、肛门直肠狭窄、皮赘形成)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在术后7 d内肛门疼痛VAS评分与肛缘水肿评分依次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3、5、7 d肛门疼痛VAS评分与肛缘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评分、术后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肛门直肠狭窄与皮赘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59%,2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剥内扎术联合荷包缝合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与外剥内扎术相比,临床疗效相当,但外剥内扎术联合荷包缝合术能够加快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MM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P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肛门功能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肛管高压带长度)水平、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100),低于对照组的18.00%(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肛门功能指标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切口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MMH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环状混合痔给予"S"型断桥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4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外切内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型断桥式缝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给予"S"型断桥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