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跟踪用直接聚合法制备可溶性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反应仍然经历了生成前聚物的过程。控制反应条件使聚合反应首先生成前聚物,在前聚物烯化反应阶段加入起增溶作用的长链醇,得到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的、主链中含非共轭链段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用该聚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在5-6V电压驱动下发光,发光峰位于580nm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Wittig反应合成了一种分子主链上烷氧基取代刚性共轭聚对苯乙炔(PPV)民柔性聚氧化乙烯(PEO)链段交替排列的、可溶于氯仿与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的新型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类功能性发光共聚物EO-PPV。采用FT-IR、^1H-NMR、DSC、GPC、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制备了结构为(Al)Ca/EO-PPV/ITO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发光波长位于475nm(蓝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高分子量的聚对苯乙炔(PPV)是从单体1.4一二氯甲基苯合成,后者聚合产生水溶性铳盐,此时,对于PPV的转换可用二甲硫醚和盐酸的热消除反应,从水溶液中成膜。用IR、UV-Vis、TGA分析研究了消除反应。PPV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可能是由于n-和p-型杂质得到的材料具有的导电性近似于这些高掺杂聚乙炔。中间聚电解质的转换率对于PPV可能是一种调整,并且这些掺杂膜的导电性,可能与平均共轭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四(三苯基磷)钯(Pd(PPh3)4)和CuI为催化剂,在二异丙胺和四氢呋喃溶液中,采用宽能带的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PE)和窄能带的4,7-双(5′-溴-2′-呋喃)-2,1,3-苯并噻二唑(FBT)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芳炔。长链烷氧基的存在使得此类聚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通过对上述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及循环伏安等基本性能进行探讨可知,随着共聚物中FB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薄膜的吸收起始波长及荧光发射波长均有明显的红移。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发射峰位于600~650 nm,聚合物中的能量能有效地由PE单元转移到FBT单元上。 相似文献
11.
从2-氨基苯硫酚出发制备二硫代二苯胺,以此为原料与重铬酸钠在低温溶液中合成聚二硫代二苯胺,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2-甲氧基苯基)-5-[2’-(2H-四唑-5-基)联苯-4-甲硫基]-1,3,4-噻二唑(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及抑菌活性。方法通过2-(2-甲氧基苯基)-5-巯基-1,3,4-噻二唑(化合物1)与2-N-三苯基甲基-5-(4’-溴甲基联苯-2-基)-四唑(化合物2)在碳酸钾/丙酮体系中进行缩和反应,制得化合物3。化合物3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制得化合物4。用元素分析和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3和4的结构,用杯盘培养法测化合物4的抑菌活性。结果经检测确定化合物3和4分别为2-(2-甲氧基苯基)-5-[(2’-三苯甲基四唑-5-基)联苯-4-基]甲硫基-1,3,4-噻二唑和2-(2-甲氧基苯基)-5-[2’-(2H-四唑-5-基)联苯-4-甲硫基]-1,3,4-噻二唑。初步抑菌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4有望成为含有联苯四唑的新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邻位和对位取代的卤素对苯甲氧基乙酸二烷氨基乙酯盐酸盐对小鼠学习记忆促进作用的影响,合成了邻-卤代苯甲氧基乙酸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VIa.VIb)。化合物(VIa.VIb)为尚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用DSC法研究了聚苯硫醚(PPS)及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了结晶峰值温度Tp以及结晶起始温度T0等参数,并采用莫志深方程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莫志深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纳米SiO2在PPS基体中起异相成核作用,而使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明显快于纯聚合物的结晶速率。动态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PPS的储能模量,Tg向高温方向移动,说明纳米SiO2与PPS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1,4-双(氯甲基)-2,5一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壬氧基苯(BCMMONOB)为单体,采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聚(2,5-二甲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DMPV)和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MONOPV);并对BCMDMB和BCMMON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碱与单体的摩尔比为20∶1,在室温下聚合时间为30h,碱的pH=14时产率最高。用IR、1H-NMR、UV—Vis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5-(2- 羟乙基)-4-甲基-恶唑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用3-氯-5-羟基-2-戊酮与甲酰胺为原料经环合、水解反应得到了所需要的产品,对中间体及产品进行的光谱研究,证明了1966年Lindberg UH得到的产物为酯,而不是原料甲酸胺与产品醇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目标化合物4-(4-甲磺酰基)苯基-3-苯基-2(5H)-呋喃酮,并筛选其体外抑癌活性。方法采用苯硫基甲烷和乙酰氯在无水A lC l3催化下经Friedel-Crafts反应得对甲硫基苯乙酮,然后在钨酸钠存在下用30%H2O2氧化得4-甲磺酰基苯乙酮,无须纯化,再经溴化,最后用苯乙酸钠或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经“一勺烩”成酯、环合,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氧化与溴代两步无须纯化。结果采用本工艺制得了4-(4-甲磺酰基)苯基-3-苯基-2(5H)-呋喃酮,总收率可达55%。初步抑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 IC50均>10μmol.L-1。结论本工艺路线设计合理,反应简便,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