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登革热媒介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开展媒介调查 ,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 ,以人工小时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结果 :10个调查点仅发现白纹伊蚊一种媒介 ,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 3 7.4、容器指数 3 6.7、布雷图指数 67.4,成蚊平均刺叮率 40 .4只 /人工小时 ,媒介密度原疫区较非疫区为高 ;孳生环境达 2 7种 ,住户阳性率 3 4.7%、积水容器孳生率 3 7.4% ,孳生频率最高的容器类型依次为旧轮胎、竹筒和塑料泡沫。结论 :福州市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 ,要继续加大媒介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芒市登革热疫情动态和媒介伊蚊种群及密度变化,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人和健康人群检测血清中登革热病毒IgG和IgM抗体,采用定时、定点和流动点开展媒介调查,监测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结果检测59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确诊19例;共检测530份健康人血清,登革热病毒IgG阳性者51份,IgM抗体阳性者15份,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媒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首次发现埃及伊蚊,高峰期为6~9月,幼虫定点监测的年平均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分别为1.16、1.56、1.13和10.72.结论芒市具备登革热传播媒介条件,传播媒介密度较高,以白纹伊蚊为主,可能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病例或继发感染病例,芒市登革热疫情态势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方法人工诱捕成蚊调查、CDC诱蚊灯诱捕成蚊以及在各种孳生地进行幼虫调查等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诱捕蚊虫成蚊4属17种764只,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535只,占70.03%、埃及伊蚊108只情况;幼虫调查中捕获蚊虫4属20种1218只,白纹伊蚊451只,构成比占37.28%;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捕获蚊虫3属18种1022只,未捕到伊蚊。结论结果显示云南蚊虫种类繁多,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较广,埃及伊蚊呈局部分布,危险因素大量存在,一旦条件适合,可能引起登革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西双版纳州所有乡镇,采用捕捞法捕捞蚊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分类鉴定计数.结果 西双版纳州辖区所有乡镇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首次在13个乡镇发现埃及伊蚊分布;各县(市)城区所在乡镇均有埃及伊蚊分布;31个乡镇320个点捕捞各类伊蚊幼虫进行羽化分型3属四种6 797只,其中白纹伊蚊4 705只,占69.22%,埃及伊蚊1 623只,占23.88%,骚扰阿蚊314只,占4.62%,致倦库蚊155只,占2.28%;320个容器蚊媒孳生地幼虫进行捕捉,其中有297个容器为阳性,其中,伊蚊幼虫阳性容器268个,白纹伊蚊220个,埃及伊蚊48个,伊蚊阳性CI指数为83.75;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的乡镇海拔限于500~900 m之间.结论 西双版纳州本次调查首次发现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城区及13个乡镇;一旦条件适合可引起登革热暴发.  相似文献   

5.
王敬军  王丽  邓勇  余鹏搏  王勤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3-1633,1645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以东南亚国家最为严重。本文搜集陕西从2005年9月到2007年6月先后三批赴东南亚从事野外作业的劳务返回共86人,回国后8人被确认为登革热,9人被确定为登革热隐性感染,在采取隔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等措施后,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不同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和水平以及种群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供水情况、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2007年7~8月在海南省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选一个或几个易于伊蚊媒介孳生的自然村进行登革热媒介幼虫横断面调查,计算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容器指数(ContainerIndex,CI)、布雷图指数(BreteauIndex,BI)等,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全省BI值最高为123,最低为13.3,全省平均BI值37.4;CI值最高为46.4,最低为6.2,全省平均CI值20.7。积水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暂时性容器BI值高于永久性容器,室外容器的BI值大于室内容器;海南岛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有分布,但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中部市县只监测到白蚊伊蚊分布。结论海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必须加强全省媒介控制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应采取清除小积水容器、翻盆倒罐、定期清洗水缸、水缸加盖和水缸养鱼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多见于夏末秋初的湿热季节。临床以:突发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持征。本病传播快,近年在本地区有流行。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26例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收集1987年7月~1987年11月收治有异常心电图记录的登革热患者26例,对心电图异常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浓度、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现报导如下。1 患者性别与年龄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我国主要发生在海南、广东和广西,云南过去未见报道,现报告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德宏州201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孳生环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监测点室内外检查积水容器的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内蚊幼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监测伊蚊415点次,检查居民20 960户,阳性837户,检查积水容器31 081个,阳性容器1 143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5.45,BI≥20有38点次,5≤BI<20有56点次,白纹伊蚊在州内分布广泛,埃及伊蚊还局限于瑞丽坝区和盈江、陇川、芒市三县市边境口岸,废旧轮胎场所的BI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结论德宏州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广泛存在登革热流行危险因素,尤其是埃及伊蚊分布区流行风险最大,要长期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与口岸蚊虫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 ,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于 1779年被发现 ,186 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登革热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10 0多个国家。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建议在国境口岸从法规防制 ,教育防制 ,环境防制 ,生物防制 ,物理防制等多种角度对媒介蚊虫实施综合防制 ,以防止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区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悬浮剂,处理蚊虫栖息的植被,治理成蚊密度;采用直接投入缓释剂和孳生地治理白纹伊蚊幼虫。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实验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叮咬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在采用防制方法后的1 d~4 w期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达到70.11%~95.88%,而成蚊的叮咬指数达到40.39%~93.12%种群密度的下降效果;并且在第4周后幼虫密度的下降维持在95%以上,而成蚊的密度下降维持在90%以上。结论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2005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登革热是由登革1、2、3和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流行较为严重。近几年,除输人性病例外,云南尚无人间疫情报告,但以往的监测不仅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而且还从人及动物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并发生过散发病例和局部地区的流行。云南作为全国登革热重点监测省之一,2005年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开展了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工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前海南省自1991年后再未发生登革热流行后人群的抗体水平,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6年采集海南省既往登革热不同流行强度地区健康人群血样931份和发热病人急性期血样81份,分别检测登革IgG和IgM抗体。结果被调查的931名健康人群中,13例登革IgG抗体阳性(1.4%),主要集中在既往登革热高发的地区,年龄最小的38岁,主要为农民和渔民,低发区未检出阳性,发热病人血样检出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海南省自1991年来未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但目前既往流行区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有再次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们建立的登革热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对5种不同的防治措施和不同时间采取措施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效应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显示,室内滞留喷洒对控制登革热的流行最为有效;清除孳生场所有一定效果,但视清除孳生场所的程度而定;而同时采用清除孳生场所和使用蚊帐防护的措施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费用可能较低;超低容量喷洒效果较差。模拟结果表明,同一种措施,即使只提前10天实施,效果也好得多。模拟还表明,在人群中,如果70%以上的人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可有效地阻止同型登革病毒的输入和流行。上述模拟结果将为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显示了疾病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福田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87例,发病率6.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份,当月气温徘徊在25~30℃,适宜白纹伊蚊生长;男女性别比为1:0.47;发病年龄最小13岁,最大67岁,以青壮年为主.全区有2个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热Ⅰ型.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最高达140.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疫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措施,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也是有效控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郧县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月下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监测白纹伊蚊的幼虫指数(BI、CI、HI)和成蚊密度。结果最早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为4月,最晚为11月,4~6月幼虫指数逐月长升,6月最高(BI=84、CI=56、HI=50),后逐月下降。5~11月监测到白纹伊蚊成蚊,5~8月成蚊密度逐月上升,8月最高(20只/人工.h),后逐月下降。结论郧县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季节性明显,且5~9月幼虫指数较高,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较大,应加强环境整治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