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恶化的发生率、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413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情恶化发生率30.99%,发生在24h内60.52%,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继续出血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3例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 17 84%。发生在 2 4h内 60 5 2 % ,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 ,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17.84%。发生在24h内60.52%,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概念、诊断、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 :对 2 76例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后行头颅CT扫描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 18 97%。继续出血部位以丘脑最多见。血肿形态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继续出血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概念、诊断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76例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后行头颅CT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18.97%。继续出血部位以丘脑最多见。血肿形态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继续出血患者预后较差。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脑出血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后脑水肿导致的脑疝形成.随着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较多的相关因素如血肿的占位效应、血压、血肿某些成分的作用机制等已有较多的探讨,而在治疗上相应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时间、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2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净增比例≥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14.62%(38/260),且多发生在24h以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丘脑部位血肿易发生继续出血.结论 对脑出血后病情加重的病人应及早复查头颅CT,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血肿扩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生率、相关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对306例住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入院6h、24h、1周内作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脑出血患者中继续出血56例(18.3%),6h内发生45例(80.4%),6~24h内发生9例(16.1%),1周内2例(3.6%).继续出血与卒中史、长期饮酒史、服用阿司匹林、血肿形态有关,与血压、年龄无关.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51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中86例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6%,血肿扩大主要发生于发病后6小时内.血肿扩大的主要部位在基底节区(50%),初始出血量10~20 mL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47.7%),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不规则及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血肿扩大与既往高血压史、饮酒史、脑卒中史、肝病史等相关.结论 脑出血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充分认识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复查头颅CT,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发生率和致残率较高,多数幸存者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多数学者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在出血后期,脑内血肿的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也可导致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和凝血纤溶系统变化、血脑屏障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等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严重影响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如果早期甚至超早期采取微创手术,以最小的损伤最大程度清除血肿,有效止血,则可能有效阻断脑损害,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Strict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BP) has been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hyperemic complic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postoperative hemodynamic management in patients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ral AVM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or cerebral edema. After the ethics approval,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207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ral AVM from Jan 2005 to Oct 2016 in a single university hospital. We determin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or cerebral edema, and reviewed the quality of postoperative BP control during the first 72 h postoperatively. Two 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rebral AVM resection were included. The median (IQR) of postoperative maximal systolic BP target was 110 (100–120) mmHg but the range was 90–150 mmHg. Failed hemodynamic control was consistently found in half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72 h postoperatively.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or cerebral edema was 4.4% (9/207 patients). All 9 of these patients experienced a hypertensive event prior to their postoperative hyperemic complication. Two patients required induced hypertension to treat postoperative symptomatic cerebral edema. We concluded that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or cerebral edema is not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ral AVM.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a more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lement strict BP control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2.
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Registry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China,RACE-CHINA)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对其住院病史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RACE-CHINA共登记急性卒中患者1408例,确诊上消化道出血40例,急性卒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8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略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8%:2.75%,2.98%:2.84%),意识障碍患者、脑出血量大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卒中后第1~2周,持续时间多在1周内。急性卒中总体死亡率为7.0%,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卒中死亡率为30%。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出血量、意识状态等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的预后及脑血流重建手术的疗效,减少出血型MMD的再出血率。方法经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出血型MMD患者82例,其中合并动脉瘤10例(12.2%),脑内出血为(ICH)18例(21.9%),脑室出血(IVH)20例(24.4%),脑内出血破入脑室38例(46.3%),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7.3%)。联合血流重建手术(直接血管重建术结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型MMD 48例,保守治疗34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随访0.6~12年(平均7.8年),其中恢复优良56例(68.3%)、良好8例(9.8%)、差4例(4.9%)。14例患者(17.1%)发生再出血,再出血间隔0.3~10年,其中12例患者(85.7%)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MMD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再出血是出血型MMD预后不良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流重建手术治疗降低了患者再出血的危险性,血流重建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好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CT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有各种颅内出血的CT改变共97例,结果:按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并发症分为单纯性,混合性,其CT改变主要以急性和亚急性出血为主,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混合性脑出血多见,常合并有大面积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复发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复发性脑卒中的疾病监测分布。方法对1996~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约82220人群进行长达4年的脑卒中发病监测。结果4年中共有复发性脑卒中153例,各年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依次为:26.6/10万、50,0/10万、59.6/10万、484/10万。在男性中复发性脑卒中的百分比为23.0%,其中脑出血与脑梗死分别为4.8%、18.2%;在女性中复发性脑卒中的百分比为20.5%,其中脑出血与脑梗死分别为5.4%、15.2%。复发性脑卒中病例中.复发1次占64.7%,复发次数最多为5次。复发性脑卒中患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首次脑卒中病例。结论复发性脑卒中百分比相当高,且每年脑卒中发病中复发性脑梗死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百分比高于脑出血,无性别及年龄差异。复发性脑卒中所患各主要危险因素的百分率也较高,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及降低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出血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2018年住院的既往无癫痫病史的自发脑出血(发病14 d内) 患者。根据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癫痫发作分为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和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比较 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特点,同时分 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出血部位、侧别、病因等临床特点。 结果 共入组283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出血后伴发癫痫发作者106例,无癫痫发作者2730例。与 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相比,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50±17)岁 vs(55±15)岁, P <0.001],合并高血压者比例较低(60.4% vs 86.9%,P <0.001),合并肺部感染比例较高(42.5% vs 28.5%,P =0.003)。进一步分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脑出血特点,发现脑叶出血比例较高 (57.3%),且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比例较高(59.0%)。 结论 与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患者比较,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合并合并高血压的比 例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比例高;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出血多位于脑叶,多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ADPH氧化酶4(NOX4)表达水平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前来就诊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测量脑出血量及发病后5 d的脑水肿量。选取同期的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组患者发病后1~6 h、3、5、7 d的血清NOX4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GO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估患者脑出血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将脑出血患者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NOX4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脑出血组在发病后1~6 h、3、5、7 d的血清NOX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NOX4表达水平、入院GCS评分、出血量、脑水肿量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OX4表达水平高、入院GCS评分低、脑出血量大、脑水肿量大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NOX4可能是反映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水肿程度、氧化应激和功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细胞因子值得在脑出血背景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