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张力计是用于监测胃肠遵粘膜二氧化碳分压的技术,可以敏感地反映内脏血流灌注及氧合状态。本文根据近年文献对这项技术进行回顾,概括了几十年来胃张力计的发展过程,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3.
快速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常规插胃管法常会出现术者的进行与患者吞咽动作不协调造成进管困难,致使患者每吞咽一次田管,发生一次恶心,甚至呕吐,增加患者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快速插胃管法.并与常规法进行了对照观察、证明快速插胃管法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理功能,深受患者欢迎。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年龄18~65岁。男100例,女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插胃管组(常规法组)和快速插胃管法组(快速法组)。每组100例,男50例,女引)例。1.2方法与结果豆.2.1采用江苏省镇江市悯州医m高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并以球囊胃管限制胃底折叠程度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应用腹腔镜治疗的21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应用球囊胃管并行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其中9例伴食管裂孔疝患者在完成疝修补后行此术式。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18.0±3.5)ml;手术时间35~193 min,平均(108±19)min;术后住院3~9 d,平均(4.8±1.5)d。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2.0±4.5)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发;术后6个月,余20例患者再次行24 h食管pH值测定及胃镜复查,其中pH值监测DeMeester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胃镜患者中,2例术前胃镜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未发生明显变化,3例从Ⅲ级恢复至Ⅰ级,余15例患者表现正常。结论:应用腹腔镜并以球囊胃管限制胃底折叠程度治疗GERD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观察比较全麻诱导时头后抑抬颈法与托下颌法 (以下简称仰法和托法 )通气效果 ,为现场急救手法开放气道的选择提供依据。将 6 0例ASAⅠ~Ⅱ级外科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不用肌松药组 ,B组为用肌松药组。全麻诱导用药 ,A组氟哌利多 5mg、芬太尼 4μg/kg、依托咪脂0 3mg/kg、气管插管前给琥珀胆碱 2mg/kg。B组给维库溴铵 0 1mg/kg ,其他用药同A组。两组均做仰法和托法开通气道 ,作通气效果的自身对照。当病人呼吸减慢、减弱时即行机控呼吸 ,呼吸模式为IPPV、VT10ml/kg ,RR14次 /分 ,I… 相似文献
7.
8.
9.
缓速与快速置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胃管插入速度对插管一次成功率及病人刺激等影响。方法: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缓速插管组和快速插管组(各42例)。缓速插管从胃管插入鼻腔至胃内整个过程15-20s,平均每秒插入2.5-3.0cm(按插入45-55cm计算);快速插管整个过程为8-10s,平均每秒插入5.5-6.0cm。结果:缓速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6%,快速插管组为66.7%,两组比较,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缓速插管明显优于快速插管;病人反应痛苦及食管刺激症状发生率两组比较,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缓速插管组病人不良反应均低于快速插管组。结论:对于神志清楚、与护士配合较好的病人宜用缓速插胃管法,以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辅以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丙泊酚静脉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胃全切除术病人100例,年龄34时间较长,拔管也晚,术后也需另行处理。因此,近年来主张上腹部手术采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取长补短。笔者体会到采用丙泊酚为主的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施行上腹部手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止痛完善,全麻和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②术中血流动力学调控较便易;③术后清醒完全;④术… 相似文献
11.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椎板减压术病人术中胃粘膜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胃粘膜pH值(pHi)、胃粘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PgCO2-PaCO2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15例椎板减压术病人,手术中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降压前(T1)、降压后30min(T2)、60min(T3)和停降压后30min(T4)的pHi、PgC02、PgcO2-PaCO3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在T2和T3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35%和33%,比T1显著降低(P<0.01)。T2与T1比较,pHi显著降低(P<0.01),PgCO2和PgCO2-PaCO2显著升高(P<0.01),T3这三项指标与T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血气变化:pH在T2、T3和T4、剩余碱(BE)在T3和T4低于降压前(P<0.01),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在T4高于T2(P<0.05)。结论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早期胃肠道微循环有一过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胃粘膜pH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胃粘膜pH值(pHi)的变化,并探讨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兔内脏器官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家兔,麻醉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及异丙酚组(B组,术中5mg·kg-1·h-1)。于基础状态(T0),心肌缺血60min(T1),再灌注后60min(T2)、90min(T3)和180min(T4)分别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pHi值。结果 两组动物5个不同时点的HR、SBP、DBP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动物缺血及再灌注后HR、SBP、DBP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pHi变化:与A组相比,B组动物T3点pHi值较低(P<0.05);组内,两组动物缺血及再灌注后pHi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动物收缩压(SBP)及HR与pHi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pHi持续显著降低,且pHi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一致,具有显著意义相关性。兔缺血再灌注期间,5mg·km-1·h-1异丙酚持续静注并不能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灌注,甚至有可能加重胃肠道的低灌注及氧合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6例,年龄≥75岁,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n=233)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n=333)。采用倾向评分将患者按1∶1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转入ICU例数和住院时间。
