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秦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就其内容,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兵法、社会、历法、阴阳等各个门类。该书主体部分编于西汉,历代又续有增益和补充。纵观其内容,主要由先秦的道家思想构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内经》的主体部分属于生命哲学。古代...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的概念包含未病先防、防微杜渐、防止传变、病后防复等几项,如今文献对防微杜渐等单独论述较少.因此阅读分析《黄帝内经》原文,对微病的防治等概念加以探讨.通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整理得知,微病邪微正瑕,病位浅且病势轻,且症状不显容易被忽略,但可转为重病,需要高超的医技方可识别.以五脏为基础,可以把微病分为神之微...  相似文献   

3.
医圣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传的主张。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包括调理饮食起居、调养精神、针灸和导引养生等,既病防传的具体措施则主要包括协调各脏腑的关系、保护脾胃之气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符合现代社会对医疗的要求,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其包含的精髓和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传统养生思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即形体与精神的共同养护。基于“形神共养”理论,糖尿病患者“动以养形”倡导运动及“脾动”,“静以养神”主张“心静”,可促进机体气血畅通、脏腑调和,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不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防治原则中“合理运动、科学饮食、心理治疗”相符,同时也符合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其中遵循自然养生、防重于治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吸收周易、儒、道中先进的养生和预防思想,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而且奠定了完善的“治未病”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浅析“治未病”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具体内容:一是未病先防,属于养生观的范畴,从调和四时阴阳、精神调养、饮食有节、劳作适度等方面进行调养,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在疾病治疗之前,必须掌握病变演变规律,候其病机,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变的发展,治在疾病发作之先。  相似文献   

8.
目的:《内经》"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的策略。方法: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体检分析认为亚健康状态的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措施,根据《内经》"治未病"思想,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调养,包括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运动形体、合理饮食、避邪防病等。结果:全部患者均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析"治未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伤寒杂病论》条文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传、未盛防盛、已盛防逆、病愈防复等多方面来讨论"治未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显然是强调在人体未发病之前,就应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内经》直觉思维是以直观物象、提取意象为基础,推衍被研究对象属性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有取象比类和运数比类两种模式。它不同于科学抽象,是从器物之象体道,超验地把握最高的宇宙真理,并推衍及于人体,因而是《内经》的主要认知形式。把握这一思维形式,对于探索《内经》教学规律、掌握中医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红霞  汪文来  刘治中  赵凯维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64-1164,1167
目的:对<内经>中"正"字的涵义进行辨析.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提出<内经>所论之"正"有不同层次的多种涵义:或指正常:或指正气;或指采用正常的治疗方法:或指旺盛:或指正常生长、生化;或有正当,合适的含义;另外正还通"之"、"定"或"政".结论:通过对"正"字多种含义的理解,有助于对<内经>概念完整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3.
郭霭春(公元1912~2001年),当代杰出中医医史文献学家.治儒习医,文医会通;工诗善词,学识渊博;于医史、文献、版本、目录、校勘、训诂、音韵之学,造诣深厚,尤精中医文献学.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提出是近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的一个标志,研究文献丰富,其研究主要从其内涵、中医古籍、临床各科、针灸和少数民族及国外等几个方面入手,在治未病内涵建设方面基本统一;古籍挖掘多以探讨为主,近代文体数据挖掘技术未见在其中应用;临床各科多为经验总结性文献;针灸有少量机制研究文章;少数民族及国外的治未病亦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16.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就《黄帝内经》对《黄帝四经》中“道(气)”的本体和生成论的继承和发展及《黄帝四经》在道的规律性和又称“道”为“一”等方面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从医学、养生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里有关"治未病"的条文进行诠释与讲解。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对医学心理学的论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论述了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情与人的生命、生理及人的身心健康关系 ,对身心发展规律和保健养生方法也有精辟论述 ,这些朴素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反映了中国医家自古就有崇尚科学的精神 ,其系统而综合的论述自然、人体、脏腑功能、精神情绪活动等之间关系的方法论 ,反映了古人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性。  相似文献   

20.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最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