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9):1476-1480
目的:研究丁苯酞+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且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接受丁苯酞+rt-PA静脉溶栓的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7、14 d时,两组ADC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AD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APTT、PT水平均明显短于对照组,FIB、D-D、PAF、P-selectin、vWF、NSE、S100B、MDA、ET-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DWI特征、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75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5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分析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APTT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丁苯酞氯化钠的单独应用,临床可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66-770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损害病理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接受丁苯酞治疗的A组、接受尤瑞克林治疗的B组、接受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C组。治疗后14 d,测定血清神经标志物、凝血指标、生长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结果:3组治疗后的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血栓素A2(TXA2)、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均明显升高且C组治疗后的VILIP-1、NSE、S100B、TXA2、LPA、D-D、8-iso-PGF2α、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NO、NOS、VEGF、BDNF、IGF-1、SOD、T-AOC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损害病理进程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配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组(联合组,n=43)和丁苯酞组(单一组,n=42),比较两组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可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状态。方法 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抽取300例研究对象,100例脑梗死确诊病例(脑梗死组)、100例脑出血病例(脑出血组)、100例来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PLT)等7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脑出血组FIB、MPV、D-D高于对照组(P<0.05);3组APTT、PT、TT、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均可出现FIB、MPV、D-D增高,提示FIB、MPV、D-D增高为这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患者采取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II(ANG II)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HCY、NSE、ANG II指标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HCY、NSE、ANG II指标水平,缓解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开窍醒神汤。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NSE、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安全性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NSE水平、TNF-α、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由炎症介质引起的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住院且行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栓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指数)、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10、IL-8、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FIB在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血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危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栓组10例,出血组20例,无明显事件组30例,比较3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DP、FIB、D-D、FDP/FIB、D-D/FIB和血栓组与出血组的凝血指标。结果 与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对比,血栓组早期大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如APTT、PT、FIB。与正常值范围比较,血栓组、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的FDP、D-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FDP、D-D水平高于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范围相比,血栓组和出血组的FDP/FIB和D-D/FIB明显升高;出血组的FDP/FIB和D-D/FIB显著高于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其他凝血指标,FDP/FIB和D-D/FIB作为高危APL合并血栓形成的标志物更有价值,对高危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淇县人民医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丁苯酞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前降低,丁苯酞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3/43)、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措施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措施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及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30,P=0.02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IB、PT、APTT及D-D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T、APTT及D-D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较单一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更为显著,不但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显著性改善凝血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36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6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映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安全,其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张莹 《当代医学》2021,27(26):86-89
目的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血管新生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及丁苯酞治疗,n=47)和对照组(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n=46),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血管新生分子指标、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管通透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及丁苯酞可有效抑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FAP、S100β、NSE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邓慧贤 《当代医学》2012,18(13):132-133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9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丁苯酞。于治疗的14天后、28天后对两组进行NIHS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凝血功能中APTT值。结果比较两组14天、28天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好转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两组APTT值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药局部冷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局部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各凝血指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各纤溶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何周瑜 《吉林医学》2012,33(28):6102-610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产142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0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D-D、FIB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缩短,观察组PT及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避免和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检测D-D、PT、APTT、TT及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而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保证胎儿的顺利生产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59-6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予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采血测定凝血功能、炎症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评定MoCA量表、NIHSS以及Barthel评分,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oCA、Barthel评分升高,NIHSS降低,治疗后血清PT、APTT升高,血清D-D、FIB降低,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含量降低,治疗后血清NO、MDA降低,血清CAT、SOD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oCA、Barthel评分较高,NIHSS较低,治疗后血清PT、APTT较高,血清D-D、FIB较低,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含量较低,治疗后血清NO、MDA较低,血清CAT、SOD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3.91%,研究组有效率为91.3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指标,提高认知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MBP、MCP-1、ET-1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数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NIHSS评分、mRS评分、MBP、MCP-1及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IB、PV、红细胞聚集指数、HCT、MBP、MCP-1、ET-1水平及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BP、MCP-1及ET-1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13,(9):1366-1367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