结果 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后,G组和S组各纳入患者225例。与G组比较,S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心血管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术后谵妄、术后恶心呕吐、转入ICU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头痛、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改善术后转归,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术前静脉输注不同剂量泮托拉唑钠对患者术中胃液酸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生理盐水组(N组)入室后于15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ml,P1组和P2组分别静脉输注泮托拉唑钠40和8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给药后15 min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给药前(基础状态)、给药后1 h、2 h和术毕时抽取胃液,测定pH值.记录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P1组和P2组胃液pH值升高,P2组胃液pH值≤2.5发生率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降低(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输注泮托拉唑钠40 mg可提高术中胃液的pH值,有助于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误吸导致肺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胃黏膜pH值(gastric intramucosal pH,pHi)与肺微循环的相关性. 方法 健康家兔24只,体重2.6~3.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治疗组(T组).麻醉稳定后30 min (T0),M组和T组制备兔ALI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T1),T组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30 ng·kg-1· min-1.分别于T0、T1及模型成功后30 min(T2)、60 min(T3)、90min(T4)、120min(T5)、150min(T6)、180min(T7),记录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动脉血氧分压(pressure of artery oxygen,PaO2)、气道峰压(peakinspiratory pressure,PIP)及测量肺微循环和pHi.T7时记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及总细胞计数,计算肺湿/干重比(wet/dry,W/D).应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肺微循环和pHi的相关性. 结果 与C组比较,M组与T组T1~T7时PaO2降低,MPAP及PIP升高(P<0.05);M组和T组BALF中PMN百分比和肺W/D升高(P<0.05);M组T2~T7时pHi降低,T3~T7肺微循环血流量减少(P<0.05).与M组比较,T组T3~T7时PaO2升高,T4~T7时PIP降低,T5~T7时MPAP降低(P<0.05);T组BALF中PMN百分比[(20.341±0.033)比(40.232±0.054)]和肺W/D[(0.191±0.020)比(0.472±0.061)]降低(P<0.05),T2~T7时pHi升高,T3~T7肺微循环血流量增加(P<0.05).C组、M组和T组肺微循环的变化与pHi的变化相关(P<0.05). 结论 随着肺损伤的产生和改善,肺微循环和pHi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二者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pHi来预测肺损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陈克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9):851-853
胃是食管切除后重建的首选替代器官,但早期的全胃代食管有许多缺点。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被广大学者所接受。本文就胃代食管的解剖生理优势,全胃代食管的缺点,以及“管状胃”的改进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通气状态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胃粘膜pH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估临床不同的肺通气状态对胃张力测定变量的影响。方法 16例ASAⅠ~Ⅱ级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以潮气量(V_T)7ml/kg为基础值,逐步增加潮气量至10ml/kg,然后即刻恢复7ml/kg。在不同通气状态持续1h时点T_1(V_T=7ml/kg)、T_2(V_T=8ml/kg)、T_3(V_T=9ml/kg)、T_4(V_T=10ml/kg)、T_5(V_T=7ml/kg),分别采集血液动力学指标、胃粘膜内CO_2分压(PgCO_2)、呼气未CO_2分压(P_(ET)CO_2)和动脉血气指标,并计算胃粘膜内pH(pHi)、PgCO_2-PaCO_2间隙(PCO_2gap)和动脉血pH(pHa)-pHi间隙(pHgsp)。结果 在高通气期间(T_2~T_4):PgCO_2显著下降,pHi显著增高(P<0.01),而PCO_2gap无明显变化(P>0.05),血液动力学指标亦无显著变化。在低通气期(T_5):PgCO_2显著升高(P<0.01),pHi显著下降(P<0.01),伴随着MAP的显著增加(P<0.05),PCO_2gap下降(P<0.05)。PgCO_2与PaCO_2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8616(P<0.01)。结论PgCO_2随PaCO_2平行变化,使计算出的pHi非常依赖于肺通气的变化,而PCO_2gap在过度通气期间不受通气变化的影响,更能反映内脏灌注的确切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及邻近黏膜表达胃泌素受体的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揭示胃泌素受体(gastrin receptor,GR)在胃癌自分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受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34例胃癌及其邻近黏膜的GR含量和新和力(Kd),比较胃癌及基邻近黏膜表达GR的差异。结果 34例胃癌组织中,GR阳性16例。胃体癌表达高亲和力GR的阳性率为77.8%(7/9),胃底贲门癌为50.0%(3/6),而胃窦癌为21.1%(4/19)。晚期胃癌(Ⅲ、Ⅳ期)表达高样和力GR的阳性率为52.2%(13/24),早、中期癌(Ⅰ、Ⅱ)为10.0%(1/10)。34例黏膜组织中,GR阳性16例。有30例胃癌及其邻的黏膜组织表达GR基本一致。胃癌表达含量GR的平均含量较邻近黏膜高。结论 胃癌较周围黏膜易于表达高含量GR,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和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未接受放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D组全麻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以0.25μg·kg~(-1)·h~(-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行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及BIS监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min和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水平。结果与麻醉诱导前30min比较,术后24hC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仅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D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与单纯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右美托咪定减轻了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升高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7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小板正常201例,血小板升高75例.采用χ~2检验确定血小板升高的相关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最终确立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血小板正常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0.5%、41.9%,血小板升高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37.3%、25.3%.两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8,P<0.05);血小板升高与胃癌浸润深度、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有关(χ~2=6.946,5.625,14.925,4.02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升高不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小板升高与胃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