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螺旋CT的特点 螺旋CT是9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的,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大。常规CT的扫描是按一定的层厚,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扫,而螺旋CT则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扫描,所获得的数据比普通CT多4—9倍,称为容积(体积)扫描。它比普通CT有着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70年代CT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以来,CT扫描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检查速度和图像清晰度,增加扫描范围和图像后处理功能一直是设备研发的主要追求目标.1989年单层螺旋CT开始用于临床,不仅扫描速度、成像质量和诊断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CT的应用范围,使二维成像的常规扫描跨入三维采集的容积扫描,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和各种重建功能如表面遮蔽显示、最大(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CT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相继问世,使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91年,以色列Elscint公司推出双层螺旋CT,开创了多层扫描的先河.1998年,Siemens、GE、Toshiba等公司同时推出了旋转1周可获得4个连续层面图像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 CT,MSCT),从而使CT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旋转1周可获得64个连续层面图像的多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结肠CT透明法(Raysum)是现代CT图像处理工作站专门的一种软件技术,即用螺旋CT连续扫描充气结肠获得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经透明结肠软件三维重建后使肠腔透明,获得透明结肠图像(类似气钡双重造影图像),以观察肠腔内及肠壁情况。仿真内镜(CTVE)技术是将螺旋CT连续扫描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肠腔内表面的立体图像,在透明结肠基础上,于肠腔内移动光标模拟真内镜多方位观察肠腔内黏膜改变。二者均是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CT的发生发展情况及优点 CT是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功,于1972年正式问世,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1989年,螺旋CT设计成功堪称CT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后来在此基础上逐渐从2排螺旋CT发展至目前较为常用的64排螺旋CT,检查时间已由最初的4分钟扫描1层缩短到现在的1秒钟扫描几百层图像,其功能也...  相似文献   

5.
CT在90年代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硬件发展,对儿科影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1年,螺旋CT连续旋转扫描结合扫描床的水平移动,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采集到大容积的图像成为可能.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科应用既减少了镇静也减少了运动伪影,从而使儿科病人可以快速、可靠地进行CT扫描[1-2].1998年制造并应用了多排螺旋CT,它可以同时采集多组不同的参数,采集速度是单排高速CT的多倍.第二代以后扫描架的扫描时间和旋转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螺旋的速度和模式也有很大的提高.源于多排螺旋CT的高速度和庞大的重建能力,同时也依赖于计算机的三维技术及其后处理能力的进展,从而使一些新的技术得以开展如CT血管造影(CTA).本文就多排螺旋CT在儿科应用的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一些固有的缺点,使肝脏CT检查出现了质的飞跃.螺旋CT扫描的一般优势:①容积式扫描和采样,一次屏息即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漏检和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和层面跳动等缺点;②扫描结束后可行任意间隔进行重建,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并可克服部分容积效应.螺旋CT肝脏扫描的最主要优点为其扫描速度极快,可选择任意时相进行连续扫描.如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或者单相或者双相甚至多相扫描,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目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已成为肝脏占位病灶尤其肝癌检查的主要方法,并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在个体化定制腕舟骨假体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强  黄伟  王仁崇  蒋电明  阳明明  陈浩  聂茂  尹世杰 《重庆医学》2008,37(19):2146-2147
目的 螺旋CT扫描获取腕舟骨表面轮廓信息,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人工腕舟骨假体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螺旋CT对健康成年人双侧腕关节进行厚0.625mm扫描,荻取腕关节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 10.0软件进行腕舟骨三维重建.结果 实现了CT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获得了腕舟骨三维实模型.结论 由螺旋CT数据进行腕舟骨外形轮廓的矢量化重建,可获得精确的腕舟骨三维实体模型,为腕舟骨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提理论依据;对医学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简便易行,在骨科生物制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嘉 《医学综述》2003,9(6):382-384
对于肝肿瘤的诊断 ,常规的CT平扫及强化扫描仅能发现较大的肝脏肿瘤。特别是由于扫描速度和成像条件的限制 ,无法对肝脏肿瘤的血液供应特点进行观察。螺旋CT是CT扫描技术上的最新进展。在螺旋扫描模式下 ,图像数据的采集是连续的 ,且大多数患者能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整个肝脏扫描 ,所以螺旋CT消除了呼吸移动导致的病变遗漏 ,并能得到最佳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图像。另外一个重要的优点是能在一次注射对比剂情况下完成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观察肝肿瘤的动态增强特性[1 ,2 ] 。1 螺旋CT扫描技术螺旋CT(spiralCT ,SCT)一次屏气 …  相似文献   

