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颅底区手术提供与动眼神经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和补充国人体质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选用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2 1例 (4 2侧 ) ,测量动眼神经的颅段、海绵窦段和眶上裂段的长度和外径 ,观测该神经在海绵窦内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前外方 6.0± 1 .6mm处入海绵窦 ;在窦的中部 ,位于滑车神经内侧4.5± 2 .1mm。动眼神经在眶上裂内已分成上、下二支的占 86% ,在眶内分支的为 1 4%。结论 :在枕骨斜坡区、海绵窦上缘和蝶骨小翼外下方手术时 ,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2.
脑神经海绵窦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卉  朱国臣 《解剖学研究》2000,22(2):95-97,T005
目的 为海绵窦 (cavernoussinus,CS)直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CS内脑神经位置、行径以及与颈内动脉CS段的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①动眼神经入窦点在前床突尖后方 (4 5 7± 1 0 5 )mm ,与滑车神经、眼神经垂直距离分别为 (2 2 0± 0 6 7)mm和 (4 37± 1 35 )mm。②滑车神经入窦点与眼神经垂直距离为 (5 5 2± 1 0 6 )mm。滑车神经CS段行程形状可分为三型。③颈内动脉后曲顶高出眼神经和展神经上缘分别为 (5 5 2± 1 84)mm和 (6 6 0± 1 94)mm。④经前床窦尖外侧或外下方时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眼神经与前床突尖垂直距离分别为 (1 85±0 75 )mm、(5 30± 1 0 4)mm和 (6 6 1± 1 6 3)mm。结论 掌握脑神经CS段的显微解剖对CS的直接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海绵窦脑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与海绵窦相关的脑神经走行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关系 ,为经该区的直接显微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用 30例成人头颅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绵窦内脑神经 (CN)及周围结构直接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海绵窦的脑神经在后面大多在外侧壁 ,较易分辨 ,Parkinson切口前限可从动眼神经入口平面延长到前床突 (ACP)尖平面。脑神经向前则行走于ACP下缘 ,经床突间隙 (CS)入路磨除ACP时极易损伤 ,其中以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距离最近 ,在ACP根部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均紧贴ACP根部底层硬膜入眶 ,距离分别只有 (0 .64± 0 .2 2 )mm (0 .2 6~ 1 .0 8mm)和 (0 .55± 0 .0 6)mm (0 .1 6~ 0 .96mm)。结论 :为途经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和经CS手术磨除ACP时避免损伤脑神经提供了显微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颅底和眶内手术提供滑车神经的解剖依据和补充国人滑车神经的体质学资料。材料与方法 :在 2 1例 (4 2侧 )正常成年人头颅标本上 ,观测滑车神经的走行及各段长度和外径。结果 :滑车神经连脑处位于下丘的外下方 ,离中线 4 5± 0 .6mm ;穿小脑幕处在后床突后外方 1 3 .7± 3 .8mm ;在海绵窦外侧壁 ,与动眼神经相距 4.5±2 .1mm ,与眼神经相距 4 2± 1 .4mm。测得滑车神经颅段、幕潜行段、海绵窦段、眶上裂段和眶段的长度及各段中部的宽度和厚度。结论 :在颅底和眶内手术时 ,应重视该神经的解剖位置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天幕裂孔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天幕区手术入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和资料。方法:将成人尸头开颅去脑,分别测量天幕裂孔区相关的颅神经及血管等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天幕窦通常引流入直窦、窦汇、横窦和岩上窦;动眼神经在前床突的后方(7±4)mm;滑车神经进入小脑幕距小脑幕游离缘为(1.6±0.6)mm;三叉神经感觉根在颅后窝开口的前缘距后床突(15.92±0.62)mm;Labbe静脉从离开颞叶到进入横窦的距离:左侧(2.8±1.3)cm,右侧为(2.4±1.2)cm。结论:在天幕内侧区和中间区的前方很少有静脉窦的存在,此区可以作为天幕切开的部位。天幕区手术时宜注意保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感觉根和Labbe静脉。  相似文献   

6.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28.4±6.2)mm2,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4.1±0.8)mm.(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3)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16.5±4.4)mm,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13.3±2.5)mm,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间距为(17.9±1.6)mm.(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82.4%,之前者占14.3%,侧方者占5.9%.(5)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7.8±2.1)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5.0±2.0)mm,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21.9±2.3)mm.结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手术中,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三角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颅底标本,在手术显微镜(目镜10×有测微器)下解剖和观测。海绵窦外侧壁下份内有Parkinson三角,我们还观察到其上方另有一个三角,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游离缘的后份形成。海绵窦顶亦呈三角。确定了这三个三角的界限。研究了动眼神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交点、滑车神经与眼神经的交点在窦壁上的表面投影。观察了通过各个三角内的颈内动脉各段及其分支。从而明确了窦壁内结构与窦内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找寻海绵窦内诸结构入路,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眶上裂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OF)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标本SOF骨性结构;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及毗邻关系。结果:①sOF外侧壁上、下半边夹角144.27°±20.03°;②泪腺神经距SOF外侧端(4.17±1.70)mm;③动眼神经上支至SOF内侧壁(1.83±0.62)mm;④滑车神经紧贴Zinn腱环外侧人SOF;⑤眼上静脉海绵窦段具有静脉窦结构。结论: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的观测,对临床开展SOF区手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床突旁区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前床突旁区(Paraclinoid Region)病变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30侧)干性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直接测量;对15例(30侧)湿性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测量.结果:①前床突(ACP)的长度为(10.29±0.78)mm,宽度为(9.03±0.71)mm;视柱(OS)的长度为(5.66±0.67)mm,宽度为(5.72±0.73)mm.②床突段颈内动脉(ICA)位于远、近侧硬脑膜环之间,长度为(5.14±0.74)mm.③远侧硬脑膜环厚而坚韧,厚度为(0.52±0.08)mm;近侧硬脑膜环薄而松弛,厚度为(0.22±0.06)mm,呈袖套状被覆于床突段ICA表面,在二者之间可有海绵窦静脉丛突入.④眼动脉直径为(1.78±0.46)mm,93%从远侧硬脑膜环远端发出.结论:①床突段颈内动脉多数情况下应属于海绵窦内结构.②大多数眼动脉起源于床突上段ICA.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的巨微冠状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诊断学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海绵窦冠状薄层切片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两侧海绵窦间距为(12.90±1.28)mm;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是硬脑膜,内层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海绵窦内侧壁为薄层的结缔组织,与颈内动脉之间有纤维小梁连接;海绵窦的静脉间隙出现率表现各异。结论:冠状断面能清晰显示海绵窦的详细解剖,对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