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属祖国医学“脑风”、“首风”、“头风”等范畴。现代医学的“颅内肿瘤”、“高血压”、“各种脑炎”、“颅内高压综合征”、“脑血管病”、“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颈椎病”等均可出现头痛。头痛  相似文献   

2.
从发生学角度,对中医学上的“同源”现象的出现进行考察,认为“同源”现象的出现,其文化土壤是 中国传统思维的“尚同”、“求一”意识,哲学背景是元气论自然观,医学渊源是“察同”取向与“类比”方法。  相似文献   

3.
稍加留意可发现,久别的“老酸奶”突然出现在各家媒体的广告之中,广告语也比较简单,就是突出“老酸奶”三个字。随之,各大中城市超市都出现了不少“老酸奶”。老式酸奶的包装比较朴素,商标上写着“老酸奶”、“传统工艺”、“老口味”、“不含添加剂”等字样。  相似文献   

4.
李连达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841-1841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法”中药、“合格”产品、“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出现的非预期症状,对人体有害的反应,而更常见的情况是“不合法”中药(假、冒、伪药)、“不合法”产品(劣药)、或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出现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育龄妇女怀孕后,在妊娠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仅出现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统称为“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专利数据库筛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专利。提取数据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的“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药频次统计结果。共筛选到207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专利,专利发表时间为2002年7月至2021年4月。纳入的207项中药复方专利共涉及207首中药复方、225味中药。出现频次≥30的中药共34味,其中当归、牛膝、杜仲出现频次较高。药性统计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寒性药出现频次较高。药味统计结果显示,辛味药、苦味药、甘味药出现频次较高。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显示,归肝经、肾经、脾经、心经的药物出现频次较高。(2)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显示,“牛膝-当归”“牛膝-杜仲”“杜仲-当归”等药对出现频次较高,“牛膝-杜仲-当归”“没药-乳香-当归”“牛膝-当归-独活”等角药出现频次较高;共得到7条关联规则,分别为“乳香、当归→没药”“乳香→没药”“乳香、牛膝→没药”“没药、杜仲→乳香”“没药、牛膝→乳香”“牛膝、续断...  相似文献   

7.
论“痛则不通 不通则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克栩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7-1137
经络气血不通出现痛证,亦有气血通但也出现痛证,气血不通有的病证不痛。在临床实践中实质性“痛”与 “通”的关系,非“通则不痛”的一个形式,而常以三种形式出现,探索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及临床上均有指导意 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字学知识分析“三焦”“焦”字的字义 ,强调在具体文义中才出现“焦”、“”、“”、“”的各种写法。对“三焦”这个中医术语的准确阐释以及对“三焦”理论的深入研究 ,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小荣  严洁  何军锋  李江山  刘建华  王超 《针刺研究》2005,30(4):234-237,248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辨证施治,就是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辨证方法.证与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证”是多现象的综合意识,前贤任应秋先生认为是症候群,如“太阳证”,“阳明证”,“厥阴证”等;“症”是单独一种临床现象的意识.对“症状”进行分析:分析同一症状在不同临床现象中出现的特点,以及同一症状可能在哪些症状中出现症“状鉴别”所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体力与脑力消耗很大,多数中青年人健康透支的较多,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未老先衰”的征兆,也即所谓出现“乏力症群”、“亚健康”的状态。以中医来说就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虚证。对不同的虚证应用不同的补品进行进补,才是正确的有益的方法。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2.
在《金匮要略》中,“搏”字共出现二十一次之多。它们分别见于《脏腑经络篇》“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痉湿暍篇》“风湿相搏”出现三次;《中风篇》“寒虚相搏,邪在皮肤”“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血痹  相似文献   

13.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术,通过手术,大部分患者能取得满意疗效,但有5%~40%的患者术后出现或重新出现与术前类似的症状,一般称之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 cholecystomy syndrome,PCS),属中医“腹痛”、“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  相似文献   

14.
“精准医学”、“精确医学”、“个体医学”等相近名词的大量出现造成人们概念性混乱。本文从概念出发,阐述了作者认为的“精准医学”概念,并对“中医”是不是“个体医学”,是不是“精准医学”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症验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系指经前出现的一组全身症状 ,常见的有头痛头胀、腰腿酸痛、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注意力分散、面肢浮肿、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尿急尿频、神经过敏等表现。典型的症状往往在经前 7~ 14 d出现 ,可单独出现 ,也可数症并见 ,以经前 2~ 3 d最甚 ,经后会自然消失 ,常会被误诊为其他病症。现代医学统一定名为“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根据不同的症状 ,中医称为“经行乳痛”“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口疮”“经行风疹块”“经行情志异常”等病名。西医…  相似文献   

16.
呃逆.俗称“打嗝”、“打呃”。据考证,在宋朝以前多称“秽”’元朝朱丹溪开始称“呃”,明末以後才统称为呃逆。本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证。有时可单独出现,有时在其他病证中常以兼症出现。一般的呃逆,预後良好,如果在久病或重病时出现不止,常预示疾病危重,预後不良。  相似文献   

17.
蒙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蒙医学称肝“宝日”病,是指“宝日”热所引起肝内瘀血而产生的.蒙医诊治肝“宝日”病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到之处,“宝日”病是指“赫依”、“希拉”、“巴达干”、“血”、“协日乌苏”等所致的合并病.可出现反呕、反胃、反肝、口渴、头痛、固定部位无规律性疼痛,便秘呈褐色等症状和病侵五脏六腑分别出现患部病症.  相似文献   

18.
【题解】关于“气交”,《素问·六微旨大论》释云:“帝曰:何谓气交?歧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这里的“气”,指寒暑湿燥风火六气;“交”,指相交,亦即交互作用。“上下之位”,“上”指天气;“下”指地气。天气与地气是相互作用的,上下运转的,故曰“气交”。“变”,指灾变。本篇主要是论述由于天地之气交互作用,上下运转而出现太过、不及,从而出现了气候的异常变化,以及万物因此而出现灾变,人体因而发生疾病的道理,故名《气交变大论》。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体质在异病同证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病同证”是指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由于病因、病理、发展趋势等的相似,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即出现了相同的“证”。此系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异病同证”的形成与体质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药治疗新传染病论温病学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医温病学科的发展历史,结合现代中医药治疗新出现的传染病的临床实际,从“温病”范畴的扩大、“温邪”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应治法的出现等方面探讨现代温病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