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就诊于妇科,6例就诊于血管外科;中位数年龄为45岁,主诉以月经改变、腹痛及运动后黑朦为主。术前影像学检查如彩色超声、MRI、CT、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初步提示该疾病,8例术前提示此诊断。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血管外科就诊的患者中2例行盆腔肿物切除术,4例行下腔静脉(心房)病变切除术,妇科手术范围包括7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既往曾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切除子宫外病灶后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1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均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术后均未药物治疗,平均随访34.7个月,一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并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后随访无复发。结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前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类似,主要为月经量增多、腹痛腹胀、盆腔肿块及继发贫血。仅有3例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被疑诊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中冰冻病理多能提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肌瘤主要位于子宫体(73.4%)、阔韧带(18.8%)及子宫峡部(7.8%)。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剥出术(4.7%)、全子宫切除术(39.1%)及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6.2%)。术后获访的50例患者的随访中位时间为28个月,仅有1例在子宫肌瘤剥出术后复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中仔细探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及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9例侵及心脏的IVL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47.1岁,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以右心功能受损表现就诊的共7例,超声检查发现右心房占位病变1例,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1例.手术方式为开腹盆腔肿物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加双附件切除术加下腔静脉、髂静脉、心脏肿物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髂内静脉结扎术预防复发.术后仅1例出现盆腔包块,9例患者均存活.结论:侵及心脏的IVL发病罕见,充分术前检查评估手术,相关科室联合进行一期手术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UL)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非妊娠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4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至贫血13例,无症状1例。彩超提示为多发子宫肌瘤13例,单发子宫肌瘤1例。术前均被误诊为子宫肌瘤。7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仅1例见边界欠清的单发结节,余13例均见子宫肌层、宫腔布满结节。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2例足月妊娠分娩。结论 DUL临床表现以月经增多为主,术前诊断率低,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以选择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灶局限在盆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分析IVL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病灶局限在盆腔的81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IV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探讨IVL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VL起病隐匿,绝经前女性多见,常因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症行手术时而诊断,术前阴道彩超无明显特异性,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较好。结论:IVL的发生与生长部位及范围有关,可经子宫静脉丛延伸至其他静脉,多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为目前公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33例确诊DUL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33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8.4±6.9)岁(24~52岁)。19例(57.6%)表现为月经量增多,7例(21.2%)表现为尿频或下腹胀痛,余7例(21.2%)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为查体发现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就诊。33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15例(45.5%)患者提示子宫肌层布满或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7例患者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3例提示子宫肌层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或团块。3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9例行开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另14例有生育要求患者,其中11例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提示平滑肌瘤。14例有生育要求患者(2例失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7.8±36.3)个月,3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血清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2年3月~200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1例,术前及随访中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CA125≥35 U/ml 为阳性结果.对其中14例行子宫内膜癌组织CA12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A125与这些资料的关系以及复发患者复发前后CA125变化.结果 CA125免疫组化检测14例均呈阳性,阳性细胞着色率与血清CA125之间无明显相关.141例患者术前血清CA125阳性32例(22.7%), Ⅰ、Ⅱ、Ⅲ和Ⅳ期患者血清CA125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例(12.1%)、6例(31.6%)、12例(46.2%)和3例(60.0%). 血清CA125阳性率随子宫内膜癌期别的增加而升高.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附件转移、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内肿瘤病灶≥2 cm者,血清CA125阳性率增加.随访中13例复发,其中9例术前血清CA125>35 U/ml者复发时均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而另4例术前血清CA125正常者,复发后血清CA125水平仍正常.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的测量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血清CA125水平,将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 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少见,通过分析9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随访要点。方法:搜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病史特点:患者发病年龄轻,初次发现子宫肌瘤中位年龄23岁,多无月经异常,为体检或自扪及腹部包块发现。有肌瘤剔除手术史者6例,其中2例进行过3次肌瘤剔除术。(2)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多发子宫肌瘤,少数提示有丰富血流信号。盆腔核磁共振检查多数提示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可能。(3)手术治疗:均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输血2例,进行盆腔粘连分离4例,肠粘连分离2例,1例出现膀胱损伤行修补。(4)病理诊断:常规病理诊断均提示为子宫平滑肌瘤,部分有富于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有3例外周血DNA样本检出FH基因变异。结论: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表现,对于肌瘤多发、发病年龄早、复发快的患者,建议术后病理加做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该疾病。对于有胚系FH基因变异者,建议密切随访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肾脏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误诊原因,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被误诊的LG-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年龄36~45岁,2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1例表现为腹痛。2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术前误诊为脉管内平滑肌瘤病,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LG-ESS。2例补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未行补充手术。术后均予以孕激素治疗,目前均无复发。结论 LG-ESS发病率低,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误诊发生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U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DUL患者,从临床情况、诊治、病理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37.75岁.3例经量增多及贫血,4例腹痛,3例无症状.术前被误诊为单发性子宫肌瘤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及子宫腺肌病2例.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仅1例见边界欠清的单发结节;余7例均见子宫肌层和(或)宫腔布满或多发结节,其中1例见肌壁间弥漫布满细小瘤样结节.8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DUL.结论:DUL临床表现无特殊,术前诊断困难,需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病理特点为子宫肌层呈弥漫性结节样增生,宫体全层被大小不等的平滑肌瘤累及,无细胞异型性和异常有丝分裂,无脉管内生长.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手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99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随访。结果 临床表现:7例患者均以盆腔包块为主诉,其中3例盆腔包块超过妊娠12周子宫大小,最大者妊娠16周大小;2例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例表现为绝经后出血。