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结果:护理2周后,研究组嗳气、早饱、食欲减退等中医证候积分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DDQ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压力和精神抑郁导致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笔者对2005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08例由于压力或抑郁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以往单纯性的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反复,而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辅助的整体治疗方法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和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定焦虑(HADS-A)和抑郁积分(HADS-D),甲苯胺蓝染色计数十二指肠黏膜MC总数及脱颗粒比率。直线相关分析HADS-A、HADS-D与十二指肠黏膜MC的相关性。结果 FD患者HADS-A和HADS-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黏膜M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C脱颗粒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ADS-A、HADS-D与十二指肠MC计数、脱颗粒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D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可能与十二指肠黏膜MC的数目及脱颗粒比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SDS、SAS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47±11vs42±11,42±11vs37±13,P<0.01);F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与中国常模相比,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F-36各维度分值均与SAS、SDS分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红侠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8,3(6)
目的探讨如何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通过对6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常见治疗与观察,以及进行有效护理的调查。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减轻了使用化疗药物所引起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各种生物制剂的化疗药物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与有效护理,显著减轻了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身心的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以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对两组人群进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Ghrelin水平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8,P<0.01;r=-0.63,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路雪芹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1(1):65-66
195 6年Selye从生理学的观点阐述了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1] 。当个体面对压力时 ,会出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适应反应。适应是一种长期的应付行为 ,遇到压力源 ,如果适应成功 ,人体就能维持或恢复平衡。如果适应有差错 ,机体处于失衡状态 ,导致疾病。对人来说疾病又是一个强大的压力源 ,患者能否应对压力适应患者角色 ,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人体对压力的适应反应压力来源很广 ,任何体内或体外的刺激 ,只要能引发干扰恒定状态的就是压力源 ,如物理或化学因素、生理因…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社会心理障碍密切相关[1]。胃肠镜检可排除溃疡糜烂、肿瘤等胃肠的器质性改变。我科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66例FD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自我概念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伦理自我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批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自我评价较低,严重影响其疾病康复。临床治疗中应关注其认知状况,积极给予其心理干预,以促进其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状况,术后进行疼痛评估,记录吗啡止痛情况。结果:干预组经各段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在各个观测时间点上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吗啡止痛的情况显著减少(P<0.01)。结论:围术期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及术后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积极效果,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手术治疗是胃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以手术根治为主,晚期可行姑息性切除术及短路手术.对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关键,但术后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患者康复的成败,近3年来对40例胃癌患者做了胃癌根治术,现将术后护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翠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2)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强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剂的用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等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疼痛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镇痛剂的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围化疗期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化疗3个疗程后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外周神经感觉异常、肌肉关节痛、脱发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围化疗期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做好残胃癌术后的化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例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粘膜的护理、神经毒性的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静脉炎的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减轻了使用化疗药物所引起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本组患者均顺利通过化疗周期.结论对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与有效护理,显著减轻了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身心的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