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君  陈珞珈  张平  周杰 《中医杂志》2011,(17):1524-1526
脑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改变大多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医籍中对脑论述较少,但《黄帝内经》早就对"脑髓"及其功能有一定认识,它所认识到的"脑",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概念,反映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客观规律,其实质是建立在解剖学"脑髓"基础上的以心肾功能合而为一为特点的特殊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人体有关神志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及其阴阳转化,探讨肝与神志有关的内在关系。肝与心、肝与脑都是基于血-精-髓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神志活动;所以肝、心、脑等功能失调,可致神志失常而发病,如癫狂之类,但其病变表现却较为侧重地体现了肝性,如具有兴奋和抑制,主管动静伸缩和易于转阴化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欣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0):421-422
中医学关于脑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脑髓之称也早已有之。但由于历代关于脑的论述比较散在 ,更有许多医家遵循“心主神明”之说 ,对脑髓认识较为模糊。如仔细研读《内经》可以发现 ,脑髓理论在《内经》时代已渐成雏形 ,为后世“脑髓说”奠定了基础 ,并促进了临床治疗痴呆理、法、方、药理论的发展。1 脑为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 :“头者 ,精明之府 ,头倾视深 ,精神将夺。”“夫精明者 ,所以视万物 ,别白黑 ,审短长。”强调脑之精明具有视、知觉功能以及认识、辨别事物的作用。《素问·五藏别论》指出 :“脑、髓、骨、脉、胆…  相似文献   

4.
曹峰祥 《河北中医》2007,29(9):840-841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范畴,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认知领域,在《黄帝内经》之中包含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无论是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人体心理状态重要性的阐发,到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关“喜、怒、思、悲、恐”的脏属关系,还是从五行生克理论关于不同情志因素间的治疗与调护,到内涵庞大而丰富的“阴阳二十五人”理论对于“心—身”间关系的精辟阐发等等内容,无不反映了中国古先民对于“心理状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纷繁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黄帝内经》对于心身间关系密切性的认识,也从理论基础上充分奠定了人体心理状态在后世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定位,后世医家及相关医学理论中,均不同程度的把心理状态作为分析病因病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而极大地丰富与完善了《内经》理论体系对于“心—身”关系的认知层次。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心—身”间的密切关系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其中不少条文,蕴含了大量关于“心—身”双调内容的辨证论治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中所内涵的对于“阴阳”间胜复消长、交济互根关系与“心—身”疾病间相关性的阐发,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极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奇恒之府 (一)脑脑位于颅内,由髓汇聚而成。早在《内经》中,就已认识到脑是一个极重要的器官,为人体生命的中枢,并与视觉、听觉有关。到了明代,李时珍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述,揭示了脑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清代的王清任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又将记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统归于脑,对脑的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然而,为了突出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特点,中医学仍把大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由心起主导作用。又因为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肾精生髓充脑,故临床上大脑的病变又多与心、肝、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神”及其相关内容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着人体血气充和、形神合一,本神分藏于五脏形成“五脏神”,即神、魂、魄、意、志。脑为元神之府,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识,脑神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既可化生水谷精微为神识机能提供物质基础,又可调达脏腑升降气机以保证正常的神志活动,共同构成“脾(胃)-脑”神识系统。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脾(胃)-脑相关理论确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提供客观依据,亦为中医脑病的临床诊疗构建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习陈士铎的《辨证录》及其它相关著作,分析心肾与神志的关系以及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用药思路,认为心肾与神志关系密切。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有心和/或肾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肾两脏间“水火既济”功能失调及肝胆功能失调导致心肾不交两方面,治疗方法主要有补益心肾法、调理肝胆法和益肾调肝法。除审因论治外,陈氏非常重视补肾填精,人参、巴戟天、黄连、肉桂、远志是其常用的交通心肾药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某些中医书籍和杂志,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并认为明清时代某些医家将人之神志活动归于脑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对此一看法有必要澄清和分析。一、关于《内经》“神明”探源“神明”在《内经》中有阴阳的变化、事物内部变化及其外在征象、心神功能正常、全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含义。本文讨论的是后者,即《内经》关于神志活动的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五神脏理论与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医对脑的认识在《内经》成书之前曾经有一个争议的阶段。古人早就认识到神志活动与脑有关。《内经》则明确指出,脑的功能是通过依附于五脏而完成的。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中,正是将脑的功能分属五脏,因而形成了中医独特的五神脏理论。1 五脏藏五神主五志是对脑与神关系的高度概括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内经》中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概而言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的概括,它的物质基础是精。《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而成脑髓生。”…  相似文献   

