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药物洗脱支架是在普通支架上均匀涂有雷帕霉素及控制药量释放的聚合物,同时支架上还涂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防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形成。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研究表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患者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发生率。药物洗脱支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的影响。方法 记录冠心病危险因子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对比分析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支架植入对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的影响 ,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变化。结果  6 4 8例患者 783处病变共植入支架 917枚 ,累及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 12 5 6支 ,其中药物支架组 5 84例 ,普通支架组 6 72例。与普通支架组比较 ,药物支架组植入支架较长 ,但两组支架植入后分支闭塞发生率相似。进一步分析支架植入血管狭窄≥ 90 %、分支血管开口处≥ 5 0 %狭窄 82 6支分支血管 ,发现药物支架组 (n =36 9)较普通支架组 (n =4 5 7)支架植入后分支闭塞发生率较高 (4 8例和 4 5例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植入易导致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闭塞 ,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09-2009-03 62例急性AMI患者36 h内行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急诊PCI成功。手术成功率96.7%,临床成功率96.7%。发病6 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发病6 h后行急诊PCI的患者(χ2=11.970,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PCI术手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高,死亡率、并发症少;有效缩短手术前时间中远期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6.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Firebird)在原发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接受Firebird或普通支架置入术 ,其中Firebird组 6 0例 ,Cypher支架组5 2例 ,裸支架 (Mustang)组 2 0例。比较各组支架术即刻及近期结果。结果  3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10 0 .0 %和 10 0 .0 % ,随访率为 88.3%、92 .3%和 85 .0 % ,硝酸脂药物停用率为 32 .1%、33.3%和2 9 .4 % ,再住院率为 5 .6 %、8.3%和 11.7%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Mustang组较Firebird组心脏事件、再狭窄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升高 (术后 3种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是 17.6 %和 0 % ) (P均<0 .0 1) ;而Cypher组与Firebird组比较 ,则无差异。结论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提供与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伍于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94-1994
目的:观察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01~2009-12收治的98例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患者。植入支架,观察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92%的病人完成6个月随访,未发生死亡、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个月内因胸痛再入院者3例,复查造影,均未需再次血管重建术。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罗助荣  盖晓波  林毅 《人民军医》2006,49(8):461-46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 65例分为直接PCI组35例,静脉溶栓成功组30例,比较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及随访期间,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直接PCI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心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人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vs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I-LOVE-IT 2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共同参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2 737例患者。本研究为I-LOVE-IT 2研究事后分析,按年龄将I-LOVE-IT 2研究人群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931)和非老年组(18岁<年龄<65岁,n=1 806),研究主要终点为12个月NACE(包括全因死亡、全部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主要出血事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NACE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中NACE复合终点发生率(10.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主要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全部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糖尿病、急诊PCI、基线Syntax评分为N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PCI术后N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包括老龄(年龄≥65岁)在内,合并糖尿病、急诊PCI或高基线SYNTAX评分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发生NACE的风险均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狭窄 ,狭窄远端动脉直径 2 .6mm ,右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时右小脑后下动脉 (PICA)充盈欠佳 ,基底动脉未显影 ;左椎动脉造影时亦未见右PICA充盈。术前准备后置入 2 .75mm× 13mm球囊扩张式Cypher支架 ,再造影见狭窄消失 ,右PICA充盈良好 ,基底动脉显影。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已随访 1个月 ,未再有眩晕、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发作。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的成功应用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闫静  刘萍  张丽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4-12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105例急诊PCI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经PCI治疗105例患者,成功率为95.5%,平均随访1年,2例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情况良好,10例再发心绞痛但造影证实为非原发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结论:AMI患者PCI术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准确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精心护理,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A 70-year-old man died 1 h after his car was involved in a minor collision with a stationary bus. One month before the accident, he had been diagnosed as having ischemic heart disease due to severe stenosis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CA)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followed by intra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Postmortem examination failed to show any potentially fatal injury, but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myocardial necrosis accompanied by massive bleeding in the anterior left ventricle. Since it was difficult to delineate the precise site of the implanted stent in the heart by naked-eye examination, X-ray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Guided by X-ray imaging, the stent, measuring 10 mm in length and 2 mm in diameter, was confirmed in the LADCA.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myocardial necrosis accompanied by hemorrhage and granulation tissue in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LADCA downstream from the implanted stent. However,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stent thrombosis. Therefore, it was likely that occlusion had occurred in a branch or branches of the LADCA downstream from the location of the stent. In conclusion, X-ray examination seems to be an effective adjunct in forensic pathology for localization of an implanted coronary stent and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surrounding the st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原发性支架植人术和药物治疗自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治疗的自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实验组,未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且适当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比较患者1、3年生存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心脏射血分数(EF)等项目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发现,术后3年生存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心脏射血分数(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支架植入术的疗效明显强于药物治疗。结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自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强于药物治疗,各疗效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将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中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7-03收治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研究组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并在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TIMI)变化。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CRP、IL-6、TNF-α、cTnI、BNP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术后LVEF、出院时Killip分级。结果 术后即刻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CRP[(10.17±1.39)mg/L]、IL-6[(21.85±2.97)mg/L]、TNF-α[(41.35±4.7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4±1.73)mg/L、(25.01±3.27)mg/L、(37.96±3.8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cTnI、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65.45%)、LVEF(56.39±5.13)、Killip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进一步降低急诊血栓抽吸PCI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一年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 1年后疗效。方法 从 2 0 0 1年 12月到 2 0 0 3年 9月共有 14 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药物支架 173枚 ,16 (9.3% )枚药物支架为直接置入 ,其余 15 7枚 (90 .8% )药物支架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 8~ 16atm ,其中 5 2 (30 .1% )例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手术成功率 99.3% ,138例患者完成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12 .8± 4 .3)个月。复发心绞痛 13例 (9.4 % ) ,急性心肌梗死 1例 (0 .7% )。 38例(2 7.3% )患者在术后 6~ 12个月内进行了冠脉造影复查。 5例患者为药物支架内出现再狭窄 ,其中 4例给予再次血管成形术 (TLR)。再狭窄率占所有患者的 (3.6 % ) ,占所有造影复查患者的 13.2 %。结论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1年后临床应用的效果良好 ,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确切的效果有待于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最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例经PCI联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转入ICU后呼吸道的情况、液体管理效果、ECMO参数、镇静镇痛管理效果、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参数(pulse indicating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PICCO)进行综合分析,制订专业化、精细化的护理方案。 结果2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2~103 h后按计划撤除ECMO,163~214 h后拔除人工气道。2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分别在入住ICU第27天、第34天转出ICU继续治疗。 结论采用精细化液体管理策略是维护左心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撤除ECMO后,加强PICCO指标监测是进行镇静唤醒、早期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