超声检查:4例提示子宫肌瘤,1例提示子宫肉瘤,2例提示卵巢肿瘤,术前确诊率为0。术中冰冻检查:2例中1例确诊。手术治疗:4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1例仅行肌瘤剔除术;1例行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2年复发,瘤栓沿下腔静脉转移至右心房及右心室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具有特殊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提高术中确诊率与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密切随诊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例IVL患者的资料。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不明确,1例明确,术后病理均证实。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 IVL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首选手术,术中应仔细探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UTE)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U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BE),7例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E)。12例术前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80%),其中泌尿系超声10例(66.67%),泌尿系CT 12例(80%),盆腔MRI 6例(40%);8例行妇科超声检查(53.3%);10例术前行泌尿道内镜检查(66.67%),活检病理诊断UTE率达80%。15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BE患者中,1例(12.5%)行膀胱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5例(62.5%)行开腹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25%)行腹腔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7例病灶位于膀胱后壁(87.5%),1例病灶位于膀胱顶部正中(12.5%)。7例UE患者中,4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7.1%),2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8.6%),1例行右肾、右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4.3%);双侧输尿管受累1例,左侧输尿管受累1例,右侧输尿管受累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膀胱/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术中同时切除卵巢EMs,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9年(1~19.4年),5例患者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15例患者术后无UTE复发,仅1例B超提示卵巢EMs复发。结论:UTE诊断依靠临床特点、病史、影像学及膀胱/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泌尿系症状严重程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且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选择因子宫平滑肌肿瘤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占子宫平滑肌肿瘤的0.88%,平均发病年龄为42.67岁,11例患者未绝经,结节直径平均8.41 cm,5例结节内部血流阻力指数<0.4,2例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正常.1例绝经前患者术后半年盆腔复发,1例绝经患者术后3年盆腔发生平滑肌肉瘤.结论B超及血清CA125等检查可能难以在术前诊断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检查为确诊手段.该肿瘤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手段,应进行密切随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TUM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科诊断为STUMP的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岁(26~76岁),最常见临床症状为月经紊乱(51.7%,15/29)。肿瘤平均最大直径7.24cm(2.50~16.10cm)。切面大部分呈灰白或淡黄色,质地较软、细腻,漩涡结构不清,偶见出血及水肿。镜下21例(72.41%)全部由丰富的梭形细胞构成,6例(17.24%)伴有上皮样分化,2例(6.90%)伴有黏液样分化。肿瘤细胞有中-重度异型者9例(31.03%),核分裂象计数为3~20个/10HPF,其中3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有5例(17.24%)出现坏死,包括3例不能明确类型坏死及2例可疑肿瘤细胞坏死。初次手术时19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1例曾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行盆腔肿物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随访26例(89.7%),平均随访时间43.8个月(6~123个月),6例有生育要求者中2例术后自然妊娠并足月剖宫产分娩。2例(6.9%)STUMP复发,复发仍均为STUMP; 1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未复发。结论:STUMP无特殊临床表现,确诊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生育要求者可严密随访下保留子宫,无生育要求者应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7.
盆腔良性肿物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妇科良性肿瘤、结核性肿物及其他炎症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良性肿物中的升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92例妇科盆腔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7例,其他盆腔良性肿物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及其他炎症性肿物等共2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血清CA125的检测.另随机选取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中位数值均高于正常值(35 kU/L以下),分别是465.0、88.9、59.0、44.5 kU/L.本组盆腔良性肿物中, 血清CA125水平单例最高值为卵泡膜-纤维组肿瘤(1281.0 kU/L),中位数值最高者为盆腔结核(465.0 kU/L).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达95.0%,其中位数值是755.5 kU/L,与良性肿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中,以血清CA125≥50 kU/L为标准,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分别是72%、94%、79%和91%.结论血清CA125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一些盆腔良性肿物,主要有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等,但其中位数值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癌.血清CA125水平检测有利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开发和验证用于预测其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分期手术治疗的3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放疗、化疗、高血压、糖尿病、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及术前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对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及生存曲线评价其效能。结果:37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24~84岁);中位复发时间为15个月(2~77个月),随访期内23例(6.2%)出现复发。复发部位有局部复发12例、肺转移4例、骨转移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门静脉转移1例、脑转移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放疗、化疗、术前NLR、术前FIB及术前CA125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先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如盆腔淋巴结阳性,则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或取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如盆腔淋巴结阴性,则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如经病理证实有脉管间隙受侵、间质浸润深、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阳性或手术切缘阳性,则加用放化疗。术后均严密随访。结果参与随访的42例患者中,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鳞癌患者术中冰冻提示(右侧)闭孔淋巴结有癌组织浸润,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余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提示有脉管浸润。未发现宫旁浸润及手术切缘阳性的病例。盆腔淋巴结阳性、脉管浸润的2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化疗。平均随访60~84(71.33±7.77)个月,1例出现复发及可疑肺转移;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1例患者术后5年复查发现鳞状上皮癌抗原升高,但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在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情况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可能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43例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方法 收集并分析43例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而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年龄、绝经与否、术前诊断方式、治疗等。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23岁;绝经20例(46.5%),未绝经23例(53.5%);症状:异常子宫出血33例(76.7%),下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排液5例(11.6%),内膜增厚2例(4.7%),其他3例(7.0%);术前内膜厚度:内膜厚度>4 mm 36例(83.7%),内膜厚度≤4 mm 4例(9.3%),未进行相关检查3例(7.0%);手术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2例(74.4%),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3例(7.0%),全子宫切除术4例(9.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2.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3例(7.0%);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2例(27.9%),中分化27例(62.8%),低分化4例(9.3%);组织病理学类型:子宫内膜样癌40例(93.0%),非子宫内膜样癌3例(7.0%);特殊病史:乳腺癌病史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