10.
脑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内经》称之为“精明之府”,但从中医基础理论来看,历代对脑的认识都是散在的,绝大部分医家遵《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之说,重心而轻脑,把脑的功能分类归于心及其它脏腑。近几年来,通过对中医脑病的研究,如对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病进行论治,感到有对脑的生理进行系统整理的必要。笔者整理了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中的一些见解,愿就脑的生成、功用、特性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略论“脑”当为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天荀 《陕西中医》1993,14(3):112-113
脑不应归属于奇恒之府而应另立为脏,人体应该是六脏六腑。脑居人体最高位,是控制和调节五脏六腑的决定性脏器。“心主神志”是脏象学说理论的一次明显失误,应把“心主神志”改为“脑主神志”,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脑脏系统。”  相似文献   

12.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首载“心主神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那么,心、脑究竟孰主神明?目前有3种说法,即“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各执一端,一直未有定论。现就以上3种说法,根据其中医理论基础溯源、现代科学依据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为一身之主,《素问》中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然而《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描述:"头者,精明之府",《本草纲目》则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后世医家围绕"心主神志"及"脑主神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心主神志存在其科学性,本文试从文献记载,理论研究及现代科研进展方面展开详述。  相似文献   

14.
<正> 祖国医学中的“神”,也称神明,又称“神志”,对脑为神之主宰,也有相当的认识,《内经》等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兹将其主要论点,分述如下。神的生成作用及其思维过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的最高统帅,它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古代对脑髓功能很早就有了认识,早在春秋时期的《春秋元命苞》一书,就有“头者,神之居也。”“人精在于脑”的记载。《黄帝内经》对脑髓的认识就更为广泛,特别是对脑髓的形成、解剖部位,病理改变等,都有较深的认识。从汉代以后,对脑髓功能方面的研究,更口趋重视起来,到了明清时期,则有了突出的发展。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的脑髓说,是对脑髓研究的重要突破。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长期以来,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直把脑髓的功能,隶属于脏府学说,尤其归结于心。因此,古往今来,有关脑髓的概念,脑髓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没能突出到应有的地位。笔者赞同“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脑髓对维系生命活动是具有最重要作用”的观点。拙文管见,做为一种不成熟的学术见解,请同道斧正。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有关脑主神明之说,历代医家有许多争鸣。远自《黄帝内经》,就  相似文献   

16.
一、防御功能心主血脉:藏神志,主管精神意识活动。情志上保持安闲清静,去掉杂念,没有太过的欲望,人体内气机就会调顺,五脏六腑间的关系就会协调,阴平阳秘,腠理致密,卫阳固守,外邪就不致于乘虚侵袭,而达到防御功能。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谵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没有太过的私欲、杂念、负担等干扰,对全身就有防御的功能。二、心脏对全身有调节作用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心脏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泳,脉舍神。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在内表现在心脏与各脏腑间的协调关系上;在外为肌表腠理致密卫外功能上;在脑为反应敏锐。  相似文献   

17.
答:《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々,因此,心有主神明的功能。所谓神,有广狭两义,而心主神明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但是这种功能活动,西医认为是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中医把脑作为奇恒之府,其功能归属五脏之中,尤其是心、肝、肾中。虽然在中医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没有关于脑的专著,但《内经》对脑的生成、功能、生理和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的观点。指出:传统中医学虽以“心主神明”立论,但对脑与精神、感觉、知觉及生命健康的关系也有描述,与“脑主神明”的认识相按近;并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强调确立“脑主神明”论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20.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诸家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所存在的误区;其次阐明了“心主神明”并非《内经》原旨以及“神”、“神明”、“神志”的内涵;并揭示了“心神”与“脑神”的关系及其实质;最后结论说明“神明”之争是无价值的。心神说和脑神说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获得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