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71-175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病房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声门下吸引法清除囊上滞留物,试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清除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患者囊上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呛咳、囊上分泌物含菌量、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吸引管堵塞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9,P=0.000);试验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分离出细菌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2,P=0.011);试验组患者呛咳、吸引管堵塞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囊上滞留物吸引量平均为(52.23±7.08)mL/d,较对照组(45.02±7.27)m L/d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肉眼可见血性液体、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较常规吸引法更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进而减少呛咳、吸引管堵塞相关并发症,降低VAP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障碍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患者40例,采取前瞻性研究,观察声门下吸引是否通畅。若无分泌物引出,并且负压值低于-50mmHg,持续15min,将视为声门下吸引障碍。此时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门下吸引腔内口,观察有无异常。结果40例患者中,11例声门下吸引障碍,29例声门下吸引通畅。对声门下吸引障碍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7例是由于不同程度的痰液堵塞引起的,均为肺部感染者,3例患者痰液Ⅱ度,4例患者痰液为Ⅲ度;4例是由于脱垂的气管黏膜进入吸引口形成疝引起的。结论声门下吸引障碍大多是由于痰液和气管黏膜脱垂堵塞管道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歇声门下吸引结合潮式灌洗预防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护理,治疗组采取间歇声门下吸引结合潮式灌洗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机械通气5 d内治疗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取间歇声门下吸引结合潮式灌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可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1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两种方法的肺部感染率、平均吸痰时间、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的次数分别是10.2次和14.6次,P<0.01、吸痰的量分别是50.2ml和45.7ml,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是46.55%和65.5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1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两种方法的肺部感染率、平均吸痰时间、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的次数分别是10.2次和14.6次,P<0.01、吸痰的量分别是50.2ml和45.7ml,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是46.55%和65.5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对实施机械通气患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意义。方法对入住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10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50例。评估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记录每天声门下区域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声门下分泌物及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VAP的发生率引流组为28%,非引流组为46%(P〈0.05);(2)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组为(11.2±3.2)d,非引流组为(5.3±2.5)d(P〈0.05);(3)引流组发生VAP14例患者的引流量为(32.3±10.5)mL/24h,未发生VAP36例患者的引流量为(42.3±13.3)mL/24h(P〈0.05);(4)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延迟,但对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夏玲霞  李敏  陈琳 《安徽医学》2014,(8):1165-116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以下简称气切)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气切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观察组)和非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组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9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58例,应用声门下可冲洗和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除常规气道护理外,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2组VA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VAP发生率37.25%,高于观察组的17.24%(P<0.05)。结论: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痰能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②方法:将ICU91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对照组为不持续行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MV时间.③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7.1%,发生时间(10.3±3.2)天;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4.2%,发生时间(6.0±3.5)天.对照组发生VAP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发生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CASS)对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从而了解持续监测气囊压力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收入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2组(n=40)。对照组间断普通吸痰,实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2组患者在相应时间点气囊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气囊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持续声门下吸引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然而它发挥作用的前提一定是气囊压的充足,而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囊压的影响较大因此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应同时增加气囊压监测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