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82年~1987年美国NIMH的研究人员发现焦虑障碍是美国最流行的精神疾病。然而对惊恐障碍的病因学认识却分成两派。生物精神病学的研究者假定惊恐障碍引起脑部神经化学、新陈代谢、遗传和受体生理学等方面的异常。他们普遍赞成对惊恐障碍采用精神药物的治疗。行为研究者们认为:惊恐障碍的病因学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帕罗西汀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的 30例惊恐障碍患者每日给予 2 0mg帕罗西汀 ,连续治疗 6个月 ,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共有 2 8例患者完成了 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HAMA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 (P <0 .0 1) ,临床疗效评定显效率为 96 % ,有效率为 10 0 %。帕罗西汀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惊恐障碍患者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在rTMS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阿戈美拉汀片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惊恐障碍相关症状量表(PA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度(CGI-S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ASS、CGI-SI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研究组PASS、CGI-SI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WCST与WMS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阿戈美拉汀片治疗老年惊恐障碍安全、有效,rTMS联合阿戈美拉汀片可以提高疗效,同时改善老年惊恐障碍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一名惊恐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经治疗后,来访者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水平显著降低,惊恐症状缓解、情绪改善,充满希望。治疗有效且短期内未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5.
惊恐障碍起病急,恐惧症状明显,发作后心有余悸。在药物控制急性症状后仍存在认知障碍,常曲解其躯体感受或心理体验。需及时加以疏导。本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惊恐障碍,并与单用药物治疗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惊恐障碍患者中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其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惊恐障碍患者与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治疗前后的胆固醇水平进行对照比较。男性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正常对照者;男性惊恐障碍患者在抗惊恐治疗后的胆固醇水平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治疗(无论是精神分析与动力学治疗,还是行为与认知治疗)的发展与临床应用最初是基于神经症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焦虑障碍,尤其在精神药物治疗出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即心理治疗是焦虑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当然,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苯二氮类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推广,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选择亦趋多样化,但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与地位并未完全削弱,如Bandelow等[1]曾系统复习文献,对有关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的对照研究进行Meta 分析,共有16项惊恐障碍对照研究、6项社交焦虑障碍对照研究和2项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照研究符合入组分析标准,结果显示,药物、认知行为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均能有效治疗焦虑障碍,其中对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任何单一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疗法对惊恐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惊恐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观察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度(CGI-SI)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和12周时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及CGI-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以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研究惊恐障碍患者中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其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惊恐障碍患者与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治疗前后的胆固醇水平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男性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正常对照者;男性惊恐障碍患者(尤其是阿普唑仑使用者)在抗惊恐治疗后的胆固醇水平下降最为显著。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内源性焦虑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三环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二氮类都能有效的治疗惊恐障碍,但不良反应严重,专家据此推荐SSRI为一线治疗药。本文报道舍曲林治疗惊恐障碍的多中心的大样本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符合DSM-Ⅲ-R惊恐障碍标准的门诊病人,年龄在18岁以上,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门诊随机取样入组,符合CCMD-2-R疑病症、惊恐发作诊断标准,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 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为34%,显著高于惊恐发作终生患病率3.6%、惊恐障碍终生患病率1.5%;结论 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很高,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生物精神病学基础:5-TH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应激性增高及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惊恐障碍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惊恐障碍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物、其他药物、认知行为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的认识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心率变异性是评估自 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降低被认为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体现。本文总结了惊恐障 碍患者与健康人群、其他焦虑障碍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心率变异性方面的差异,回顾了药物和心 理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治疗惊恐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博乐欣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博乐欣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37例惊恐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博乐欣(50—150mg/d)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博乐欣(50—150mg/d)治疗,应用临床标准疗效及HAMA和CGI—SI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 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仅个别病人在治疗的前2周出现头痛、恶心、胃不适症状,无需处理,尤以合并认知治疗组显著较轻。结论 博乐欣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药物的治疗,且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医疗开支。  相似文献   

16.
焦虑性障碍以女性为多,常见于育龄妇女,大约70%惊恐障碍的女性患者在18~35岁之间出现症状[1]。其中许多患者需要抗惊恐治疗,因此必须考虑到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1 孕期惊恐障碍妊娠对惊恐障碍可以没有影响,甚至可改善症状,但有些患者使症状迁延加重,需要抗惊恐药物治疗[2]。有人提出孕期的激素变化可能产生焦虑。还有人提到黄体酮的代谢产物有类巴比妥作用,可以产生焦虑[3]。妊娠还会削弱交感神经系统对各种生理性应激源的反应。作者单位:100088 北京安定医院2 产后惊恐障碍产后是增加惊恐易感性的时期。惊恐障碍可首发于产后,常发现…  相似文献   

17.
惊恐障碍的维持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显示,88%以上的惊恐障碍(PD)呈慢性病程,表现为常有惊恐发作,病情时好时坏,因此,PD患者的维持治疗十分重要。1维持治疗的时间 不同学者对惊恐障碍维持治疗所需时间长短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门诊随机取样入组,符合CCMD-2-R颖病症、惊恐发作诊断标准,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 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为34%,显著高于惊恐发作终生患病率3.6%、惊恐障碍终生患病率1.5%;结论 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很高,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生物精神病学基础:5-TH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应激性增高及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幼儿不良养育与急性惊恐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封象为一急性惊恐障碍的女性患者,通遏治疗性晤谈,收集病史、移情、阻抗、梦等材料进行精神动力学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遏程中无意识给医生营造的铁笼,形象化地再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压迫封全,是其急性惊恐障碍发作窒息的基础,结论幼儿不良养育无论是行为或语言上有意无意的拒绝,为其成人急性惊恐障碍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前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识别的临床分析和艾司西酞普兰在综合医院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胸闷、心慌、濒死感等不适主诉至我院就诊排除躯体疾病后转诊至医学心理科就诊268例患者,分析其中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构成,以及对其中16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抑郁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癔症、其他疾病等,首诊时诊断为惊恐障碍的患者仅占9.5%。患者在治疗1周、治疗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PAS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治疗4、6、8周,两组患者的HA-MA、PA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4%,有效率为91.4%,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3.7%,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患者首诊时的识别率较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