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愈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35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愈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血清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高于对照组的7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体倦乏力、反酸暖气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0%,低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愈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S水平,缩小溃疡面积,以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和复发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和脉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黄芪建中汤加味与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4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97例,西药组以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辨证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水平(EGF)、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2组临床有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证、次证、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主证、次证、证候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2组TGF-β、E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胃泌素、NO、IL-1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TGF-β、胃泌素、EGF、NO、IL-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辨证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取得与铋剂四联疗法同样的效果,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建中和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建中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动力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T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细胞沉降率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和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和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改善胃动力指标水平,以及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柘城中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胃动素、胃泌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药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例收治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确诊的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加味黄芪建中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为7.50%;而实验组病情复发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胃脘痛、畏寒神倦、脉沉细、面色不华以及舌淡有齿痕、舌苔淡薄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β-内啡肽水平、前列腺素E2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前列腺素E2水平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3%,对照组复发率43.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盘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盘龙灸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周。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2.50%(29/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NR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李诚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23-125
目的:观察苓桂养心汤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心气阳虚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DCM心气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养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苓桂养心汤治疗老年DCM心气阳虚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溏不爽、脘闷腹胀、身目俱黄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DBIL、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肝功能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8例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经期时间、促卵泡成熟素(FSH)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经期时间长于对照组,F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延长经期时间,提高FSH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就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抗炎、抗感染、祛痰、机械通气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青龙汤加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TNF-α、IL-6、PaO_2、SaO_2、PaO_2/FiO_2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发热、恶寒、咳嗽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烦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aO_2、SaO_2、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择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96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和常规西药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腹痛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及反酸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曲美他嗪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G、TC、LDL-C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安全可靠,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均符合脾胃虚寒型辨证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通络汤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胃泌素17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胃泌素17、PGI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PGII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通络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31例临证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腹泻患者62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常规西药,观察组31例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SRS、腹泻指数评分对比,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临床在对脾胃虚寒型腹泻患者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摩罗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CAG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摩罗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Hp根除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TL、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阳性CAG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温胃补脾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胃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温胃补脾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单纯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逆益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中虚气逆证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8例NERD中虚气逆证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降逆益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57/59),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17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益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NERD中虚气逆证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