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脑卒中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3.90%,病死率为25.00%,PTE多于脑卒中发病后2~3周发生,类型多为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病死率高,易漏诊、误诊;应对高龄、伴有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高危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8周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痉挛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且Ashworth痉挛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康复训练能够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了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率,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要承受的痛苦和生活压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后可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2003—2004年收治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主要症状,无偏瘫的脑卒中不易引起患的重视,也容易被非专科医师漏诊,延误抢救治疗。本经CT证实的无偏瘫脑卒中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恢复阶段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分别于恢复1、3、6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者下肢功能,采用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评估腓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下肢功能、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 结果 不同恢复阶段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50,P<0.001);不同恢复阶段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1,P=0.045),健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7,P=0.432);恢复1个月、恢复3个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健侧(t=-2.751,P=0.007;t=-2.540,P=0.012),恢复6个月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健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173);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583,P<0.001);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加快,二者呈正相关(r=0.181,P=0.007);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148,P=0.028)。 结论 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腓神经功能逐渐改善,下肢功能与腓神经功能密切相关,联合监测下肢功能与腓神经功能有助于对预后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50例,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之间差距明显。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无偏瘫脑卒中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瑾宜 《上海医学》1998,21(12):739-740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但不是唯一的症状。无偏瘫的脑卒中不易引起病家的重视,也易被非专科医师漏诊,延误抢救治疗。本文报道经CT证实的无偏瘫脑卒中85例(不包括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因昏迷无法测试肌力者),着重讨论脑卒中的偏瘫以外的症状,以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疲劳状况及心理弹性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08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病疲劳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疲劳总分为(10.16±2.38)分,处于较重程度;心理弹性总分为(46.50±12.76)分,处于较差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及人均月收入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疲劳状况和心理弹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疲劳状况和心理弹性状况呈负相关(r=-0.349,P<0.05)。结论 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疲劳状况越严重,心理弹性水平就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好心理护理,在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的同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50例患者之中30例患者出院后生活基本能自理,20例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安林林  杨晓  王修敏 《安徽医学》2023,44(8):947-951
目的 评估膈肌超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招募年龄相匹配的5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入院48小时内的基本资料和膈肌超声评估参数。膈肌超声评估参数包括安静和深呼吸时的膈肌移动度、深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和增厚分数,分析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变化。结果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患者在深呼吸时,偏瘫侧膈肌移动度[(33.14±4.35) mm]和膈肌增厚分数[(33.28±26.4)%]较非偏瘫侧[(37.49±6.01) mm、37.44±15.23)%]以及健康受试者[(51.72±7.48) mm、(39.74±18.47)%]降低(P<0.05);对比患者非偏瘫侧膈肌功能,右侧偏瘫者[(33.98±4.27) mm、(36.97±13.29%)]弱于左侧偏瘫者[(41.58±6.07) mm、(39.04±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均呈不同程度减弱,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在患者人院第1周和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肌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脑血管患者肌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也可反复发作,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约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及早接受康复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从2005年2月~2006年2月对本科收治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制订了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资料对1997年9月~2006年9月共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护理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予以评定.结果 康复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原有疾病的长期折磨,加之肢体功能受损,则精神压力更大,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尤为重要,我院对70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心理评估,针对个体制定康复护理计划,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简式Vugl-Meyer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训练的患者其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早期进行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瑞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67-67,7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顾亚萍 《大家健康》2016,(12):248-248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认知程度与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护士66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甚理想,其中护士进修情况、学历与职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与活动现状不佳,应着力加强其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偏瘫是脑卒中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心理也可造成很大的创伤,而肢体偏瘫的康复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综合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对疗效有重要影响。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系统化康复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脑卒中患者58例,患者处于恢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早期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早期康复治疗时机,采用肢位摆放,肢体按摩、锻炼,全身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后,可使肢体功能早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脑卒中偏瘫临床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