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药物治疗措施则低投入、高效益,既适用于社区人群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又可有效干预肥胖、血脂紊乱、糖耐量异常和左室肥厚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减少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减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强高血压药物效果,减少药物的用量。部分轻度血压升高者血压可控制。其内  相似文献   

2.
马秋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149-149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高血压病人预计2亿左右。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误区,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高血压病防治工作进展缓慢。高血压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由于血压控制不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崔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15-1316
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中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而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很低,坚持服药并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仅占6.1%。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对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高医疗费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医疗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之一[1]。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共存时被称为H型高血压,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加大。血压变异性(BPV)是指个体血压在单位时间内的波动程度,研究发现[2],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累及脑、心、肾和血管等重要器官,不仅与24 h平均血压有关,同时也与血压变异性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越高靶器官损害越严重。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血压变异性的机制,但大量循证医学表明,BPV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习惯、自主神经功能等影响,其中季节变化对血压变异性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高血压研究领域新热点。故就季节变化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行为生活方式为主要病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与遗传有一定联系,但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同时也是导致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不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有利于其它疾病的防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9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之下,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年),2009年共调查10 242人,回收有效问卷9 553份,确诊高血压患者1 025例,其中35~84岁高血压患者1 007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317例和血压未控制组690例。采用趋势分析和等比分析预测2013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计算血压控制组与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人数,分析健康管理长期效果。结果 2013年高血压知晓增量人数、治疗增量人数和控制增量人数分别为39 132 883、32 610 735、28 697 447例。血压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6.34%,血压未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16.34%,血压控制将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0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1 819 275例,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4 689 995例。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2 870 720例。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了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多因素综合干预;研究改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方法,为长期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多军  霍岩 《医学综述》2010,16(15):2302-2304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高血压治疗益处首先来自于降压本身,治疗达标是关键。血压控制达标,能显著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很低,大部分患者需要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降压达标的有效途径,降压治疗应形成达标、优化、针对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是最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患病总人数已超过1亿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脂肪含量增多,饮酒、吸烟无节制,盐的摄入量增高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年高血压患病人数以10%数量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人群中79.7%的脑卒中事件和36.6%的冠心病事件均归因于血压增高。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环节,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的最有效的措施。据统计高血压病人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只有5.8%,高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缺乏高血压相关知识,无良好的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从115/75mmHg开始,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血压每增加20/10mmHg,发生心脑血管危险性就增加1倍.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2],远期并发症使患者死亡率增加[3].目前高血压前期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人体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贾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6):134-134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压控制对缓解病情及靶器官保护有积极作用。目前在基层医院,尤其是农村卫生院(所),不少医生在高血压病人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或操作上的不足,需要加以注意,使病人的血压控制得更加平稳,并不断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预测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早期预防性针对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在高血压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的82例高血压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血脂、糖耐量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1年后因高血压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护理前血压、血脂、糖耐量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血脂、糖耐量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年后因高血压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接受分层次责任制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血压、血脂及糖耐量达标情况,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1年后因高血压再住院率,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离退休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方法 对601例离退休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定期随访5年.结果 吸烟率下降30.6% (P<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达标率分别提高112.14% (P<0.01)、68.28% (P<0.01)和13.29%(P<0.0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13.40% (P<0.01).同2007年相比,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44.5% (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能够达到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 左右, 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数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获益,但近年来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根据目前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及循证医学证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除遗传、性别、年龄及职业环境外,还与日常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有效控制血压,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惠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32-1033
年龄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或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老年人而言,其影响更为突出,在相同的血压水平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明显增加,同时高血压也是终末期。肾功能损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联合用药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价值,临床要合理把握联合用药原则、提升用药协同作用与安全性,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