9.
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的肝脏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肝脏CT扫描图像中肝脏和肝内血管管道的分割方法及3D肝脏应用于肝脏虚拟手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 利用正常人肝脏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集,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MIMICS软件对二维图像数据进行肝脏及其肝内管道的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3D肝脏及其内部血管管道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肝脏的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集:共获得658层CT扫描图像.分割后的肝脏边界清晰.肝内管道数据无丢失.分割后图像连续观察肝脏连续性好,无中断现象.重建的肝脏轮廓能真实反映肝脏的实际体积,具有肝脏的解剖标志,重建的管道结构清晰,管道连续、自然.通过调节肝脏的透明度可同时显示肝脏和肝内的动脉、静脉和门静脉各分支.结论 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扫描时相的图像进行分割,方法简单实用,分割效果理想,重建时采用二次域值设置可分别将肝脏和肝脏内部管道系统重建,重建后的肝脏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够显示肝内各主要管道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又能准确地反映肝脏轮廓体积,为虚拟手术奠定了准确逼真的3D肝脏模型.  相似文献   

10.
腹部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使用TOSHIBA/SX螺旋CT扫描机,以3~5mm/s进床速度,3mm的X线束厚度进行螺旋扫描,图像重建间隙1.5mm.所获的容积数据输入Sun Sparc Station 20工作站,再用TOSHIBA Xtension 2.01版本软件,重建出病变及其周围大血管和骨骼的三维图像.结果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腹部病变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腹部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肾脏之间的立体图像.从另一角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丰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以及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CT图像质量、诊断率与辐射剂量.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的CT图像优良率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1],但造影剂本身具有溶解度、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电荷等理化特性,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时剂量大,速度快,动态扫描时无法全程床边监护,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7230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现将操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行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GEAW 4.1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冯会蓉 《河北医学》2012,18(2):149-1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用于纵隔淋巴结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纵隔淋巴结核病例60例,采用16层螺旋CT分别选择10mm层厚及1.25mm层厚对其胸腹部进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两组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能较强的显示细节,用于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可大幅度提升检出率.结论:16层螺旋CT具有高速扫描和高空间分辨率扫描的特点,用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资料,应用本院日立(HITACHI) SCENARIA 64排128层螺旋CT为患者开展螺旋CT扫描检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两种检查结果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并对比CT扫描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分析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图像肺癌征象情况。结果螺旋CT检出率为91.00%,病例检出率为98.00%,(P0.05);螺旋CT扫描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检查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肺癌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数据,螺旋CT影像学在肺癌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仿真纤维支气管镜是一项建立在CT扫描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基础上的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它以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为基础,采用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对气管支气管表面具有相同像素的部分进行立体重建,产生类似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腔内观察的动态重建图像,获得气管支气管内三维和动态三维解剖学图像。CT仿真支气管镜研究始于1994年Vining等的首次报道。国内自1996年开始陆续有临床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付淼   《中国医学工程》2013,(2):78-79
目的应用CT断层扫描图像,使用Mimics逆向工程软件建立颌面部三维模型。方法对颌面部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获得颌面部二维图像,通过Mimics软件直接导入DICOM格式CT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对数据进行分割、处理,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对颌面部进行三维重建,得到颌面部的三维模型。结论利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对使用螺旋CT扫描获得的二维图像进行分割,获得颌面部骨骼部分,并建立颌面部三维模型。Mimics软件提高了建模效率,为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分析其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所有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均获得 成功,低剂量扫描检查结石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8%.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平扫是一种敏感、安全的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方法,它诊断输尿管结石能够获得高准确率,并且明显降低对病人的放射剂量,延长了球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手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9例病理确诊胃癌患者,并对本组患者空腹状态进行16层螺旋CT全胃扫描,并根据CT扫描对患者实施分期诊断。结果 16层螺旋CT扫描对T分期诊断率为75.28%,对N分期诊断率为71.91%。结论胃癌患者早期使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有效诊断出淋巴结病变转移情况,为胃癌手术前分期诊断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