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华  邵兵  高云超  郭立华 《吉林医学》2010,(26):4491-449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NMS-Ⅱ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7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7例周围神经损伤包括4例桡神经、5例正中神经、10例尺神经、2例腓总神经、2例胫神经损伤、2例坐骨神经及2例臂丛神经损伤,经神经肌肉电刺激10~60d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5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使受损周围神经恢复其完整性,同时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臂中段高位桡神经锐器伤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手外科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上臂中段桡神经锐器伤完全离断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左侧12例,右侧4例;刀伤12例,玻璃割伤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72 h.均采用显微镜下端对端神经外膜间断无张力缝合法行一期修复.术后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分散片口服促进神经恢复;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3个疗程;给予针灸理疗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2个月.随访观察虎口感觉恢复情况、腕关节背伸度数,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MT)评定伸腕伸指肌肌力.结果 虎口感觉恢复的优良率93.8%.腕关节背伸功能的优良率87.5%.前臂旋后功能恢复满意,腕关节背伸均能够达到功能需要,拇指背伸、伸指基本满足功能要求,单独伸食指、小指不满意.肌力恢复的优良率:腕伸肌93.8%,旋后肌93.8%,指总伸肌87.5%,拇长伸肌81.3%.结论 精确的显微吻合桡神经及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有利于高位桡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入肌点越远肌肉肌力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足下垂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足下垂患者,对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31例,传导阻滞8例,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缺如28例,异常67例,占98.53%;其中骶尾神经损伤(61.77%)明显高于腓总神经损伤(26.47%)和足骨神经损伤(11.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足下垂病因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探讨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5例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实施松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3例、对照组22例。在肌电图仪的持续监测下,电刺激组进行超强电刺激,术后两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运动疗法,术后随访损伤神经电学变化及其支配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电刺激组中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变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中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改变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运动功能、运动单位恢复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1例颅内占位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因海绵窦占位切除术导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颅神经损伤的病人,采用普通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8次针刺及15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患者下垂的眼睑完全恢复,眼球活动基本自如。[结论]占位术后颅神经损伤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观察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在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预防和诊治中的护理.方法结合腓总神经的解剖特点,分析下肢创伤(除外创伤自身造成的损伤)医源性腓总神经在诊治过程中损伤的因素.结果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的11例腓总神经损伤,经及时解除(腓骨小头外后侧)局部挤压后,病人出现的小腿、足背皮肤麻木,足、趾背伸无力等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在下肢创伤病例护理中,了解并及时发现腓总神经损伤的相关症状,可以防止局部或长时间挤压而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及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BPI)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小儿BP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对照组行作业疗法,观察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作业疗法。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OBPIF)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内收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BPIF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腋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作业疗法是治疗BPI患儿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加快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减轻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结合仿真力量训练系统对中风患者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优化中风患者踝关节训练方案。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第1天采用美国BTE公司生产的仿真力量训练与评定系统(Primus RS)进行首次踝关节主动背屈和外翻的肌力与活动度评定,评定后实验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TS6000)结合仿真力量训练系统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第1个疗程每周治疗5次,共4周;第2个疗程每周治疗3次,共4周。每个疗程结束后均做疗效评定。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2组在踝关节主动背屈和外翻的肌力与活动度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2组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结合仿真力量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踝关节运动障碍的纠正均有作用,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22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患者行腓总神经探查术,切除减压,松解腓总神经.结果 16例3个月功能部分恢复,6个月至1年内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 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应作探查松解减压术.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221-22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OBPP)的康复治疗效果,探讨表面肌电信号评估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2例分娩性OBPP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营养神经药物穴位封闭、针灸等综合治疗,电刺激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3个月后,应用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表面肌电评估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OBPP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患侧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电刺激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儿患侧肱二头肌MMT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电刺激组虽优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患侧肱二头肌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和肌电积分(i EMG)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电刺激组i EMG、RMS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NMES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分娩性OBPP患儿的臂丛神经功能。表面肌电信号可作为观察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效果的客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肱骨骨折术后并发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进行肌电图检测,并评估治疗后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2组指总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波幅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CV及波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EN-Stim4神经肌肉刺激器(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周,平均12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电刺激治疗后神经轴突均有再生,再生距离125~252cm,平均(18.3±2.8)cm,平均神经再生速度为2.01 mm/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法的外周神经再生速度(1~15mm/d).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明显改善损伤神经所支配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腹部核心肌群肌力、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间距小于治疗前,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 结论 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季  庞稼燕  龚明霞 《现代医学》2014,(9):1034-1036
目的: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8例,其中90例接受了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设为治疗组,78例予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Kegel运动,设为锻炼组。结果:治疗组及锻炼组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锻炼组(P=0.01);治疗组与锻炼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有差异(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锻炼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4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足三里、下巨虚穴,1次/d,共治疗3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予感觉功能评定(MS)、运动功能评定(SS)及肌电图(EMG)检查,比较受损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及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EMG变化。结果经治疗,3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S3M3以上,有效率82.50%。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再生电位,占77.50%;治疗后失神经电位少于治疗前失神经电位,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MCV平均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使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有显著提高。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为腓总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修复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力,能有效改善产后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支配肌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患者组中腓总神经5例未引出运动波幅,有31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12例未引出感觉波幅,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3岁,因腓总神经瘫痪于1984年5月1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感左膝关节后外侧胀痛,无放射痛,无小腿感觉异常和肌力改变,无外伤史。经外院拟诊为肌纤维组织炎。入院前2个月曾在当地医院作左腓骨头后外侧强的松龙封闭,次日即出现左足下垂,踝背屈障碍伴左足背麻木。入院检查:左小腿外侧和左足背内侧感觉减退,左足下垂,左胫前肌,伸(足母)伸趾肌肌力均为O度,腓骨长短肌肌力Ⅱ°。肌电图检查提示左腓深神经支配肌呈完全失神经改变,腓浅神经支配肌呈部分失神经改变。术中所见: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作腓总神经探  相似文献   

20.
刘云峰  冯海燕 《重庆医学》2015,(16):2262-2264
目的:探讨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全部口服甲钴胺并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情况和肌电图结果优于对照组,临床康复率(93.3%)较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肌电图可辅助准确定位电刺激位置和选择最适合刺激参数,能够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电刺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